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_第两百一十章 摸黑混战(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章 摸黑混战(六) (第1/2页)

    两军作战,除了比拼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指挥能力。指挥能力取决于指挥机关的决策速度,指挥网络的流畅度和信息的传递速度。

    就指挥的层次而言,又可以分为二个层次,第一级是战术,第二级是战略。战术指挥也可以看作是局部指挥,而战略指挥就是全局的掌控能力。

    战术级别的指挥,一般可以视为团级以下。一个团级单位最多只几千人,战场面积为几里到十几里的范围。这个区域内,通信兵完全可以依靠骑马,就可以保障指挥流畅。

    日军没有料到义勇军这么快就突围了,而突围方向正是看似实力雄厚,坚不可摧的正面。所以,大炮一响就被打懵了,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留守的日军都在睡觉。大炮一响,便四处寻找掩体。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日军用于照明的探照灯和手电,全都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子弹,给打爆了,所以他们在寻打掩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被打乱了。

    这一时期的炮弹,烟雾特多,升腾扩散的黑色烟雾,不但削减了炮弹的火光亮度,同时还阻挡了日军的视线。二十米以外,仍然是看不清人的。再加上日军刚刚被炮弹从睡梦中惊醒,惊魂未定,一时间竟然是当官的找不到士兵,而士兵也找不到军官,只能是各自为战。

    黑暗中,只听周围都是杀声震天,不知来了多少敌人,日军虽说训练优秀,单兵素质高,却也被吓破了胆。当他们看到火光中来了无数的人影时,却不敢开枪,因为他们无法判断那些光着上身的人,是自己人还是义勇军。等到看明白的时候,已然来不及了,只得拼刺刀。

    对于拼刺刀,日军很自信。因为三八式由于枪长,有着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日军拼刺刀技术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不过,当他们遇到大刀的时候,就发现手中的刺刀被克制得死死的。

    拼刺刀的时候,炮击自然停了,天地重新陷入一片黑暗。这时的日军傻了眼。眼睛瞪得像铜铃,却是什么也看不着。黑夜中,有一只只起满老茧的手伸过来,摸到自己身上,日军士兵却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无法判断摸过来的是自己人还是义勇军。而义勇军则跟据对方有没有穿衣服,可以轻松的判断敌我关系。只有摸到穿衣服的,那肯定就是敌人了。毫不犹豫的一刀砍过去。

    如此一来,黑夜给义勇军等于是穿上了一件无敌的“装甲”。这“装甲”比刀枪不入的凯夫拉防弹衣还要好。因为凯夫拉在近距离还是有可能被打穿的,而“黑夜装甲”则从跟本上来说是无敌的。

    再者,日军已经被打乱了建制,无法使用“刺猥阵”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所以,这个时候,义勇军在与日军的拼刺当中,俱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武器方面,大刀克制刺刀!

    装甲方面,义勇军身披“无敌夜甲”,而日军只能等着被宰。

    团队方面,义勇军虽然也无法指挥,但进攻时,都是以班为单位,共同进退的。仍然能够发挥团队作战的威力,而日军则是一盘散沙,只能是各自为战,最终被个个击破。

    义勇军有此三大绝对优势在,日军能不败吗?

    事实上,这是一边倒的屠杀!

    第二,战略指挥。

    义勇军由于连总司令都亲自上去杀敌了,自然谈不上战略指挥。在战斗初期由于日军的电台,电话线还是完好的,可以发挥战略指挥的作用。表面看来,日军有优势。不过,无论怎样的指挥都得建立在清晰准确的情报基础上的。黑夜之中,日军既无法判义勇军的作战规模,也无法判断义勇军的主攻方向。既然摸不清情况,那么日军将领也就无法作出相应的调动。如此一来,双方又拉平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来讲都是一场大混战!

    在混战中,进攻方俱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进攻方,对于敌方有多少人,自己有多少人?敌人是怎么防御的,已方各部队的作战任务又是什么,心中一清二楚。进攻方的士兵虽然也看不到自己人,但他知道周边有那些兄弟部队。既便身边没有一个人,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在心理上有着优势,从而士气高涨。而防守方完全不知来了多少敌人,更不知自己能不能得到支援,经常会产生一种随时会被人包围歼灭的危机感,在心理上处于劣势,自然士气不高。在中国的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表明,一但被人偷袭,既便是十分强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