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第三节 河图洛书 上 (第6/6页)
关系呢?” 纪蒲泰:“有地名大辞典解释‘安乐窝’条云:‘安乐窝在河南洛阳县天津桥南,五代时安审琦故宅……按康节故居在辉县苏门山中,旧名安乐窝,乃居洛,仍用其名。’。这就是古人对安乐窝的认识。” 喇嘛王:“由此可知,洛阳安乐窝是沿用了苏门山安乐窝旧名。那古人还有何解说?” 纪蒲泰:“那我就再啰嗦啰嗦。关于辉县的安乐窝,据明代人王教《游安乐窝记》记载:他沿苏门山逶迤北下,‘约转折才里许,以得邵子安乐窝……旧闻此窝在当时亦惟绳枢..环堵萧然,而如今之祠屋焕然,足称华居也。’。这或许是当是的真实写照。” 喇嘛王:“由此可知,邵康节早年在苏门所居,原本十分简陋,到了明代已荡然无存!真心痛人。” 纪蒲泰:“据县志载,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在其旧居上建有邵子祠;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邵子祠移建山麓;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又在其旧址建居。” 喇嘛王:“旧址建居可保存下去?” 纪蒲泰:“幸事!现存建筑为一座门楼,击壤亭、拜殿、大殿、厢房等组成的四合院,依山面水,环境清幽。” 喇嘛王:“邵子祠,真可为历史悠久!” 偌尔曼:“可见安乐窝实物资料,世事难料?对它的兴废沿革,与现状作一番考查,是十分必要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喇嘛王:“洛阳的安乐窝,与辉县的安乐窝相比,那处产生的名气更广播?” 纪蒲泰:“这我可有话说。天津桥南的安乐窝,与苏门山的安乐窝相比,各有千秋,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洛阳安乐窝的建筑规模较大,有屋30楹,又因邵雍在此居住时间长,并终于此地,所以名声也大,最终成为宋代文人荟萃之地。” 喇嘛王:“那时能成啥景壮?盛况值得宣扬。” 纪蒲泰:“据载:当时‘四方缙绅士大夫之过洛者,慕其风、悦其德,有不之公府而必之先生之庐者,欲得以抠衣趋席考德而问业焉。’。” 喇嘛王:“当时,洛阳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识之士到安乐窝拜访,足见当时邵雍的安乐窝名声之大!除此之外,与河图、洛书相关的著作还有谁著?” 纪蒲泰:“大王,我只能告诉您,汉代刘歆以河图、洛书来解释《周易》八卦和《洪范》的来源。他的大意是说:‘伏羲为王的时候,天赐以河图,伏羲根据河图画出了八卦。大禹治水的时候,天赐以洛书,大禹根据洛书而陈述了《洪范》。” 喇嘛王:“那除此之外,还有何人有何高见?” 纪蒲泰:“这还得提起《尚书》伪孔安国传中,说得更为神奇而又具体,称伏羲为王的时候,有龙马出河,伏羲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画出了八卦,这就是河图。大禹的时候,有神龟从洛水中负文而出,其背上有数至于九,禹就是据此而著成,《洪范》的九类常道,这叫‘天与禹洛出书’。” 喇嘛王:“你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禹著《洪范》九类常道?不过我也知道汉代有不同的说法。” 喇嘛众臣:“大王,说说呀?” 喇嘛王:“有人说道:‘河图即九宫。但这些说法并没有刘歆和伪孔传著述影响大。” 喇嘛王:“大王,还有什么说法?你是否能讲一讲呀。” 喇嘛王:“这还是让汉学家蒲泰说吧?” 纪蒲泰:“那好,大家既然愿意探讨,我也就尽力而为吧。关于河图、洛书,在宋代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图画。刘牧受道士****夷的嬗传,撰《钩隐图》,以四十五为河图。” 喇嘛近臣:“那《钩隐图》为何以四十五为河图?你说我录。” 纪蒲泰:“其意说伏羲时,有龙马负天地之数出于河,天戴九,脚履一,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心腹,纵横数之和都是十五,总点数为四十五。又以四十五为洛书,以合《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说。” 喇嘛王:“那么是说,刘牧认为,河图、洛书都出于伏羲之世,伏羲兼法之以画卦,后来禹又以法之陈《洪范》九疇。这就是刘牧心中河图、洛书的由头?那是否还有人对此表示不同意。” 纪蒲泰:“是的。这就是古人认识的差异。” 喇嘛王:“请举例?” 纪蒲泰:“有一人名叫朱熹,对所谓****夷所传的河图、洛书曾有所怀疑。” 喇嘛王:“他有何根据?” 纪蒲泰:“他是根据关于明的《复传》和邵雍的《观物外篇》,认为五十五当为河图,四十五应为洛书,并在他的《周易本义》中首列之。” 喇嘛王:“啊,我有所顿悟。那就是宋以后,朱熹所列的河图、洛书成为儒家《易》学之真宗,而河图、洛书一时竟被认为是《周易》核心所在,似乎《周易》之作,完全是出于河图、洛书。也难怪乎!” 纪蒲泰:“邵雍还是宋代图书学开创者,他认为:‘圆者,星也,圆历经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清代学者江永,著成《河洛精蕴》一书,以详尽的篇幅阐述河图、洛书在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声韵、医学以及遁甲、堪舆、占卜诸方面的具体应用。书中关于河图、洛书与《易》的关系,实际只涉及易象、易数,仍未涉及卦名及易理。” 喇嘛众臣:“说来说去,我们还真不知道河图出自哪里?” 纪蒲泰:“这个地方我考察过。相传上古时期,河南孟津东部,有一条河与黄河相接,有龙马负图出于此河,因此,伏羲氏照龙马之图,画出了八卦图,把远古先民引出蒙昧时代,开创了中华文明。古代传说,就是说的这个事情。” 喇嘛众臣:“那你说出真正的龙马负图的地点,才能证明你去过那里。” 纪蒲泰:“我到过孟津,龙马负图寺位于孟津县老城乡雷河村。始建于东晋,现存明嘉靖年间(1522—1566)所建大殿一座,共3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灰瓦绿脊,琉璃吻兽。寺内有‘龙马负图处’楷书巨碑一通,以及大量名人题咏石刻。” 偌尔曼:“这就是证据啊!这些石刻碑记,是研究该寺历史和书法的重要史料。” 外交大臣:“可是,河图、洛书与《易》关系,我们还未理解其中的道理? 喇嘛王:“这是从古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足见《河图》《洛书》同卦象,卦名、易理的关系是古今人们,避而不谈的不轻易涉足的长期问题。” 纪蒲泰:“有人认为所谓的河图、洛书是代的地理书,也有人认为是精美的玉器。” 扎布:“那它到底是何种东西,弄得古今人们争论不息?” 纪蒲泰:“说东到西,我认为,它们不过是和中国古代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喇嘛王:“你为何有这种观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