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第四节 未知秘境 (第2/7页)
人和说书人。他们谱歌、编故事来传颂民族的历史。” 喇嘛王:“啊,这倒是跟藏人的历史习俗有些近似!这说不定两者之间可能有着某种无法解释的秘密!” 纪蒲泰:“我想,大王一定将此事深埋心底?等待着某种与此相关的信息?” 喇嘛王:“是的。自从洛克告诉我此事以后,我就一直想着有机会与人研究玛雅人的隐秘。” 纪蒲泰:“就在现在,一些受过教育的本地人,渴望把正在消失的民族史永存下去。因此,有的人就凭着自己的记忆所及,或收集来的故事,借助书写手段,写出关于自己祖先早期漫游的历史。” 喇嘛王:“这种好事,希望他们能一直延续下去。” 偌尔曼:“第一次在玛雅编年史中,提到奇琴伊察的是马里的奇兰姆编写的书。” 喇嘛王:“那是马里人编的书?这事似乎让我有些糊涂?” 偌尔曼:“资料是这样的,这似乎是受过教育的玛雅人的著作。我只能这么说,这部著作写作时间,是在玛雅被征服的几十年间。除去那些麻烦的和令人难以理解的叙述性时期之外,这本稀奇的难得一见的文献,叙述了玛雅人的历经艰险的迁徙的历史。” 喇嘛王:“那你们就讲述一下他们的历史?” 纪蒲泰:“这是很久很就以前的事儿,玛雅人的父辈们罗罗吾尔的长列人,住在土拉潘。他们信奉蛇,他们发现黑皮肤的玛雅土著人,住在潮湿的岩洞和森林里,以树根和爬行动物为食。看起来,更像兽类而非人类。” 喇嘛王:“对这种事情,他们怎样面对?” 纪蒲泰:“那时候,浅色皮肤的智慧人,把黑皮人从林中带出去。正是智慧的长列人,曾经用智慧领着玛雅人进了一大步。” 喇嘛王:“那是个玛雅人学习的时期,是否遇到过什么问题?” 纪蒲泰:“时间在和平与宁静中度过,没人缺少食物,谷田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喇嘛王:“这可是个好现象!” 纪蒲泰:“可好事不长。后来,他们与来自北方的陌生人,进行着长年的战争。” 喇嘛王:“那他们是否能获胜?” 纪蒲泰:“可是,北方人象天上的繁星一样众多。他们经受着饥饿、瘟疫、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罪恶已光临土拉潘的大地。” 喇嘛王:“那他们怎样活下去?” 纪蒲泰:“在那特殊的时期,罗罗吾尔长列人,在黑皮肤玛雅人中,为数也很少了。” 喇嘛王:“那他们怎么办?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氏族完蛋?” 偌尔曼:“后来,统治者豪伦听游荡的猎人们说,在长着树林的小山远处,有一块陆地,林水平整、田地肥沃、平原多石,没有多少沼泽地使人害怕。也不会因感冒而发烧,或因疼痛而颤抖。在那里,河流在地底深处流淌;在那里,有着巨大的井,足够众多的人汲水。” 喇嘛王:“象这样的好事,他们的首领是否讨论过?” 偌尔曼:“这是重大的决策。为躲避战乱,豪伦决定带领族众,要去那里修建一座城市,建成一个罗罗吾尔长列人的圣城,蛇族的圣城。” 喇嘛王:“那他们是否真的行动?” 偌尔曼:“决策一定,他们立即行动。于是,他们开始了大迁徙,罗罗吾尔长列人,离开了他们的祖居地土拉潘,前去冒险,去寻求那未知的家园。” 喇嘛首相:“他们的这次行动,是因为他们的老家,已经不再平静和安宁?” 偌尔曼:“不错,他们在漫游流浪中,度过了4卡顿(80年)。漂泊途中,豪伦经过太阳的家园。那时间,血红的太阳正挂在天空,低沉的云朵堆积在深绿色森林的顶部。那时,经过长途跋涉的豪伦,已经快死了。在弥留之际,他发出这样的命令:‘给我造一间石墙的屋子,要小但要牢靠。给我穿上象征王权的巨袍,把我放在里面,仿佛我还活着,只是睡过去了。我的身边摆放基林碗、食品盘以及我的燧刃剑,然后按照我们的习俗盖上坟墓,继续赶你们的路。’。这就是豪伦最后的嘱咐。” 