唯我独裁_第396章 中华帝国的电力革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6章 中华帝国的电力革命 (第2/3页)

时帝国化工领域的高速发展,更能增产的廉价化féi广泛使用等。

    不过,最重要却不是这些方面。能够改善粮食产量,最关键的是粮食的种子问题。

    王辰浩责令帝国北洋科技生物实验室、帝国科学院、各大农业大学等100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用于增加用于增产的粮食种子。

    优良粮种问题早在1902年的时候,王辰浩就责令相关部mén进行研究了。不过,王辰浩虽然高中时学过生物学杂jiāo水稻,但是早就忘光了,此时想起了后世的高产量的杂jiāo水稻,却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只好mímí糊糊的给农业学家们做些提示,不过王辰浩显然低估了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的疯狂程度。

    由于王辰浩每次给农业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提出构想,最终都会实现,使得这些科学家们对于王辰浩所说的杂jiāo水稻品种起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帝国政fǔ官员给这些科学家们极大的压力,那就是但凡帝国皇帝陛下要求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完成。

    在这方面,帝国政fǔ官员们甚至不惜冒着被监察厅起诉的风险,也想尽办法用各种名目挪用款项,全力支持农业科学家们研究,只要能够完成王辰浩jiāo代的任务就行。

    但凡人做什么事情,就怕没兴趣,没压力。只要有了兴趣,有了压力,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起来。

    此时的中华帝国,在王辰浩的大力倡导下,帝国政fǔ不断的从国外收刮科学家以及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由于这个时期,各国对于科学家们的管理不是很重视,允许科学家们满世界的跑。因此,这一切都给了帝国政fǔ满世界挖人的创造了条件。

    自王辰浩当草头王那天起,便开始收刮全世界的科学家,或高薪聘请,或威bī利yòu,或抓人绑票,总之世界上但凡有些小名望,但是又不被列强们注意和重视的科学家们,基本上都被收刮到了中国。

    中**民九成以上的科技成就,基本上都要靠着这些从全球各地nòng来的数万科学家们的帮助才得以实现的。同时,十多年来,帝国政fǔ自己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跟着这些外国科学家们学习,已经打造出了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技队伍。当然,当中除了特斯拉等超级牛人无法被取代之外,其他的科学家即使离开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大了。

    正是王辰浩huā费巨资,在中国教育普遍落后的情况下,苦心培养出的一大批本土华人科学家,奠定了中国当前的科技领先地位。用王辰浩的话说,洋鬼子始终信不过,还得是自己人才行!

    本土华人科学家对于王辰浩的话那是奉若神明,只要王辰浩想到的东西,他们便会废寝忘食的全力攻关研发。

    几百位动植物科学家,将全世界所有的现有水稻品种统统拿来试验,进行杂jiāo培养。

    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他们不缺的是技术,最缺少的是理论和思想。这个时期,国际植物学普遍信奉水稻的无xìng杂jiāo理论。而王辰浩却告诉科学家们,未来的杂jiāo水稻是有xìng杂jiāo。

    这些科学家们因为相信王辰浩的远见思想,因此跳出了无xìng杂jiāo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xìng杂jiāo试验。

    按照王辰浩的想法,当年袁隆平在国家穷的一塌糊涂时,都能利用现有的简陋设备和技术,靠着一人之力,鼓捣出来了杂jiāo水稻。如今,帝国政fǔ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设备技术远胜于袁隆平时期。唯一的欠缺是,实验室的几百号科学家未必能有袁隆平当初的运气,碰到那个鹤立jī群的杂jiāo水稻。

    幸运nv神总是在王辰浩最想她的时候降临。几百名科学家将全世界所有的水稻品种全部进行了杂jiāo试验,高达10000个品种,进行了几十万次试验,对于后世的袁隆平一个科学家来说固然是个无法完成的庞大工程,但是在帝国数百个科学家、专家面前,却是很容易的事情。

    最后,毕业于北洋大学农业科学院,现任帝国农业大学讲师的李友灿率先找到了杂jiāo水稻的真正原理,并培育出了第一代杂jiāo水稻。

    有了第一代杂jiāo水稻的本体后,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数百科学家齐心协力朝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试验下去,终于在1910年2月,北洋生物研究室最终完成了杂jiāo水稻的研制工作,并成功的种植出了亩产四百公斤的水稻。再次印证了王辰浩的伟大构想,所有科学家们都对王辰浩报以最高的崇敬之情,有甚者直接称王辰浩为天神转世。

    从光华十一年开始,杂jiāo水稻开始在直隶农业生产基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按照帝国农业部估计,一旦杂jiāo水稻大规模种植成功,中华帝国将会从现有的粮食年产1.1亿吨,增加到4亿吨。平均每人一吨粮食,将超过一流强国美国和英国的人均粮食水平,成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和人均第一粮食大国。

    不过想要达到4亿吨的粮食规模,还需要时间。由于帝国政fǔ刚刚开始进行杂jiāo水稻种植和推广,基数还太少。想要真正的普及全国,还需要两年时间。

    北洋生物实验室不光研究水稻,像高产的yù米、大豆等农产品也同样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不断的更新品种,不断的提高产量。

    正是这种大环境下,中华帝国的粮食产量在1913年达到了1.5亿吨,而随着杂jiāo水稻的进一步推广,明年后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华帝国不但自己有着丰富的粮食储备,更是可以大规模对外出口。

    尤其在世界大战爆发之际,粮食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往往决定着战争的天平。中华帝国可以靠着出口粮食来赚钱,靠控制粮食来左右各个jiāo战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都是一大助力。赚钱方面,粮食丰富的中华帝国的商人们将粮食变成酒jīng和美酒,这些都是欧洲jiāo战国限制供应的奢侈品,中华帝国凭借着国际红十字会救援队这个渠道,大规模走sī这种商品,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