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_第两百一十章 摸黑混战(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章 摸黑混战(六) (第2/2页)

的军队,也会大败而逃。这正是因为“士气”方面的原因。

    当然,用现代化的训练和装备武装起来的日军的作战能力不是古代中国-军队所能比拟的,尽管他们明知要死,也是寸步不退。他们本着武士道精神,为天皇陛下尽忠“崇高”思想,挺直了身子,伸长了脖子,等着挨刀!

    如果日军士兵不是那么的愚忠,傻站着等死的话,换成一哄而散的话,那么日军也许还能保留部份实力。因为黑夜之中,义勇军也无法追击敌人。现在,日军挺着不走,那正成全了义勇军的将士们杀敌的心愿,那些个大刀,片片砍得刀刃起卷,将士们杀得直呼痛快!

    摸黑混战,讲究一个“混”字,是“混”战而不是乱战。事先是做了周密的战斗布署的,以求一击而胜。

    战斗主攻方向有三个。第一路在中央,由陈晨直接率领,作战部队为骑兵旅和第一步兵旅。北面的左冀为第二步兵旅,南面的右冀为第三步兵旅。如果不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和日军要拼阵地战,消耗了大量的部队,这三个步兵旅实际上等于是三个甲等步兵师。每师有二万四千人以上。由于战损了三四成,变成了三个齐装步兵旅,但就实力而言,其实没有下降多少。因为战死的士兵十有**都是新兵。

    总攻一开始,三路齐攻,在南北宽达五十多华里的距离上,同时发动攻击。让日军感觉到处都是敌人,从而无法摸清我军的主攻方向,也就无法做相应的兵力调动。

    这三路齐攻,虽不分主次,但也是有区别的。因为中路的部队,多了一个骑兵团。照事先安排,三路大军,只要有一路能够撕开鬼子的防线就是胜利。其他两路,可以顺着开出来的这个大洞透过去。这等于大大的增加了战役成功的机率。

    在战术安排上,屠夫培训的狙击手起到了关健的作用。

    摸黑混战的前提条件是摸黑!如果日军的探照灯、手电筒、火把亮着,哪还能摸黑?所以,狙击手们被分作三队,专门用于压制对方的“亮点”。

    虽然狙击手们,没有夜视镜,无法看到敌人,但在黑夜中看到亮光则是没有任何的困难。时间一到,狙击手们就率先发难,在第一时间,将鬼子的探照灯打爆了。接着大炮轰呜,用十分钟的炮击,打光了剩下的全部炮弹,给了睡梦中的鬼子一顿狠揍。为大刀手的冲锋扫清道路。

    鬼子发现四面传来杀喊声,便用上了手电筒。但这东西,等于是狙击手们的活靶子。狙击手在黑夜中打一百米外的香头都能做到弹无虚发。更何况这些被弹面积大得多的鬼子?

    日军虽然手电筒不是很多,但一个班一只还是有的。如果狙击手的数量过少,也是无法完全压制手电筒。在冲锋的过程中,只有要有一只手电能够一直亮着,都会给冲锋中的大刀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好在,义勇军一直十分注意狙击手的训练,一个狙击大队有一千多人,再加上苏联派来“实习”狙击手。压制日军“手电筒”绰绰有余。

    陈晨的腿快,在刚出门的时候,他还注意放慢步子,以便让身后的其他将领能够跟上来。但他一冲上山顶,听到四野杀喊声惊天动地,鬼子临死前的惨嚎,在暗淡的火光中,不断的传来。便热血上涌,脚步不知不觉的加快了,在黑夜中呼啸而过,如同一辆战车。

    陈诚出来的时候就有一点晚,再加上他在体能上,不如义勇军将领,地形上也不熟,深一脚浅一脚的瞎跑,所以远远的落在后面。当他喘着粗气登上山顶的时候,义勇军的将领们已经不知去向。他只见黑幕之中,山下点点火光,在火光中,又见数百手电筒亮起又熄灭。一阵山风吹来,凉爽中带着浓烈的血腥味。

    陈诚被这初秋的山风给吹醒了。心想:“自己这二个人,就算冲下去,对整个战局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如果不走运,遇到流弹,那就死得太冤了。自己这个手掌十万兵马的大军长,没有必要像个小兵似的亲临战场呀。”于是他停了下来。借着山顶的视野开阔的优势,观察的着战场。

    他这一看,就看出了一些明堂。

    最让他吃惊的是,每当鬼子营地忽然亮起一道光束,鬼子机枪借着光束,拼命的扫射过去的时候,用不着三秒钟,总会有一道或者几道桔黄的道弹,从黑暗中的某个角落扑过去,十分及时的打瞎了鬼子的“眼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