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第五节 秦始皇陵 (第2/4页)
泰:“你听我给你解释。内城中部,还有一条东西的隔墙,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陵墓的坟丘,北部正中又有一条夹墙,将北部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在外城的四角,还有警卫的角楼。坟丘北面一百五十米的地方,是始皇陵的寝殿建筑。” 偌尔曼:“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陵具体在哪里?我心里没有底。到底是什么样子?望你们给我说仔细。” 喇嘛众臣:“经偌尔曼这么一提,我们顿时也来了兴趣。秦始皇陵地宫的建筑结构究竟怎样?为什么不见皇后陵?地宫里面究竟埋藏着什么?” 偌尔曼:“秦始皇陵就像斯芬克斯之谜,是人们非常感兴趣,而又不易破解的秘密。” 喇嘛王:“秦始皇葬于骊山。” 扎布:“他为啥要葬于骊山?” 纪蒲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数十万人在骊山,为自己修筑了一座庞大的陵墓。骊山是一座死火山,山上温泉四十三摄氏度,水中含石灰、碳酸锰、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二氧化铝等,可治疗皮肤病及风湿症。” 偌尔曼:“那么说,秦始皇常在骊山游玩?” 喇嘛王:“据传说,秦始皇在骊山碰到一位漂亮的神女,****之心使他调戏了她。结果,这位神女大怒,往他脸上唾了一口。于是,秦始皇便生了一身恶疮,久治不愈。万般无奈的秦始皇,只好去向神女叩头谢罪。神女发善心,赐给他温泉洗脸,疮才好了。” 扎布:“冒犯神威,是要遭罪。” 纪蒲泰:“因此,秦始皇在骊山修建沐浴之处,常以温泉洗浴。” 偌尔曼:“这个神话故事,说明秦始皇与骊山的关系非同一般。但骊山的地理环境,我也要听听。” 喇嘛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骊山山南产玉石,山北产黄金。是一个金玉两全的好地方。” 偌尔曼:“所以,秦始皇陵选在这个地方,还有啥道理?” 喇嘛王:“古人对玉非常重视,认为玉是阴阳二气中阳气的精,而黄金从古至今,都是十分珍贵的金属。从中原古代风水的观点来看,建坟要背山靠水,才对。所以,坟建在高处,xue要挖得深一些。这样,坟在高处,地势开阔,明堂清亮。秦始皇陵所在的地方,正符合古人丧葬建陵的要求。” 偌尔曼:“这就是秦始皇陵建在骊山的原因?” 纪蒲泰:“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不可逆转的原因,就是那里是秦王的陵墓区,许多秦国先王和王后都埋葬在骊山周围。” 喇嘛王:“史书载:嬴政即位时,年仅十三岁。那时,恐怕自己很难做出选择陵址的决定。估计这大概是,当时指掌国政的太后,和吕不韦的注意。才选择骊山作为陵址,动工修建秦始皇陵。” 喇嘛众臣:“啊,直到这时,对修建秦始皇陵的事情,我们才有点懂。” 偌尔曼:“但是,我还未弄清楚,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浩大工程?” 纪蒲泰:“刚才,我们已讲述了秦始皇陵的规模和格局,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考古者曾在寝殿遗址发现了四处建筑遗迹。从遗迹范围来看,建筑极为宏伟、富丽,壮观。仅二号建筑遗迹的主体部分,面积就有六十四平方米。墙壁和地面,被夯打得十分坚硬平整,墙上还涂有****。房内各室有甬道相通,房外有用石片铺成的路。房顶的木檩上铺有板瓦,再用筒瓦盖在板瓦缝上,椽头有花纹精美的瓦当。寝殿的附属建筑有偏殿,是墓主人灵魂出游时饮食、娱乐,休息、睡觉之处。” 偌尔曼:“那么说秦始皇死后和生前一样?” 纪蒲泰:“所以说,他是中国统一的第一皇,与其他的皇帝不一样。另外,秦始皇陵园中,还有苑囿和厩苑。” 偌尔曼:“这我就不明白了。什么是苑囿和厩苑?” 纪蒲泰:“苑囿和厩苑,本是古代封建帝王专门饲养珍禽异兽和养马的地方。