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言真录_第137章梦飞熊文王拜相 筑神台太师回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梦飞熊文王拜相 筑神台太师回兵 (第1/2页)

    弃却归西土,磻溪执钓先。何日逢真主,披云再见天。

    话说文王回归,百官庆贺。朝中设宴,君臣共乐,文王酒醉设绣榻而寝。时至三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喨,火光冲宵,文王惊醒了,吓了一身香汗。次日文王让散宜生解梦,散宜生贺曰飞熊入梦主大王得栋梁之臣。文王心中大喜,传旨百官,心欲访贤,以应此兆。

    且言姜子牙自隐于磻溪,垂钓渭水。一意守时候命,不管闲非,一日坐于垂杨之下。只见滔滔流水,无尽无休,彻夜东行,熬尽人间万古。正是:惟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来尽是空。子牙叹毕,只见一樵子踏歌而来,也是机缘已至,两人一番闲谈,知其名为武吉,子牙发现其脸上的气色不好,言极他有祸事临身。武吉自然不信,可惜事情的发展正应了子牙之言,在向主审官散宜生求请之时,武吉说起了渭水之事,散宜生知有大贤隐居,乃向文王举荐。文王大喜,又使人打问一番,知隐居之人乃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正应了文王梦中之景。

    文王乃亲自访贤,来到子牙隐居之处,以手抚门,犹恐造次,可惜子牙却是不在。这是隐士们的一贯手法,唯恐自己轻易答应失了面子,受不得重视。也别说,这一手遇上一些君王还真是管用,文王第一次扑了个空之后,更是恭敬,传旨令百官斋三日,同去迎请大贤。众臣之中,虽然有人不以为然,比如大将军南宫适,可毕竟作为一个臣子,不愿冷了大王之心,不得已随众而行。文王沐浴整衣,端坐鸾舆,扛抬礼物,又一次前往磻溪,来迎子牙。早惊动了城中居民,扶老携幼,来看迎贤。不管怎样,这番声势是造出去了,双方也是各取所需,文王得爱才之名,子牙得大贤之实。

    做戏做足,文王甚至将自己的鸾舆让出,请子牙乘座,自己位于马夫的位置。子牙再三不敢,推阻数次,终推不得文王盛情,乘鸾舆而回。进了西岐,万民争看,欢声载道,如过节一般。有诗叹曰:渭水溪头一钓竿,鬓霜皎皎两云皤。胸横星斗冲霄汉,气吐虹霓扫月寒。养老来归西伯下,避危拚弃旧王冠。自从梦入飞熊后,八百余年享奠安。次日,文王升殿,封子牙为右灵台丞相,子牙谢恩。要说姜子牙也确实有几份大才,辅助文王,安民有法,件件有条,行行有款,逐渐受到众臣的尊敬和百姓的称赞。

    半年之后,子牙启奏文王,欲造封神之台,对外呼之为“灵台”,以占风候,看验民灾,说此台上合天心应四时,下合地户属五行,中合人意风调雨顺,可聚西周之气运。文王对子牙正是信重之时,自不会违他之意。当下姜子牙发布告,备钱钞,选工匠,开始了封神之台的建设,至于一些仙家秘处,子牙暗中让五路神夜里施展神通。三月之后,神台乃成,榜成之日,有数个元神来投,其中之一为文王子伯邑考,在五路神的接引之下归于神位。

    却说朝歌之中,纣王无忧无虑,日观歌舞,夜拥美人,正过着神仙不如的日子。这一日,忽听侍者来报:“闻太师奏凯回朝。”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这闻太师却不简单,纣王少年时,曾拜在他门下习艺,有师徒之实,加上闻仲忠心刚烈,纣王对他是又敬又怕。若说大商朝中,有一人能影响纣王,非太师闻仲莫属,这也并非纣王有惧怕之心,纣王心中对闻仲的信任才最关键。

    太师回朝,纣王让百官迎接十里。闻太师乘墨麒麟进入朝歌,见鹿台高耸,光景嵯峨,甚是惊讶,又见百官之中少了许多老面孔,乃向百官问其原因。有黄飞虎等具言近年来朝歌之事,闻太师听得怒火汹涌。来至午门,又见砲烙之刑,虿盆之害,酒池rou林之恶,再也无法忍受,大喝一声,三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打在鸣钟鼓上,九间殿钟鼓长鸣,这是闻太师请纣王登殿议事。

    纣王闻得此说,默然不语,随传旨百官朝驾。太师拜伏于地,泣道:“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jianian色而远贤良,恋歌饮而不分昼夜,广施土木,民连累而反,军绝粮而散。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yin,杀妻灭子,逼发东伯侯,无缘无故,处斩南伯侯鄂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