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追忆(二):战士群像 (第1/2页)
在萧永略有些尴尬地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图马更尴尬。让人觉得有些好玩的是不管是反*政*府武装的领袖图马还是中非政府的领导人巴扎卡都曾是在欧美留学真正看到过达国家的情况了解世界展的人自然不会在胶卷这种问题上拎不清。图马提出了要求自然也要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他的手下搜罗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照相器材和胶卷全部送来了卡努村而萧永的工作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他和安娜搬离了牛皮帐篷住进了一栋砖房但是在那里堆在房子里的各种器材和胶卷却让萧永很有些哭笑不得。胶卷的数量倒还是真多许多摄影师来非洲拍摄照片离开的时候经常将没拆过封的备用胶卷交给当地人当作某种纪念品而这些东西往往就变成了某种流通品这一收集弄来的胶卷足足有几百卷但大部分都不是135格式他的那台尼康大f没法用。好在同时搞来的同样数量庞大的相机和零件让萧永还是能利用一下的。那个小小的房间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摄影技术博览会从大幅面相机一直到针孔相机什么都有。而造成这一现象却也和非洲的情况有关。战乱频繁的非洲不知道吞噬了多少摄影师和摄影记者的生命从几十年前到现在就一直是这样。而那些散落在民间被扔在仓库角落里的器材数量多得惊人。 萧永不挑器材。也不挑胶卷。不过大部分在非洲这种地方放到过期地胶卷。和那些被放在冰箱里放过保质期的胶卷实在是有着相当大地区别几乎每一卷胶卷拍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而萧永却有些喜欢上了这种总有惊喜的感觉。他每次随意挑一个胶卷然后猜测这个胶卷原来的性质在过期之后会朝着那个方向迁移然后再根据这种感觉挑相机。找拍摄题材。 萧永答应给图马的战士们拍照却没说一定是什么类型的照片萧永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和一个个战士地聊天、访谈然后跟着他们看他们地生活、战斗。到他不再出现在这个战士身边了那其他人就知道。他又完成了一张好照片。这种工作方式对于萧永的承诺来说不算效率很高但当一张张照片在简陋的暗房里就着各种成分不标准的冲洗液被晾晒出来大家却都被照片里洋溢着的那种乐观、理想主义和那一个个战士作为一个个普通人的情绪所感染。但是这样的制作也不是没有遗憾由于萧永对胶卷、相机、冲洗液、后期制作设备、相纸等等地质量并不能控制不少照片出来的效果很妖异但是当这种繁杂的效果不断呈现、反复。这反而变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另一个遗憾就是不断有萧永在跟随拍摄的战士。在萧永还没能拍出满意的照片的时候就倒下了。萧永当时拍摄遗像的密度之高同样是让人极为惊讶的。 当时的那些照片自然都留给图马了萧永却陆陆续续将这些照片地底片寄回了自己在巴黎的住所。萧永地朋友们都以为萧永已经死在非洲了倍耐力公司已经开始印制的年历片全部套了黑色边框。以示对摄影师shwyoun的哀悼。当萧永的房东通知萧永在通讯录上留下的紧急联络人巴黎城市图片社的老板皮埃尔·让·巴蒂说有一些来自非洲的邮件到了。是不是来协助处理一下地时候皮埃尔一路冲来然后狂喜地现萧永居然还活着而这些底片以及相关地说明文档简直是一笔宝贵的影像财富。皮埃尔没有急着冲印这些照片而是先全部数码化进行了底片扫描然后按照萧永写地那些注解忠实于非洲那边的条件将相同的效果制作出来然后才一张张打印出来帖在墙上。萧永在非洲能找到的那些东西到了欧洲却不见得能找到哪怕那些原产厂家的仓库里都找不到那些东西了。一批批的底片到来一张张的照片逐渐占领了巴黎城市图片社整个办公室而大家却越来越震撼越来越感叹。这组战士的群像必然会成为一个经典。 当时外界也在关注中非连绵的战事。巴黎城市图片社在没有得到萧永授权的情况下还是向一个新闻杂志友情提供了四张照片这就让身处中非的萧永进入到了大家的视线。循着萧永寄送邮件的途径神通广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