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一章、第一节 发现美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第一节 发现美洲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偌尔曼:“他是不会忘记的。两周以后,他获得了国王夫妇赐予的‘唐’贵族封号。”

    喇嘛王:“啊,他终于获得了贵族封号!那他西航更有劲了。”

    纪蒲泰:“就这样,哥伦布终于在西班牙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因而,西班牙这个国家,也借着哥伦布踏上了发现美洲新大陆之路。”

    喇嘛王:“是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举成名,也算个大英雄。可哥伦布在成名之前,是何许人物?出生何地?才使他有这样大的志气?”

    纪蒲泰:“1451年,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他出身于下层市民家庭。父名叫多米尼克,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他们家庭以从事羊毛纺织手工作坊为生。哥伦布是长子,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meimei。他们的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因此,哥伦布儿童时期,没有受到过任何正规教育。他遗留下来的文献中的文字,是他后来在青年时期学到的。”

    喇嘛王:“穷人的孩子经磨砺,从小就有志气。长大了才能干大事。”

    偌尔曼:“哥伦布14岁开始近海航行,20出头开始远程航行。曾去过马赛、******、希俄斯等地。1479年,他与圣托岛第一任长官佩列斯特劳的女儿喜结良缘。因此,在航海知识上,他便继承了岳父留下来的大量航海资料,获得了大量的航海知识。”

    喇嘛王:“我说的呢,他必有贵人相助,才是他有机会发现美洲新大陆。”

    纪蒲泰:“所以,他才成为葡萄牙商业船队的年轻船长,曾两次航行到非洲黄金海岸,航海足迹遍及地中海,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喇嘛王:“他的航海事业可以想象,是蒸蒸日上。”

    纪蒲泰:“所以,哥伦布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成为当时见识最广、航海范围最大、经验最丰富的欧洲航海家之一。以后至于他如何横渡大西洋的事情,我也不再多讲。”

    偌尔曼:“1506年5月20日,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西班牙的法拉多利市,凄凉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首次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的伟大功绩,却永远地铭刻在世界史上。”

    喇嘛王:“是的,是的。他的事迹值得赞扬!但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他一生航海了几次呀?”

    偌尔曼:“哥伦布的一生是航海的一生,之所以被称为大航海家,是因为他一生执着于他所追求的探险航海事业。前三此航海我就不说了,但说他第四此探险航行。在哥伦布明白自己已经不得国王夫妇的宠信之后,再次恳求国王允许他组织探险队,寻找当年马可波罗在回国时经过的马六甲海峡。”

    喇嘛王:“那国王同意啦?”

    偌尔曼:“是呀。国王与女王决定让他以小的成本费用,去进行探险事业,期望他能创造奇迹。”

    喇嘛众臣:“那他是否达到了目的?”

    偌尔曼:“那时,已五十多岁的哥伦布,又一次组织探险队。”

    喇嘛首相:“那这次航海船队有多大规模?”

    偌尔曼:“你听我说。这次探险队由4艘船组成,船员仅百余人。在最后的一次探险活动中,哥伦布13岁的儿子斐南多也参加了这次远航。”

    外交大臣:“带这儿子去远航,或许是他最后的希望。”

    喇嘛近臣:“那他什么时候出发,我也好记下呀?”

    纪蒲泰:“1502年5月9日,整装待发的哥伦布,再次率领探险队,从加的斯港出发。随后,船队到了加勒比海,在那一带海域打转,企图寻找那条神秘的海峡。可是,始终未能找到,因此,他只好一心一意地寻找黄金了。”

    扎布:“啊,他还在做着黄金梦!”

    喇嘛王:“那是神没有给他指点迷津,藏黄金的地方更没有给他挑明。再说,心不诚,急功近利是干不好事情。但愿他心诚,感动神明,取得成功。”

    扎布:“那就看他的命。”

    偌尔曼:“在航行中,他始终不能相信,自己到的地方不是印度,而在大西洋那边,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马六甲海峡的。”

    喇嘛王:“那他找到了什么?”

    偌尔曼:“然而,上天不负有心人,这次航行,他仍有收获。7月底,在洪都拉斯北岸的对面,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岛。小岛上的人,虽然没有黄金和珍珠,但有着较高的文明程度。当西班牙人,向他们显出黄金制成的东西时,他们伸手向大陆南面指去。”

    喇嘛王:“那是往哪里去?”

    偌尔曼:“于是,接下来船队从洪都拉斯出发,向东航行。随后又向南航行,沿这尼加拉瓜的东部海岸航行。10月初,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期间碰到一些身佩金饰的土著人。”

    喇嘛众臣:“那他们可找到黄金?”

    偌尔曼:“哥伦布凭直觉,认为这一带海岸应该有岸,和加勒比西部的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而在他之前,没有哪个欧洲人来到过这片海域。”

    喇嘛王:“那他可否达到了目的?”

    偌尔曼:“可是,天不随人意。那时,哥伦布身患重病,他想继续探险下去,可是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这样做了。”

    喇嘛王:“那随后,他是什么样的情况?”

    纪蒲泰:“1504年,哥伦布带着船队,回到了圣卢卡尔港,结束了他的第四次航行的梦想。那时,伊莎贝拉女王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可能再接见他。”

    喇嘛王:“那这个大航海家,就这样完啦!”

    偌尔曼:“这就是航海探险的代价。26日,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哥伦布意识到他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要求恢复权力与再次探险的期望变得渺茫。于是,他变得忧郁而多病。”

    喇嘛王:“那么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能够航行,去实现他的探险梦?”

    偌尔曼:“是的。他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喇嘛首相:“这就是冒险的代价。那除此人之外,还有谁继续航行?去找印度和中国?”

    喇嘛王:“这种事儿,还得让二位讲。”

    偌尔曼:“继哥伦布之后,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年)在1519年9月,第二次率领五艘西班牙兵船和水手265人,又从西班牙出发,横渡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岬角,穿过海峡,又继续向西航行在浩淼无际的太平洋上。终于,在1521年到达了菲律宾群岛。”

    喇嘛王:“那麦哲伦是否找到了珍宝?”

    偌尔曼:“事情很不妙。在那里,麦哲伦被当地居民打死。其余水手们继续西航,又渡过了印度洋,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从南大西洋北上,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

    喇嘛众臣:“那这个麦哲伦,可是什么也没得到呀?”

    偌尔曼:“也不能这样说呀。麦哲伦和水手们,以坚强的毅力,历经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扎布:“这样又有啥用?麦哲伦还不是丧了命。”

    偌尔曼:“这您老可能还是不懂。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个球形体。”

    纪蒲泰:“从此,人们才确信地球是个大圆球。并把我们居住的‘大地’一词,改称为‘地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