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犯难之时荀攸出 (第1/2页)
就在二人感到犯难之时,突然听到一声高喊:“我来试试!” 顿时,一场尴尬的沉默被打破,贾印刻有皱纹的脸上浮现的得意笑容立即像被冻住的波纹,于是众人再次转头寻找举证者,而且主动让开一条通道,原来说话者是太学明师荀攸,受经学家,首席明师荀爽委托,带领十几位博士弟子去祭扫董仲舒的祠堂。 荀攸,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cao的“谋主”,学识渊博,头脑灵活,足智多谋。荀攸后来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cao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cao的军师。 曹cao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cao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声东击西计,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献计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cao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cao消灭袁绍诸子,被曹cao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屡献奇计,屡立奇功,深受曹cao信赖。 荀攸同荀彧,荀爽,以及哲学家、史学家荀悦都是汉末颍川颍阴人,号称“颍川四荀”。 他恰好路过这里,见人多热闹,于是过来看看究竟。上个月,博士弟子王鹿曾对他说这里能买到孤本善本,并将其买到的一册楚国的书简——屈原的一部作品——《离sao》给荀攸看。 荀攸饶有兴趣地翻看,后来发觉这册《离sao》中有细微之处同太学中的藏本有所不同,他感觉太学中的书简真实性更强一些,但是没能最后肯定,于是委托分散在各地为官的昔日同窗帮忙搜集一下相关的资料以作佐证。 另外,他自己一直想到东市书摊看一看,据说这里有十几家书摊,贾印的品种最丰富,孤本善本最多,但是一直很忙,他要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校点董仲舒的著作,此外还要给十几个博士弟子授课,另外经常有各地的学者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今天正好顺路经过这里,看到有许多人围观,不知发生什么事情,因而过来看一看。他来时这里人满为患,说明事情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他找一个人打听——此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关注被围在核心中的几个人如何推动事情进展,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本不想搭理荀攸,但是此人平日里话多,而且也比较热心,尽管不耐烦,还是简明扼要地向荀攸说明了事情的前因,由于结果还没揭晓,因而无法说。 荀攸一听,立刻兴奋起来,自言自语道:“啊,这桩书简官司恰巧让自己碰到了,今天一定要弄清真相!”他觉得司马渊有些眼熟,还有一位,以前好像在哪里见过,但是一时想不起来。 他觉得两位当事人不是凡夫俗子,应该都是饱学之士,他仔细听了听司马渊和曹cao的说话声,觉得他们的问题应该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故而挺身而出。荀攸个头不高,但是体态较胖,他迈着缓缓的稳健的步伐来到核心区,贾印见他相貌堂堂,气质儒雅,断定不是等闲之辈,况且在这个节骨眼上敢接招,应是厉害的角色,他故作镇定,其实内心发颤,有些结巴地问道:“你,你是何人?” 贾印没想到事情会越闹越大,如果惊动的高人越多,他们的见识越广,自己贩卖伪书之丑事一定会被揭穿。虽然他知道来者不善,但是还是硬着头皮质问,他看此人不像一般当官的,因为他们很少管这些闲事——这些人一门心思巴结上司,谋高官厚禄,哪有闲心管这些事。既然不是官员,怕你作甚。 想到这里,贾印的内心增加了些底气——于是质问荀攸是做什么的。荀攸答道:“我是太学明师荀攸。”听到这话的人有些吃惊,太学明师来了,这桩笔墨官司应该能容易了断。 哪知贾印听后,觉得他不过是个学官,没有实权,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说:“你说你来试试,请问你怎么试?”荀攸不说话,问道:“是不是这册书简有疑问?” 他指着书摊上打开的书简。曹cao和司马渊见有学官前来过问此事,紧张感消除一些,他们见荀攸有些面熟,但是不知其底细,不过,此人看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