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强国_第二百一十一章 沈阳大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沈阳大捷 (第3/4页)

繁司令官最早提出来的,预计动用2000枚左右的化学炮弹,用于作战。然而,到了如今,帝国在中国大陆已经日落西山,直到现在也没有存够2000枚化学炮弹,只有区区不到200多枚。

    200枚,是无法抵挡中**队的。最多只能迟缓一下重点方向中**队的进攻势头,但根据帝国特工汇报,中国人的主力部队,普遍装备了防毒面具。这可是帝国化学炮弹的大克星。

    731部队的研制情况极为缓慢,根本研制不出来高效的化学武器。这一批赶工出来的化学炮弹,全是芥子气。

    “三号计划呢。”

    “我们已经从城里搜捕了一万多民中国人,他们可以第一批就被押上去。一旦计划开始,我们还可以搜捕更多的中国人作为人质,押上前线。”

    武藤章颇有信心地说道,这个计划他倒是信心十足,毕竟,化学武器不容易制造,只有区区200多枚,但中国人却是一抓一大遍,沈阳城内还有近二十万中国人。

    松井石根摆摆手,示意道:“你先出去吧,我仔细想想。”

    参谋长武藤章出去后拉上了门,松井石根这才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信封,从里面掏出那封他看了很多遍的信,再次看起来。

    良久,松井石根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战争的失败已经难以阻挡了,是做困兽之斗,将沈阳全体帝**民玉碎,还是默默背下骂名,为帝国的将来留一线生机呢。或许一开始,帝国选对了对手,却没有选对未来。事到如今,再看十年后,中国人和苏联人,谁最适合做帝国崛起的垫脚石呢。”

    这是一封半个月前收到的信,信是用日文写的,但写信的人却是一名中国人,一名自己在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学生,写给自己的信。

    写信的这名学生,松井石根已经记不清他当年的长相了,但他却被信的内容所震惊了。这是一封极具战略视角的信,里面对远东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中、日、苏三国进行了独到的对比分析,并根据目前日本面临的问题与机遇,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分析。

    “各机注意,发现日机,重复一遍,各机注意,发现日机。正前方20公里,高度3900米,速度445公里,数量75架!数量75架。”

    当空中作战部队的雷达机终于报告出刚刚计算出来的数据时,机群顿时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开始准备攻击。

    这种雷达机虽然很笨重,由运输机改成,效率也不高,侦察距离在天气良好的状况下也就25公里的极限距离,但是,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雷达机,它配备了由成都生产的第一代军用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体积已经控制在运输机能够承受的规模,整个运输机,一共就载了一台雷达,一台计算机,甚至连防空武器都没有空间安放了。虽然造价昂贵,但是,在提供短距预警中,这种新式雷达机却能够取得惊人的战果。25公里,对于当今时速只有4-500公里的飞机来讲,需要以最大航速飞行5、6分钟,提前5、6分钟发现,意味着空战的绝对优势。

    “抛掉副油箱,第一中队第二中队拉高高度,轰炸机编队减慢速度,第三中队负责诱敌与掩护!”

    机群的指挥官是一名空军上校,迅速地根据来犯敌机数量下达了作战命令。

    顿时,一架架飞机迅速地抛下副油箱,飞机顿时一轻,开始迅速爬高。相对于此时日军普遍装备的5000米以下中低空作战飞机,对于人民军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斗机歼—2式战机那8700米的极限爬高来说,只要能提前发现,就能爬高到一个绝对优势的作战高度。

    童天明的作战小队,是第一批爬高到8000米高度的战机,看着飞机下方的云层,机群开始根据雷达机的提示,准备俯冲作战。

    “队长,这次看你的了!”

    就在旁边空域,华子架势的歼—2轻微地摇摆着自己的机翼,引起了童天明的注意,华子在舷窗后面做了个竖大拇指的手势。童天明也还以同样的手势。

    “a组下降高度,正前方4000米,准备迎敌!b组迂回从后方突袭!”

    由于每一架战机都装备了实用型无线电,人民军空军的空中联络与指挥比同期的世界空军强国来,还稍占优势。尤其是日本空军,除了轰炸机,战斗机都是裸奔,没有装备机载无线电。

    此时,日飞机机群虽然小心翼翼,但奈何没有雷达机,只能靠目视来搜寻敌人。在多次空战完败后,日军猜测中国人有一种神秘装备,能够对空战起到莫大的辅助作用。因为,每次空战,中国人的战机总是神出鬼没,即便日军以机群出击,也会遭到中国人从高空,甚至是航向后方发起的突袭。

    日军也试过上升到极限高度,对抗中国飞机,结果,上升到极限高度后,由于飞机性能急剧下降,反而更容易被击落。所以,日军选择了中低空飞行,这样,目视距离够远,中国人习惯于躲在8000米高空突袭,也能让日军拥有一点反应时间。

    “发现中国飞机!”

    当看到头上天空密密麻麻的飞机飞来时,日军机群指挥官立刻带头迎击,按照预先的作战任务分配,开始迎敌。

    而这名指挥官驾驶的,正是日军最先进的ki8中岛战机。

    “哒哒哒……”

    人民军飞机率先开火,冲在最前面的童天明,狠狠地摁下了航空机炮的发射按钮,一串机炮随即向下射去。

    随即,歼—2两翼下方的航空机枪也开始射击,在晴朗的天空,却拉出了两道电鞭一样的射击轨迹。

    一场由200架飞机发起的空中决战,在4000多米的空中上演。

    “支那人的坦克!!”

    在天空上演空中决战的同时,地面战场上,两军也开始交锋了。

    日军的战场观察兵轻易地就发现了几百米外那辆从小土丘后面爬上来的中国坦克,那庞大的车体,高昂的炮管,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中国人的坦克,打不穿,炸不坏,火力凶猛,这几乎是每一个前线日军的共识。从锦州战场撤退下来后,日军中就疯狂地传闻中国人的坦克如何厉害,那种轰然如钢铁巨兽的坦克,比帝国的小型铁甲车强了几十倍。

    “瞄准,准备发射!”

    日军飞快地cao起阵地上唯一的一门30mm反战车炮,这种从法国进口技术后紧急生产的反坦克炮,虽然是第一次被日军派上战场,但却被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毕竟,法国人都使用这种反坦克炮,并且能够击穿德国人的坦克,中国人的坦克,不可能比德国人的更强。

    “轰……”

    一发反坦克炮,在300米距离上命中了一辆中国坦克,结果,爆炸的烟雾散去后,日军看到了让人失望透底的一幕。

    轰隆隆

    坦克屁股后面冒起一股黑烟,随即坦克再次开动起来,而与此同时,在短暂的停歇中,炮管一震,向上一跳,向刚才暴露的日军反坦克炮阵地发射了一发炮弹。

    轰,剧烈的爆炸声中,88mm坦克炮的高爆炮弹爆炸的弹雨扫过日军反坦克炮阵地,连人带炮全部炸飞了。

    随后,一辆接一辆的坦克才开始翻过那一条土丘,出现在日本士兵的面前。

    “板载!!”

    在坦克炮和车载机枪的疯狂压制下,日军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一名日军小队长终于忍不住这种逼疯人的压抑,举着指挥刀,冲出了战壕。

    “噗……”

    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