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以子为质 (第1/2页)
田稀鉴冷哼着说道:“哼--哼!我看你们就死心吧。据我得到的消息,吐蕃大军在李晟元帅攻克光泰门之日,便从邠州退到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昨日将武功周边大肆劫掠一番后就退兵了。既然你刚才提到了旌节帅印,我早就不想要了,今日正好还给你。”说着,田稀鉴大手一挥,身边人将旌节等物一股脑从城头扔了下来。 田希鉴的一番话说的果断决绝,朱泚被气的差点没有晕过去,他这么说和这么做,已经不仅仅是落井下石,而是对他**裸的羞辱。 没想到田希鉴还不算完,站在城头对着朱泚身边人继续大声说道:“将士们,你们都是泾源故人,为何要跟着叛贼自寻死路呢?当今天子宽仁,除了朱泚、姚令言等逆贼首领不予宽宥,胁从之人早就明言不予追究。如果你们能洗心革面投降朝廷,朝廷一定对你们过去所犯之罪既往不咎。” 士兵们在路上已经想到了如果再和朱泚跑下去就只是死路一条,此时又听了田希鉴的话,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声喊道“我等愿降!” 姚令言一看大事不妙,马上呵斥道:“你们要干什么,难道是不想活了吗?” 不知哪个泾源士兵先带的头,拔出佩刀吼道:“杀了逆贼,将功折罪!”说完,挥刀就向姚令言身上砍去。 有人带头,其他人胆子也大了,将姚令言团团围住,乱刀将姚令言砍为一团rou泥。 朱泚被眼前一幕吓得魂飞魄散,知道再不逃下一个被砍的就会是自己,于是打马便走。 韩旻、梁廷芬和朱泚仅剩的十几名亲信死党跟着追了上去。 这一行十几人如丧家之犬,北上宁州(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朱泚任命的宁州刺史夏侯英也拒绝开城接纳他们,朱泚不得已,只得打算经彭原(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去投降吐蕃。 韩旻此时看到朱泚再也没有用处,边走边悄悄和梁廷芬说道:“如今陛下身边只剩我们十几人,即便投靠吐蕃,我们这些人对吐蕃也没有利用价值,不过是流落到异族去苟活罢了。再说,吐蕃和大唐一直有盟约,万一吐蕃为了示好大唐,再把我们捆绑了交还给大唐,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 梁廷芬马上听出了韩旻弦外之意,低声说道:“那我们不如杀了他,用他的人头换取我们的性命。” 梁廷芬的话正和韩旻心意,他点头说到:“得到他的人头可是大功一件,足可以将功赎罪,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准还能保我俩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呢!” 梁廷芬从马鞍桥上摘下弓,从箭囊里抽出了一只箭,然后张弓搭箭瞄准了朱泚的后心,“嗖”的一声,朱泚应声跌落在地,身体因疼痛还在扭曲滚动。 剩下的这些士兵看到连韩旻和梁廷芬都背弃了朱泚,吓得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各自逃命去了。 韩旻从马背上跳下来,抽出刀走到朱泚身前,一句话也没说,挥刀向朱泚的脖颈砍去。然后从朱泚的尸体上扯下一块布,将血淋淋的人头往里一裹,和梁廷芬一起打马向泾州而去。 ……. 河中府,蒲州。 李怀光自占据河中府以来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十分英明,春旱越来越严重,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如果自己不果断地占据河中,大军的粮草供应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这一日,兵马使杨朝晟突然急匆匆跑到了李怀光的太尉府,对正在一边悠闲地坐着,一边喝着茶的李怀光说道:“太尉,李晟已经收复了长安,朱泚带着残兵败将西逃泾州。李晟露布报捷,陛下不日即可回銮长安了。” 李怀光听了先是十分惊讶,转而又幸灾乐祸地说道:“没想到李晟只凭临时拼凑的几万人马就拿下了长安!果真是报应不爽,想那朱泚昔日先用平分关中为饵诱惑本太尉与他联手,可待本太尉和朝廷反目后,他却又背信弃义,想让本太尉臣服于他,像他这种出尔反尔、毫无信义之徒,活该如此下场!” 杨朝晟说道:“太尉可曾想过,先是李抱真和王武俊在河北击溃了幽州的朱滔,继而中原李希烈兵锋受挫开始收缩回防,到如今朝廷击溃朱泚收复长安,官军在各战场都是节节胜利,看这趋势,朝廷平定天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杨朝晟瞟了一眼李怀光,继续说道:“下官听说朱滔贝州之战受了内伤,自逃回幽州以后就卧床不起,军政大事都由刘怦代为执掌。这个刘怦在幽州很有威望,深受将士们拥戴,再加上他又是朱滔的表兄,所以朱滔对他也是信任有加。但是据下官所知,这个刘怦与朱滔在如何对待朝廷的问题上却是南辕北辙。朱氏兄弟一向有野心,而刘怦却心向朝廷。一旦朱滔有个三长两短,这幽州恐怕就要效忠于朝廷了。” 李怀光疑惑地问道:“杨将军说了这么一大堆话是什么意思?” 杨朝晟一看李怀光居然没明白自己说这些话的意思,只得继续说道:“末将的意思是朝廷平定各镇叛乱已成定局,朔方军将士们也是人心思定,太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