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二节 三皇五帝 (第5/6页)
偌尔曼:“啊。莫非他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纪蒲泰:“这你并不清楚它的原意。普罗米修斯应该相当于中国的火神祝融。而燧人氏则是自己钻木取火,教人们熟食,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偌尔曼:“啊,我知道了。这燧人氏就是从自然火,发展到人工取火的人。”
喇嘛众臣:“可你所说的普罗米修斯,是什么意思?他怎么会跟中国的火神祝融,相提并论?” 偌尔曼:“这个么……我告诉你们。这也是来自希腊神话传说。开天辟地之后,天和地创造出来了……那时,有一个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临大地。他是宙斯所逐放的神祗的后裔,是地母该亚与乌刺诺斯所生的伊阿珀托斯的儿子。因为宙斯拒绝给人类文明所需要的最后一物、‘火’,人类当时没有火种,不会用火。但机敏的普罗米修思,他为了补救这一缺陷,便摘取木本茴香的一枝,赶往太阳车那里,当它从天上驰过时,他便将树枝伸到它的火焰里,燃烧树枝,取了火种。于是,他就带着火种,降到地上,即刻第一堆丛林的火柱就升到天上。所以,人类才有了宝贵的火种。” 喇嘛王:“那他就是西方的火神,将火种带给了人们。” 喇嘛众臣:“那普罗米修斯这位火神,为人类立了一功。可他后来的事情……到底怎样呢?” 偌尔曼:“人类既然有火,宙斯也不能夺去。于是,他想出了一条毒计,惩罚普罗米修斯。用铁链将天锁在高加索的悬崖绝壁上,忍受鹫鹰啄食囚徒肝脏的折磨。” 喇嘛众臣:“啊。这神也太伟大了,为人类传播火种,竟受这种酷刑。” 扎布:“真英雄,真英雄。” 喇嘛王:“值得敬重,值得称颂!” 喇嘛首相:“因为他为西方人取得火种,几乎耗尽生命。” 外交大臣:“可他却在人类心中永生!” 纪蒲泰:“普罗米修斯,这囚徒的苦痛被判定是永久的,或者至少有三万年。” 扎布:“啊,这可太惨了,时间太久了。” 喇嘛众臣:“那后来呢?他是否惨死在那悬崖上?” 纪蒲泰:“但他是一个坚强的神祗,他大声悲吼,呼风唤雨,几乎忘记了自己。可山川河流,来为他的痛苦作证,但他的拯救人类火种的精神仍极其坚定,他的不屈精神,仍然隐藏在虚空的万物之母的大地中。” 喇嘛王:“普天下,无论是神,还是人,只要他有一颗不可动摇的心,他就是人类心中永远的神明,这也是天地的定数,不会屈服谣威和诱惑。” 偌尔曼:“所以,他必需忍受命运女神所判给他的痛苦,在磨练中被迫锁在悬岩峭壁,笔直地吊着,不能吃食入睡,甚至不能弯曲他疲惫的双膝。” 喇嘛王:“但他都是为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而奉献了自己。” 偌尔曼:“宙斯是西方最伟大的神秪,他言出必行。每天派出一个神鹰去啄食他的五脏六腑,让他不间断地受苦。但肝脏无论让神鹰吃掉多少,普罗米修斯的腹中随即又长成。这种痛苦将延续到有人自愿出来,替他受罪为止。” 偌尔曼:“日月轮回,年复一年,痛苦的日子,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终于有了转机。当他被吊在悬崖绝壁上已有许多年头,之后,赫刺克勒斯神,为寻觅赫斯珀里得斯的金苹果,来到了那里。他看见神秪的后裔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正想询问他怎样才能寻到金苹果,却看见鹫鹰正栖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准备啄食他的内脏。他禁不住同情普罗米修斯的命运,要救这位受苦难的好神。于是,赫刺克勒斯果断地将他的木棒和狮皮,放在地上,弯弓搭箭,准确地射落凶鸷的鹫鸟,把普罗米修斯救了。然后,他解开链锁,解救下普罗米修斯,放他自由。” 喇嘛王:“那普罗米修斯总算熬出了头!从此,再也没有痛苦和忧愁,好神也有好报呀。” 偌尔曼:“可事情总是还没有结束呀。赫刺克勒斯也不敢违抗宙斯的意志,他为了满足宙斯所规定的条件,就使马人喀戎作了他的替身。喀戎虽也可以要求永生,但却愿意为这位善神提坦付出自己的生命。” 喇嘛王:“这也是宿命,马人喀戎也算是勇敢的神灵,替普罗米修斯换下性命。” 喇嘛众臣:“这种神灵,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呀。他们两个也算是众神中的英雄,值得崇敬。” 扎布:“这一切英雄行为,可都是为了人间最神圣的火种!” 喇嘛首相:“有了火种,人类就能从黑暗中走向光明。” 喇嘛近臣:“这可是人类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要如实地记录下来。” 外交大臣:“真没想道,西方也有神为人类传下火种。由此可见,东西方历史文化的脉络是有些相通。” 偌尔曼:“是的。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都很吸引人呀。” 喇嘛王:“那倒是件好事呀。这故事就说完啦?” 偌尔曼:“还有点尾声。为了充分履行克洛诺斯之子宙斯的判决,被判决在高加索崖壁上的普罗米修斯,也永远戴着一只铁环,并镶上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片。” 喇嘛王:“啊。我明白了。只有这样,才能使宙斯夸耀他的仇人,按照他的意愿,仍然被锁在高加索的山上。” 扎布:“由此可见,天上和人间的事情,也很难分辨。所以神秪也会遭灾受难。” 喇嘛王:“这故事真震憾。可它正表现出普罗米修斯的一片心愿。让他的故事永远留在人世间。” 偌尔曼:“可你们中国三皇五帝的故事还未说完。咱们是不是继续往下谈,以便满足我的心愿?” 喇嘛王:“那我就再说说黄帝,你可得听仔细。” 偌尔曼:“我会铭记在心里,记录下中国这段古老传奇的历史。” 喇嘛王:“据典籍记载,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这是个古老的传说,说黄帝原先居住在西北方,游牧放牛马羊,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后来,为了括大地盘,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统领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战胜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这种古事,我看还是蒲泰能说的详细。” 喇嘛首相:“是呀。因为他们是研究历史的。” 纪蒲泰:“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但还有另一传说,说黄帝生于中原郑韩故地的轩辕丘……据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着十四人,为十二姓’。” 偌尔曼:“这说明,那些部落的逐步形成,而黄帝又成了巨大部落联盟的首领。” 纪蒲泰:“所以,黄帝的后裔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因此,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 喇嘛王:“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纪蒲泰:“中国人把许多人类走向文明的发明创造的功劳,都记在黄帝的功劳簿上。” 偌尔曼:“那他都有那些发明创造呢?” 纪蒲泰:“那可不少。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等,也说不清,都始于黄帝时期。” 喇嘛王:“这有道理。据典籍载,说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