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八章、第一节 蛮夷历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第一节 蛮夷历史 (第5/5页)

围绕恭敬。”

    偌尔曼:“啊。你们是老相识,愿上帝保佑我们,一路顺风,马到成功。”

    纪蒲泰:“这也很好。我们必须相信他也想起来的事。即然大叔和新木里王有交情,这倒省去我们很多麻烦事情。”

    扎布:“长老,我们不再麻烦你们了。”

    喇嘛:“那好。诸位善男,未来诸佛,天地之间,身行真正,为人最胜,最上者也。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修成正果,我也不再挽留你们了。”

    平安寺有三个大喇嘛,他们都是蒙古族的后代。蒙古族可汗在13世纪时,赐于了他们祖先以特殊的权力,巩固了权力,统治了该地区。

    告别了喇嘛,他们立即出发。离开平安寺,他们沿着平原西部继续前进。

    一路上,鲜花盛开,长满了非常美丽的玫瑰花。

    走了一天,天色渐暗,森林越来越密,没有鸟声,显得越来越静。可,他们的心中却很不安生,生怕遇到不测的事情。扎布绷紧神经,提高警惕,生怕出意外。直到下午将近五点钟,离他们选定的宿营地还有一段距离。

    由于新顾用的驮队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路途艰辛,落在后面,人马已累得半死了。

    于是,他们决定在一处崖壁旁的草地上宿营。这里无遮无拦,没有任何掩体能保证人马的安全,因为凶猛的雪豹始终跟踪,在周围游弋威胁着他们。

    他们点燃了篝火,搭起了帐篷,休息一晚,迎接黎明。

    清晨,气温低,人们用嘴里呼出的热气,暖和僵硬的手指。吃过早饭,拔寨起营,继续前行。

    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偌尔曼心情舒畅,他为离开这个地方而暗自庆幸。一路上,他不由得往下一望,在他们右侧,是一面甚是好看的峭壁,冰柱从峭壁上垂下,明亮光滑,隆起的圆泡象一串串珍珠。这真是天工造物,看着舒服,阳光照得它闪闪发亮。偌尔曼想:“就是穿上冰鞋,拿着冰镐,也难攀登上。”

    他们开始下山,穿过一片深邃的森林,这是一些云杉和冷杉,几乎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长满了杜鹃花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

    他们继续下到一个很深的山谷,木里河从山谷中流过。这让两位青年信心十足。

    扎布用手指着北方,纪蒲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眺望。木里便座落在一个小山的山脚下。正沐浴在阳光中,可,这也是观山累死马,离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呀?因为他们还得转几个山头,越几个山沟才能到达。

    偌尔曼抬头一望,看见了一个高山湖,就像一块土地上的犁沟一样,向下流入理塘河,往东注如雅砻江。他估计若按流速看,雅砻江经过几周的奔流,最后将汇入长江。

    最后的路段,还有两天时间。雨过天晴,道路泥泞,他们有个好心情,个个都奋力前行。当他们翻过最后一个关隘时,一个纳西族随从,突然指着远方,兴奋地大叫起来:“木里寺,木里寺,我们可找到你……”

    众人顺着随从的指向望去。

    偌尔曼看见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从风雨后的荒原里凸现出来,建筑格局巧夺天工,寺山和谐,自然天成,犹如天宫的胜境。

    木里寺群山环抱,构思巧妙,庄严肃穆,神秘莫测,寺僧众多。

    纪蒲泰:“大叔。木里寺近在咫尺,崇高而庄严。它就象一个王冠藏着秘密,你得给我们解绍解绍木里的寺庙,有多少?”

    扎布哈哈一笑:“这个么?我可知道。”

    偌尔曼:“那你还不赶快解绍解绍?省得我急得受不了。”

    纪蒲泰:“看看,看看。他就象个猴子,早就急得抓耳挠腮了。”

    扎布:“什么解绍解绍,洋名词我不知啥是解绍。让我说说不就得了?”

    随从:“嗳哟。你们可别为这争吵?木里的寺庙,老扎布可是熟得很,象他这样的人,可是很难找到。”

    偌尔曼:“我可是等不及了。”

    扎布:“木里的寺庙我是很熟悉的。木里境内有多少寺庙?你们谁人知道?”

    随从:“我们只知道有不少。可,到底有多少,我们也没数过,有的更没去过,谁能知道有多少?”

    偌尔曼:“大叔说说,不就知道了。”

    纪蒲泰:“大家都别再争论了。大叔一说,不就知道了?”

    扎布:“好好。我也不卖关子了。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我也没啥隐瞒了。”他得意地说:“木里境内共有18座喇嘛寺,其中三大寺分别在木里,枯鲁和瓦尔。”

    偌尔曼:“除木里外,那两个地方在哪里?”

    扎布:“我一说,你一看地图,就会明白的。瓦尔在木里寺以北50里处,有寺僧二三百人。枯鲁在木里东南80里处,有寺僧三百余人。”

    纪蒲泰:“那木里这三大寺区别再哪里?”

    扎布:“三大寺中,木里寺最大,有寺僧七八百人。”

    随从插言道:“我还知道,木里寺也叫木里大寺。”

    偌尔曼哈哈大笑:“你这不是画蛇添足了。三大寺中,木里寺最大,那还不叫木里大寺?”

    随从:“可,我不知道啥叫画蛇添足?你多没规矩,没礼貌呀?此地无青草,不要多嘴驴。”

    偌尔曼:“那么说,我是多嘴多舌了。对不起,这我不是故意的。”

    随从:“我佩服你,佩服你。洋兄弟,莫生气,我这就给你赔不是。”

    扎布:“哈,哈,争论开啦?这可不要累着你们?”

    纪蒲泰:“知错就改,就是好兄弟,大伙可不能为此斗气,伤了和气。”

    随从:“那大叔为什么笑呀?”

    扎布:“我为啥笑,我是给大家开开玩笑。一笑,你们不都有下台阶了。”

    偌尔曼:“嘿。还是大叔解释的妙。”

    纪蒲泰:“这种调解方式真好。我们谁也不能当受气包,大家一笑,气都跑了。木里寺不就快到了?”

    此时,木里寺在众人眼里,更显得不一般。

    木里寺,它于藏族地区的多数寺庙一样,依山就势而建,殿堂层叠,佛塔林立,经幡飘舞,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站在高处,从结构布局上看,整个寺院错落有致,雄奇庄观,甚是好看,有种无发阐述的神秘感。

    偌尔曼不仅感叹地说:“木里寺在我眼里,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在建筑工艺上,都是藏汉民族智慧的结晶。建筑设计师们真是聪明绝顶,工匠们的手艺真是上乘。”

    纪蒲泰:“不错,你真说到我的心窝。木里寺不仅把藏,汉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而且建筑大师们的奇思妙想,抽象出无穷丰富的神秘空间,犹如上天的神仙住在里面。这种由低而高,由近而远大气磅礡内涵至深的力作,只有神游在长天大地,高山巨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胸广阔,智力过人心智的人才能构思出来。造出一处人间仙境,让人顶礼膜拜,净化心灵,转山诵经,与佛通诵。”

    扎布:“你们二人这话,我爱听。可,我得告诫你俩,当心,这可都是秘密呀?天机不可泄露?”

    偌尔曼:“我太高兴啦。那就赶快去木里吧?”

    纪蒲泰:“听大叔的话,保守秘密吧。走吧。”

    偌尔曼:“让我们怀这满腔热情来拥抱他吧?”

    扎布:“别费话啦。你看,木里马上就到啦?”

    三人满怀喜悦,赶往木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