但是,秦始皇为了能在阴间,也尽情享受他生前所喜爱的东西,于是,便把这一套都搬进了陵园,才中他的心意。” 偌尔曼:“经你这么一说,从秦始皇陵的布局来看,内外城墙、寝殿、饮官官署、珍兽坑、马厩坑等等,这些反映古代现实生活的设施,和用具应有尽有,安排得十分严密。臣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秦始皇满意” 纪蒲泰:“是的。考古者在苑囿区中,发掘了三排长方形土坑。两边的两排土坑中,埋着陶制的坐俑。这些陶俑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反映了秦代雕塑家的观察力,和造型艺术技巧。” 偌尔曼:“经你介绍,我才知道,那是秦人留下的古代艺术杰作!” 喇嘛王:“是啊。那就让他说说,还发掘了什么?” 纪蒲泰:“考古者们发现,陶俑的面前,有陶盆、陶罐等等实用器具。中间有一排土坑,坑中埋瓦棺,棺中有一堆兽骨和陶钵,铜环。” 偌尔曼:“发现的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得了解其中的奥秘。” 喇嘛王:“我来告诉你。发掘出的东西,这表明瓦棺中放的是珍兽,铜环是珍兽的饰品。那些坐俑,是饲养这些珍兽的囿人。陶盆、陶罐是他们的用具。” 偌尔曼:“啊,原来是这样的!那些陶坐俑代替了真人,而瓦棺中当时放的是活生生的动物。” 喇嘛王:“正因为秦始皇想到死后,也要享受生前的福。才令人制作陶俑,将瓦棺中放进活动物。” 纪蒲泰:“但令人不解的是,陵园内没发现皇后陵。” 喇嘛王:“这的确是个秘?” 偌尔曼:“这好像不符合古代帝王的葬制?” 纪蒲泰:“问题是,有考古者认为,那是由于秦始皇死后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灭。因此,皇后未能葬在陵园内。” 喇嘛王:“你说得好象对?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陵园内也应该预留皇后陵的位置?” 纪蒲泰:“据考古探测,始皇陵园内已无皇后陵的插足之处。也不知何故?” 喇嘛王:“据我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秦始皇未成年时,太后专权,无人敢言。所以,与宦官结党酿成叛乱。因此,秦始皇有鉴于此,为预防后患,所以在亲理朝政后,有意降低皇后的身份,不使她抛头露面,在修筑陵园时也是一墓独尊,不留皇后的墓xue。” 纪蒲泰:“这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不过,从古代文献来看,不见秦始皇的皇后名字,的确是个未解之谜。” 喇嘛王:“查遍文献,不见皇后的名字露面,皇后究竟是谁?谁也猜不出,说不对,至今还是天字号不解之谜。” 纪蒲泰:“秦始皇陵最大的秘密,是它的地宫结构。” 偌尔曼:“正因为那还未说到头。所以,我还要询问有关秦始皇陵地宫的情况。” 喇嘛众臣:“你们只要说明情况,我们的心里才亮堂。” 纪蒲泰:“虽然秦始皇陵地宫尚未揭开,但考古者却做了大量的勘探调查工作。” 偌尔曼:“那么说,只有发掘以后,才能揭开谜底?” 纪蒲泰:“是的。目前发掘文物保存手段条件,尚不健全,为了文物的安全,目前,尚且不宜发掘。” 偌尔曼:“那么你们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是怎样了解地宫的情况呢?” 喇嘛王:“我们中原的考古者,可以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对秦陵地宫结构作出合理的推测。” 纪蒲泰:“在历史文献中,首次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情况的是,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后来各个朝代的一些文献资料中,也提到过地宫的情况。” 偌尔曼:“那谁说得对呢?” 纪蒲泰:“中国的学者们一般认为,在这些历代文献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可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