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二章、第三节 大金字塔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第三节 大金字塔 上 (第4/6页)

   纪蒲泰:“这事儿,只能用推理来解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坑洞的确为古埃及人在建金字塔的同时建造,而非盗墓者在后来挖掘出来的。”

    喇嘛王:“按照你的说法,果真如此的话,是否盗墓者有可能发现这条隐秘的通道,而将王殿及王后殿内的宝物,一扫而空呢?”

    纪蒲泰:“若按此推论,这当然是一个可能。但回顾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此种可能性非常小。”

    喇嘛王:“那你可得说出理由了?”

    纪蒲泰:“例如:井xue上方出口,牛津的天文学者约翰格理维斯1638年曾进入过,但仅下了18米,就无法继续了。1765年,另外一个英国人纳坦尼尔达魏生,往下走了45米后,因遭到大量的沙石无法前进,只好退出。”

    喇嘛王:“那还有谁,继续探索过?”

    纪蒲泰:“1830年,意大利冒险家卡维利亚,也因同样的问题,到达相同的深度。”

    喇嘛王:“那他是否知难而退,不再前行,劳而无功?”

    纪蒲泰:“但是人与人不同,虽然处于同样的环境,意志坚定的卡维利亚并不知难而退,无果而归。他雇佣了阿拉伯人,开始清理坑洞中的碎石,希望能够看到下面的东西。在几乎要得恐狭室症的环境内猛挖了几天后,他果然发现了一条往下的纵向通道。”

    喇嘛王:“他虽然发现了通道。但是,从这样一条被废弃物塞满的狭小通道,有可能将传说中,第四王朝最伟大的法老的全部宝藏,都搬运出去吗?”

    偌尔曼:“我只这样给您介绍。这条如水井一般的纵xue,就算没有被碎石瓦砾掩埋,从下到上都非常通畅。但是,以它只有1米的宽度,以及在好几个地方几乎完全垂直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它运出去的,顶多只是古代帝王典型墓中宝藏的零头罢了。”

    喇嘛王:“说得好,那条通道是很难将大件财宝运出去了!”

    偌尔曼:“是啊,这的确是历史遗留的悬疑,而且从来没有人能揭开谜底。”

    喇嘛王:“那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偌尔曼:“也好,至少,公元820年,玛门总督和他的手下,打开金字塔时,显然期待里面会有许多厚重、大件的宝物,给他们带来福。”

    喇嘛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偌尔曼:“因为,在外观上,不如胡夫王金字塔甚多的后期图坦卡蒙王坟,打开时都找到许多神像、神器等宝物。怎么会想到胡夫王坟墓内,却什么也没有?”

    纪蒲泰:“卡夫拉的金字塔也是一样,里面光光。如果有盗墓者的话,这两个坟的盗墓者,必定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能把坟墓清得一干二净,连一片碎布,一块陶片、一个不要的人像雕塑、一件遗漏的珠宝首饰,都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墙壁,与地板和一口连盖子都没有阖上的石棺。这怎么解释呀?”

    喇嘛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二人,谁能解释?”

    偌尔曼:“所以说,‘金字塔陵墓论’,难以服众?”

    喇嘛王:“这种难以服众的说法,你如何解释得通?”

    偌尔曼:“这我得先介绍一下当地的地理环境。在吉萨高地一带,除了三座金字塔,到处可见到三位法老王的名字,以及和他们的名字关联的记述与物品。”

    喇嘛王:“那你还是详细地说一下好?”

    偌尔曼:“例如,包括三座坐落于大金字塔东侧,在内的6个附属的金字塔中,里里外外都是有关三位法老的记事。”

    喇嘛众臣:“那一定有很多故事?或许还有许多证据。”

    偌尔曼:“是啊。由于从几个附属金字塔的外表,看到的证据,的确有许多暧昧不明之处。所以,使得古埃及学者仍然能坚持己见。”

    喇嘛首相:“那得亮一亮他们的观点?”

    偌尔曼:“虽然他们各述己见。但主张金字塔为‘陵墓’,而且只有陵墓一个用途。这一点令人感到非常不解。”

    纪蒲泰:“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古埃及学家用来证明金字塔为陵墓的证据,同时也可以用来证明它并非如此,而且正反两论都说得过去。”

    外交大臣:“那你可否替他们说说其中的解释?”

    纪蒲泰:“这有事例,例如,三座大金字塔之间‘关系紧密’,以及第四王朝三个法老的名字,频频在吉萨各地出现。过去一直被学者解释为此三位法老,先后为自己的坟墓而动土兴建的。”

    喇嘛王:“这种事儿,都经过考证吗?”

    纪蒲泰:“假如举一反三地考虑问题,但也不妨解释成金字塔,在埃及王朝建立前便早已存在于吉萨高地,而在胡夫、卡夫拉、曼卡拉等法老王即位后,立刻模仿原先便存在的三座大金字塔,建造了一些比较附属性的小金字塔,以宣誓自己与大金字塔建造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以便继承那些无名大金字塔建造者的盛名。”

    喇嘛王:“这或许能说得通?但那些金字塔现在都处于什么情景?”

    偌尔曼:“这种事情,虽算不上是捕风捉影,但也还能看出些遗迹。除了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其它金字塔大都外表分崩离析,已相当荒芜,只剩下大量的瓦砾,几乎看不见原始状态。”

    喇嘛王:“那说明破坏得相当厉害!是人祸,还是天灾?”

    偌尔曼:“那我跟您说说。从一些尚称完整的装饰用石板中,还可以看出原始的做工相当粗糙,与年代更为久远的吉萨金字塔的精致,是无法相比的。”

    喇嘛王:‘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

    纪蒲泰:“从一般的历史角度,人们很难解释这种现象。通常我们认定人类文明必须是贯穿一定的进化过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年代接近的物质通常要比年代久远,所建造的物品要精致、成熟才对。但是,这个说法,无法适用于埃及金字塔。”

    喇嘛王:“那为啥?二者差别的这种现象,该怎么讲?”

    纪蒲泰:“偌从考古理论上讲,建造于比较后期的金字塔,不论在设计、建筑技术上,应该都优于吉萨的金字塔群。”

    喇嘛王:“那持有这种观点的,都有哪些人?”

    偌尔曼:“因为在埃及,按照正统学派古埃及学者的看法,后者至少比前者要古老200年。”

    喇嘛王:“200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

    纪蒲泰:“虽然他们提出这个时间段,但事实并非如此。”

    喇嘛首相:“莫非还有别的看法?”

    纪蒲泰:“若将二者相比,吉萨的金字塔建筑更胜于其它。”

    喇嘛王:“那胜出的金字塔都有啥?让研究者痴迷?”

    纪蒲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