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第五节 地球起源 (第3/3页)
,虽然较能令人满意,但仍是粗线条的,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喇嘛王:“好,好。我们不正是在探讨吗?” 喇嘛众臣:“大王,我们可不知道地球的真实模样?” 喇嘛王:“这可让二位学者,给我们讲讲。” 偌尔曼:“由星云凝聚而成的地球,是个什么模样呢?人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地球模样如何?常常是人们议论的话题。” 纪蒲泰:“今天,我们说地球是个球形体,或许不会有人再持什么疑义了。” 喇嘛王:“可是在古时,人们的视野,最远不过看到百十里外的高山,即使站在高山顶上,也看不远。因此,地球到底是个什么形状,对古人和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纪蒲泰:“古时候,人们活动范围受一定限制,地球又那么大,人们又不能飞到高空看它。平时,人们只是下地耕田,或是外出狩猎,活动范围比较狭小,所以,地球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并不知道。因此,世界上许多民族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去揣测地球的模样。” 喇嘛王:“从古书上,我得知,生活在黄河流域平原(或高原)上的我国古代人,抬头望见圆穹壮的蓝天,平时四野,大地坦荡,方方正正。于是,在古人心中,便产生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晋书天文志》)的‘天圆地方’说。那时的人们,把地球描绘成了一幅方脸盘。” 偌尔曼:“古巴比伦人猜想:地球是一个由大海环抱的拱桥形的中空山岳。在他们心目中,地球是个拱形桥壮的。” 喇嘛王:“古印度人认为,地球象古代武士们格斗时,用来护身的圆盾。” 喇嘛众臣:“那为啥?” 喇嘛王:“原来,他们生活在中部凸起四周低下的德干高原上,便给地球画了一幅盾壮的模样。” 喇嘛众臣:“啊,原来是这样。” 纪蒲泰:“更有趣的是古埃及人。他们设想地球是一个身披植物斜卧的天神,天穹则是一位曲身拱腰,由大气之神承托浮空的姿势优美的女神。太阳每天乘船航过太空,沉入死亡之夜。” 纪蒲泰:“还有的民族,把地球描绘成一个圆柱体、立方体……各种各样的形状。就是没有描绘出地球的真正模样。” 喇嘛王:“那地球在他们眼中,究竟是什么模样?” 偌尔曼:“可是,在古代,也有善于思索的人。他们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曾推测地球可能是一个曲面的球形体。” 喇嘛王:“那这人是谁呢?他能推测出地球是曲面的形状,这也很了不起!” 偌尔曼:“提出这种概念的第一人,要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提出过地球是个球形体的假说。” 喇嘛王:“啊,这个人的观念很超前!这种思想很少见。” 纪蒲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超前,而且还很完善。” 喇嘛王:“那说说看?” 纪蒲泰:“在我国历史上的东汉,距今一千八百年前,著名科学家张衡,由他创制了一台观测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其中地球的模型,就是一个大圆球。” 喇嘛王:“这说明,在张衡的心目中,地球是个球形体。他真了不起!竟然能创制了地动仪,让后人学习。不过,张衡的事迹,好像我们也曾提到过。” 纪蒲泰:“不错。他曾说:‘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之内,天大而地小’。(《经典集林》卷二十七张衡《浑天仪图注》)。在此,我再次提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张衡对地球的认识。没有别的意思。在古代,还有其他一些人,提出过类似的见解。” 喇嘛王:“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对于地球的认识,长期处在众说不一的猜测中。” 偌尔曼:“此事,居住在海边的人们,首先提出疑问。例如,妻子每当送郎出海远航,总是先见船身隐没,然后才见船桅消失。相反,每当人们盼着亲人早日归,远望大海船只,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高耸的桅杆,逐渐才见船身。” 喇嘛王:“这是何原因?” 偌尔曼:“如果说,地球表面是展平的,那么船身和桅杆应该一同隐没和出现呀!显然,地球表面是有弧度的。” 纪蒲泰:“又如,月蚀的时候,地球投到月亮上的影子,并不是平直的,总是有个弧度。人们从这些现象中,又重新考虑着:地球可能是个大圆球——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喇嘛王:“地球是个球形体。对此,很长时期,人们总是半信半疑。也难怪!所以,人们的疑问,越来越多了?” 偌尔曼:“是啊。人站在地球上,只靠rou眼是看不出地表是有弧度的。再说,古时候,人们还不能飞到太空,去亲眼观看一番地球的全貌。怎能知道?所以,只好在地球上,去寻找更能令人信服的证据。” 喇嘛王:“那时的人们,都去了哪里?” 纪蒲泰:“到了十四、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并且流传说,东方的中国,和印度遍地都是金银财宝。因此,那些贪婪无厌的欧洲商人,和冒险家们为了寻找新的市场与原料产地,个个做着东方的‘黄金梦’。” 喇嘛王:“那他们都到哪里去航行或旅行?” 偌尔曼:“当时,从欧洲由海路来东方,船只必须远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横渡波涛汹涌的印度洋,才能到达印度半岛。” 喇嘛王:“这条航线路遥,风大浪险,他们要来到东方,得航行很长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