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飞扬_第十七节 计降朱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节 计降朱俊 (第4/4页)

自己讨伐董卓的大义名分,提高自己的士气,打击董军的士气的,也根本不指望这边真有临阵倒戈这种好事发生。

    “朱将军慢走!”朱俊才走半道,就让一个人给叫住了,别人或许听不出来,我可是熟悉和敏感的很,老远就听出来这是贾诩那个老匹夫的声音。

    “朱将军词气慷慨,忠义之情溢于言表,实在让在下佩服之至。”贾诩没有穿盔甲,就是一身武官官服,左手抱着一个锦囊,策马而出,行进了五六十步停了下来。

    “来人可是武威贾文和!”

    “正是不才!”

    “阁下效命于董卓反贼,有何面目前来见我?”

    “我主董公世代忠于朝廷,何来反贼一说啊?”

    听听他们这些文士的论辩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后世的清谈就是从这发展的,我对这个东西是从心底里往外讨厌,不愿和士大夫深入交往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想到一向只见于庙堂之上的论辩,竟然搬到了北风呼啸,黄沙漫天的战场上。

    “哼哼,董卓驻军陈仓时就屡次违反圣命,反迹已彰!”

    “朱公将我家主公临机制宜视作反迹,那朱公可也不是没有违反诏命的现象啊!”

    “胡说,我朱俊一向谨遵朝廷法度,哪有违反天子诏命的事情!”

    “哦,那就好!天子诏命在此,河南尹朱俊上前接旨!”

    “你,你,你!”

    “皇皇天子谕旨在此,朱公是要抗旨不遵,企图造反吗?”

    “你,你。。。。”朱俊让贾诩个老狐狸给套了进去,自己把自己的后路给堵了,没奈何,虽然吹胡子瞪眼,还不得不下马跪下接旨。

    “皇帝诏命:河南尹朱俊忠勤王事、屡建硕勋,文辞隽永,意思深长,为海内人望。今特应众臣之请,晋朱俊为太尉,着即入朝,以安社稷,以慰宸躬。中郎将牛辅暂护河南尹,统带荥阳兵马。钦此!”

    “恭喜将军荣升太尉,末将在这里拜贺大人,以后还请太尉大人多多照顾!”贾诩宣完圣旨,上前将诏书放到朱俊手里,也不看他的颜色,退后几步,跪倒行礼参贺。把个朱俊朱大将军气的站在当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不过贾诩说这个话不是没来由的,他此前就是太尉椽。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真是笑死了,不过也感叹不已。

    古人云:“君子与小人斗,如赤手搏龙象!”朱俊将军碰上董卓贾诩这伙人算他倒霉,还没开战就让人家收到套子里去了。贾诩这个老狐狸真是厉害呀,这么损、这么对症下药的办法也只有他才想的出来,完全打到了朱俊、皇甫嵩这些士人的死xue上了,要碰到曹cao这样目无王法的家伙就没辙。不过对我们而言,能够不流血就解决掉朱俊兵马,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啊。

    初平三年(192)一月二十五日,我们瓜分收编了朱俊的两万大军,中垒营也分了四百丹阳步兵。朱俊则由一百五十名亲将和奴仆的保护,在贾诩的陪同下西上长安就任太尉。

    一场由关东诸侯发起的第二次讨董战役,刚开始就匆匆流产了。

    附:

    裴绾裴文崇是主人公杨飞麾下人物中第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四兄弟就是名传后世的裴氏的先祖,裴氏也是从他这一代开始真正发迹的。他的父亲裴茂奉献帝之命率领关西诸将讨杀了李傕,被封为阳吉平侯;大哥裴徽曾任魏国的冀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后被封为兰陵武公,三哥裴辑做到工部尚书和金紫光禄大夫,而裴绾和二哥裴潜都做到了尚书令,那个批注《三国志》的裴松之就是裴潜后人,一门贵盛,天下无两,特别是长子裴徽一脉尤其如此。

    但裴氏盛名并非“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是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大家如果有兴趣看看山西的历史名人录,就会发现,自三国以后,山西的历史名人每隔五六个就有一个姓裴,裴氏家教之优、人才之盛、流传之久,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族能望其项背,即使是曲阜孔家也是一样,而其发端就是裴茂和他的四个儿子。

    裴绾的名声可能没有二荀、郭嘉、贾诩、诸葛亮等大,甚至于很多读者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这并不表示他能力差,实际上历史记载他在汉献帝时一直做到尚书令,也就是一国总理,我想以曹cao的知人善用,恐怕不会选个普通个人来做国家总理吧。大家熟悉和尊敬的诸葛亮同志在蜀汉的最高职务也不过如此,但诸葛亮在曹cao手下能否做到尚书令那还难说的很呢。

    作者在小说中出现的很多人物和裴绾一样,三国演义或者民间传说中都没有提及,权当给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增加一点历史知识吧。我一直认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名声不等于才能、地位也不等于才能。说实在话,象人所共知的关羽、张飞这些人物,仅从军事才能而言,在中国古代将领里面连三流都算不上。

    关于裴绾,史书上记载他虽然十分显贵,但没有儿女传世,不象三个哥哥一样既富贵且多子,至于具体原因,史籍上没有记录。小说中作者会杜撰一段凄美动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作为他终生无后的解答。

    同时我认为呢,这个选人用人也和选对象一样,关键在于适用、有缘、投机而已,电影明星当然美丽可人、风姿万端,但你能追的到、娶的起嘛?二荀、郭嘉等这些知名的谋士,关羽、张飞、许褚等这些猛将,虽然好,虽然有名,但就好像是电影明星或者别人的老婆,也只能看看而已,想想而已;其他在野而无主的贤士也必须得讲缘分,勉强不来,爱情婚姻如此,君臣相知际会也是一样;而两人有缘相见,但如果志向不同、性情不合,所谓志不同不相为谋,也没法共成大业。

    况且使人如使器,端在于上位者的发掘和使用,如果能把自己身边的人才用好,一样可以建功立业,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盯着别人的老婆,忘了自己的妻子,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