喇嘛王:“他的手下,是否听他的嘱咐?” 纪蒲泰:“他的属族对他的嘱咐,没有辜负,一切都按他的命令去做了。于是,平原上立起了一个大土丘。土丘边是些石制横板,板上是潜水鸟的形状,和许多造型做工精美的图案。从平原底下到顶端的平台,每边都有宽阔的石阶盘旋而上。土丘上是个大石庙,有雕刻的柱子和白得耀眼的墙壁,在庙的内墙上绘有豪伦的伟大事迹。因为,他在领导人民时的平静的行为和理智的关心。” 喇嘛王:“正因为他是伟大的领导人,人民才为他修坟建庙,以显示他的功绩!” 偌尔曼:“就在这巨大的石堆的正中心,白色光滑的墙面和精雕细琢的柱子,构成一间厚厚墙壁的基室,面积虽小,但结实坚固。” 喇嘛众臣:“他们是怎样给豪伦王下葬的呢?” 偌尔曼:“人民根据豪伦最后的命令,给他穿上大王的长袍,让他躺在墓室中。然后,举行古老的仪式关上墓室,在墓室上点缀着断矛,卷起并撕烂他那著名的战旗,让他的尖厉哨声,永远伴随在他身边。” 扎布:“失去首领的人们,还不群龙无首,乱了起来?” 纪蒲泰:“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豪伦的大儿子纳卡安继任了首领。人们出发继续赶路。” 喇嘛王:“那是一条充满艰辛凶险的道路!” 纪蒲泰:“他们在一片杳无人迹的密林里,游荡了许多年。许多人死于干渴、讥饿、或毒蛇猛兽的毒牙利爪之下。在长期的迁徙中,年轻人都已老死,孩子们也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但人们在大祭司阿金常的率领下,还是坚定地继续前进。” 喇嘛王:“看样子,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偌尔曼:“历经无数艰险,总共经过81年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查克纳维唐半岛,来到了那块遥远的土地。那块土地有肥沃的平原,郁郁葱葱的山谷,流淌这清凉河水的小河。” 喇嘛众臣:“那他们的日子,可能会好过?” 偌尔曼:“不错。在那里,他们用石头砌起一座大城市,让圣庙高高在上。” 喇嘛王:“那是上他赐于他们的理想之地,让他们能养活自己,过上幸福开心的日子?” 纪蒲泰:“这座有寺庙、宫殿和宝塔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亮。在所有的地方,它是最大的,最安宁的一座城市,就象一个大家庭一样。” 喇嘛王:“那后来,这座城市发展的怎样?” 纪蒲泰:“那是一段平静的历史,岁月在安宁和富裕的生活中过去。然而,人们对充满智慧和预知的曲拉姆的警告,置若罔闻。” 喇嘛王:“曲拉姆是什么人?他怎样告诫人们?” 纪蒲泰:“曲拉姆是传说中充满智慧的先知圣人。他诫人们说:‘一旦让血亵渎了圣庙的阶梯,无数灾难将象可怕的冰雹一样接踵而来,城市将成为一座死亡之城,荒芜人迹。这就是那位先知告诫人们的言语。” 喇嘛王:“那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是否正象那先知说的,城空人去?” 偌尔曼:“据说,这种屠城事儿,还真的发生了。大祭司阿金常升天之后,寺庙的圣徒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位新的大祭司。” 喇嘛首相:“那新的大祭司,是否能主持这座城市的事宜?” 偌尔曼:“这事儿引起极大的争议。为反对这个令人猜疑的要求,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圣庙高高的台阶上染上了不敬的献血。” 喇嘛王:“这是对神的不敬,才造成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