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第二节 根系何源 上 (第1/5页)
纪蒲泰:“他们根据对天象的观测,逐渐掌握了月亮、金星的运行规律,其中尤其重视金星。由此创造了十分准确的太阳历,辅之金星运行规律为基础的历法。因为,中国古代观测天文也是在专门修建的高台上进行的。因此,古人曾有‘夫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的说法。” 喇嘛王:“对此,我也有话。” 喇嘛众臣:“大王,请说吧?” 喇嘛王:“既然说到三,那我就说说三。据西汉经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书中说:‘三画者,天、地与人也。’所以,这个‘三’,是个能包括整个宇宙的无限大的数字” 偌尔曼:“啊,这个三字竟能有这种解释!那大王您讲讲其中的道理?” 喇嘛王:“他这种观点,老子在其代表作《道德经》中,早就作了论述。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为三。因此才产生出万物’之意。这就是老子的基本思想和道理。蒲泰应该更加明白其中的意思?” 纪蒲泰:“遵照大我的意见,我再补充一下。据此,后人称天、地、人为宇宙中的‘三才’,日、月、星为天之‘三光’,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并由此生发开去,称君、父、师为‘三尊’;帝王住所为‘三内’(‘东内、西内、南内’之合称。)” 喇嘛王:“对此,我也再加以补充。儒家则尊夏禹、周公、孔子为‘三圣’;儒、佛、道合称为‘三教’,各教(家)又都有自己的学说和规定。” 喇嘛众臣:“这三教,你可得说清?” 纪蒲泰:“我一定。儒家倡‘三畏’,讲‘三戒’;道家有‘三元’,‘三魂’之说;佛家则笃信‘三境’,‘三界’和‘三世’。” 喇嘛首相:“佛家之律,你就不用再说多了。我们熟读经书,知道得再多不过了!” 纪蒲泰:“那好,我已解释了。不过,在古汉语中,‘三’又有多的含义。” 喇嘛王:“我说,弟子们,在二位学者面前,你们可得多谦虚,不得骄傲自满,露出偏见。” 喇嘛众臣:“大王的金律玉言,时刻铭记我们心间!” 喇嘛首相:“我接受教训,今后,在二位面前,只有虚心,不再多言。” 喇嘛王:“书归正传。好好听二位发言。” 偌尔曼:“玛雅人推算金星的年份,一千多年的误差也超不过一天。” 喇嘛王:“那你就谈谈玛雅人的历法吧?” 偌尔曼:“玛雅人的历法,是以30日为1周,30天为1个月,18个月为1年,外加五天的岁余作为禁忌日,一年共计365天。各个月份的名称是按农时命名的。” 喇嘛王:“那都是些什么名,请举例说明?” 偌尔曼:“例如‘楚思’意为播种;‘摩尔’是收割;‘托克’乃举火(以火烧地面以利耕种的意思)等等月份名称。” 纪蒲泰:“形成玛雅人的这一套天文历法,后来被阿斯特克文明所吸收采纳。” 喇嘛王:“吸纳的都是啥?” 纪蒲泰:“阿斯特克太阳石,就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在天文学上,玛雅人甚至还能推算出日蚀的时间,以及一些行星运行的周期。” 喇嘛王:“在此,我再插上一句。说一下数字‘七’。” 纪蒲泰:“好,我们听您的。大王是否说的是,数字‘七’的时间象征意义?” 喇嘛王:“是的。你真是聪明之极,我还未说出,你就知道我的意思?” 纪蒲泰:“大王博古通今,无所不知。请您说出您心中之事?” 喇嘛王:“我这只是一个小小插曲。供你们参考。” 偌尔曼:“我愿聆听大王的教导,以便我知识的提高。” 喇嘛王:“那我就开讲了。《庄子应帝王》有著名的寓言故事;倏与忽二帝为混沌凿七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世界在第七天创造,这与西方的说法相仿。” 偌尔曼:“看样子,东西方文化是有过交流呀?” 喇嘛王:“但是,东西方文化既不矛盾,也不统一,而是各自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对此,在《周易复卦》的卦辞中,也有类似似的说法:‘反复齐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从字面上看,这是说朋友在这段路上走一个来回,要七天时间。但《彖传》对此另有明确的解释:‘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你们其中是否有人解释?” 纪蒲泰:“既然大王说到这儿,这里特别指出七日是天道运行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又是由七日创世的神话而来的。” 喇嘛王:“你的解释,正合我意。” 偌尔曼:“我也来说上一句。在地处北欧的古芬兰人的创世歌里,讲到原始处女伊里马达尔,在海中因风受孕,怀胎七百年后生下七个蛋,从中化出宇宙的情节。也与数字‘七’有关。” 喇嘛王:“西方的神话也与数字‘七’有关?这事也真稀罕!” 纪蒲泰:“既然你们都谈到‘七’这个数字,这自然是人们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神圣女女娲‘七十化’而生成世界的神话。可知‘七十’、‘七百’不过是‘七’的夸张变体形式。” 喇嘛王:“是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根据地说。宇宙之道的运动形式,是以七为时间循环界点的,七是用来象征无限时间的常用数字。” 纪蒲泰:“是啊。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七天一周(星期或礼拜)的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它也来源于西方古代创世神话。” 偌尔曼:“因此,我也有话。” 喇嘛王:“请讲吧?” 偌尔曼:“现代考古学在古代巴比伦发现了,比《圣经》创世神话早1000多年的创世史诗。因此,美国考古学家詹姆士普里查德对比了这两个故事,发现了很多令人惊愕的相同之处。” 喇嘛众臣:“那你说出什么地方相同?” 偌尔曼:“例如:两个故事在事件发展的顺序上是相同的;先产生了天和地,然后是水和陆地分开,第六天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 喇嘛王:“看来,东西方的文化……真有意思!” 偌尔曼:“值得深思的还有,这部题名为《埃努玛艾里什》的创世诗,恰好是刻写在七块泥板上的。” 喇嘛王:“这或许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才有神秘的数字‘七’?” 纪蒲泰:“在中国各民族中,‘七’作为宇宙时间之常数,蕴含了宇宙人生的某些规律,经过长期的民族心理积淀,形成了一系列约定成俗的礼俗。例如,我国维吾尔族婴儿出生七日命名;塔塔尔族婴儿出生七日举行摇篮礼;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要求子女熟记七代祖先之名;哈萨克族同部落内联姻、血缘关系必须超过七代;维吾尔族、哈萨克、柯尔克孜和乌孜别克等族,均于第七日祭奠死者。汉族亦有人死后‘祭七’的礼俗;死后七天曰‘一七’,七天一祭,祭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曰‘断七’,丧祭结束。诸例皆是以‘七’为极限数。” 喇嘛王:“我听说过,在中原,‘七’这个神秘的极限数字,一直被人们认为就有魔法力量。在中国,逢‘七’被称为圣日和吉祥之时。中国古代称七行星为七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