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咒师_4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4 (第1/2页)

    此时天色已晚,估计爬到山顶碧霞祠,人家也关门了。

    周大军、贾长生、苏盈三人,找旅馆开了俩标间休息。

    吃过晚饭既累且乏,周大军难得早睡,一夜无话。

    *

    第二日中午,周大军悠悠转醒,起身推开房门,见贾长生跟南郭亮正聊天呢。

    “哟嗬!阿亮——”周大军笑道:“你追上来了?”

    “累得我啊老大——”南郭亮苦着脸道:“爬半截就背过气了,最后连滚带爬总算来到中天门,可客房都满,在休息室混了一晚上——丢人哪!”

    “这不是没丢吗?”周大军浑不在意,向贾长生道:“叫上苏盈,咱吃饭去。”

    “好咧,她早就醒了主公。”

    吃过饭,四人打起精神——这回学聪明了,坐缆车直接到南天门。

    又爬一会来到天街,远远就望见了泰山碧霞祠。

    *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

    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碧霞祠是一组宏伟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

    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

    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

    道经中说: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证天仙,受玉帝之命,统领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

    民间传说碧霞元君能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现在每年有逾百万的香客游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祈神福佑。

    *

    “碧霞元君大圣娘娘!下午好!”周大军跪在拜凳上,双手合什心中默念:“是这样的,在下为救京城百姓于水火,向您‘驻京办事处’的特派员北顶娘娘借了‘五极法阵’,谁知道那爆炸威力过大,把法阵给毁了……这事也不能赖我啊!但我答应北顶娘娘,一定找到极品碧玉为她重造法阵,我这找两天了未果,看来同气连枝的份上,请您指示……到哪儿,才能找到大块的极品玉料呢?”

    跪求半晌,也未有什么指示。

    周大军只听身后人道:“小伙子差不多得了哎——这么多人等着磕头呢,你就别占这位置了。”

    “OK!不好意思啦——”周大军忙起身让到一旁,在大殿角落沉思。

    “这娘娘——到底在不在呢?这么多人求她!”周大军心中一动,准备摇个天眼咒看看。

    划开手机,找到“咒师”界面摇动,提示音落,周大军大吃一惊——只见这回出现的咒语,却是金光外罩着一层红光,祥瑞盈室、分外**瑰丽!

    “这——这是?”自有神通三个月来,周大军从未见过此等景象!

    这摇出来的咒语,正是文殊菩萨的五字心咒——

    嗡阿若巴佳呐地

    omarabazanadi

    *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

    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nju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依照其形象,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

    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

    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智慧犀利如剑;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在。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众生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众生于空灵中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可知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

    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