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_第一百二十七章 追忆(二):战士群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追忆(二):战士群像 (第2/2页)

的路透社将一个消息传递到萧永那里他们想要了解第一手的情况如果萧永同意他们将尽快将需要的东西送进去。他们随着消息一起送去的就包括一个可以直接和卫星联通由路透社支付数据传输费用的电脑。萧永答应了路透社也拿到了路透社的身份证明在大致完成了为图马的那些战士们拍照的工作之后他居然在一个寂静慵懒的下午穿越火线跑到政府军那里请求采访请求进行一系列的拍摄。这个举动可吓坏了包括安娜、安德烈在内的所有人。可没想到的是萧永的要求居然得到了许可他当天就采访到了政府军的前线总司令了解到了为什么这场战争会持续如此之久而又为什么战争会爆。

    他居然现原来战斗的双方标榜的都是自己的选择更有利于人民……萧永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他见过图马不久之后又见到了政府脑巴扎卡。像萧永这样的摄影师对于一个人眼睛里的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只需要这么点特点就足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说谎。而巴扎卡要么在说实话要么就是个太好的说谎者。萧永这时候索性提出要不他为巴扎卡的战士们也拍摄和图马的手下一样的肖像好了。巴扎卡也答应了他在战线之后也同样为萧永收集胶卷和器材建立了小型的暗房。萧永很快就成为了除了双方在继续维持沟通的使节之外唯一能自由往返两方的人。

    安德烈的印象里也永远留下了萧永当时的英勇形象。萧永扛着617宽幅相机沉重的三脚架巨大的摄影包就那么站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站在一片高坡上非常从容地架设起全套的器材站得笔挺地按动快门抓取整个战场的全景照片……正在生战斗的战场的全景照片。在这之前恐怕只有航拍捕捉到过一些这样的画面而那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侦查而非摄影创作或者是一些很不要命的战地摄影师拍摄的模糊抖动的画面。而萧永却让战场第一次出现一种油画的质感将整个战场收进了他的底片。以617相机的幅面和精度差不多可以放大到几十米长……这种照片放在眼前会是怎么样的感觉?但是这种照片的拍摄和拿着普通的135相机或者是数码相机只需要按下快门就好完全不同大幅面相机的cao作是非常复杂非常耗时的摄影师为了能够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在相机上反复cao作调整十几分钟乃至上小时都是正常的。但萧永知道不可能有这样长的安全时间。萧永每次都尽量在五分钟内完成饶是如此还是让已经都知道了萧永的交战双方的所有人都为萧永捏了一把汗。

    萧永还不仅仅是拍摄了双方参战人员的肖像照拍摄了大量的现场照片更是协助进行了双方的斡旋当战争双方终于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可以去寻找共同点的时候和解也就开始了。而萧永则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旁观者。那些照片任何其他人都拍不到。在中非的领导人和普通军士们的心目中萧永是让双方从敌视走向理智的关键人物是要写进中非国家展史的人物是他们的朋友、人民的朋友。

    而在萧永解决了那里的所有事情和安娜一起回到了巴黎他和安娜重新开始了那种各自为政的暧昧状态但渐渐走向了分道扬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度想要将萧永的这个“战争”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出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了现在萧永终于决定自费进行展示。一张12米高34米长的照片被印制、拼接起来将作为展馆的纽约麦迪逊花园球场的一面外墙彻底占据。观众们或许看过油画上呈现出来的壮丽的战争画面但真实的照片却更有说服力。而在球场里则排开了两排展架一边是政府军阵营一边是反*政*府武装阵营双方都是想要击倒对方让国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展那是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双方的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却都是普普通通的有着各种情感、有着优点和缺点的普通人……每一个人的叙写仿佛都深入骨髓。这样的影展哪里有“讽一劝百”的作用哪能不吸引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