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70章 锲而不舍 (第1/2页)
大喇叭真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有一种不管不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其实这不能简单归结于脸皮厚,这是一种很难能可贵的品质,用鲁迅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是韧的战斗”。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将人类的步伐从茹毛用血、刀耕火种的远古洪荒年代迈进了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也将人类的步伐不断地从已知的领域迈向未知的境地,甚至是踏向深海、迈入外太空。人类的步伐是无止境的,但依靠的都是这种坚韧的品行。 很多取得辉煌业绩,彪炳千秋的人物都是具有这种良好品质。居里夫人用了几年时间,付出巨大的艰辛,提炼了仅仅以克来计量的新元素——镭,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镭却震动全世界,在科学上也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放射性学。居里耐得住寂寞,锲而不舍,锁定的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她的韧性就属于第一种境界——痴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再赘述。当然许多痴迷的人目标很渺小,也无法取得什么成就,但他们的精神同样值得喝彩。比如我,痴迷的就是读书写点故事,虽然默默无闻,但自得其乐! 韧性这种品质的第二等境界就是执着。执着的人也是可以成就精彩人生的。执着的人都是可以排除困难与干扰,藐视压力与非议。执着的人不一定都会成功,但他们生活的有意义,同样值得尊敬与羡慕。 但大喇叭虽然具有这种坚韧、优秀的品质,但她没有任何高尚的动机和行为,也没有可以值得铭记的功业。相反她的目标都是卑微甚至是卑劣的,或者说是自私自利的。因此她的这种品质也就沦落到最末一等了,也就谈不上什么境界了,因此也只好用贬义词来包装了——“固执”这个词就是最恰当的选项了,其实这并不公平。 但是“固执”这个词书面语色彩太浓了些,老百姓用着不习惯,因此我们就用民间通俗一些的称谓来代替它吧——脸皮厚,虽然不公平,但生动、形象,且切合实际。这符合老百姓的认知,也符合老百姓的说辞。在这里就委屈一下大喇叭吧,我们也附和一下众人的口味,就将大喇叭定性为脸皮厚吧!这不是我的一己之见,从众而已! 原谅我吧,我也是无奈,我从来不敢特立独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先贤的至理哲言与百姓在生活中经验凝结的灵秀慧语我本来是在小的时候就烂熟于胸的,但我真正理解它们却是在生活中的跌倒与碰壁中渐次领悟的。真应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人世苟且了几十年,磕磕绊绊的一路走来,奉行“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的信条,但碰过很多次的壁,有很多的辛酸与教训,呐喊过,抗争过,彷徨过;昂过头,受过伤,流过泪。但小人物的声音是微弱的,抗争也是乏力的,我不得不驻足凝思,回首审视。我领悟了,我窃笑了,我也低头了;我蔑视书本给我描绘的一切美好愿景,我嘲笑教育对我进行的所有空洞的欺骗。 “吃一堑,长一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曲折的,成熟的过程更是坎坷的;成长的代价就是我没有了梦想,失去了棱角,泯灭了激情;成熟的代价更是我不再敬畏法律,而是恪守规则;不再相信华美的许诺,而是钟情现实的蝇利;不再仅凭cao守评价一个人,而是以功利为标杆;不再用心来丈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是以利的半径来界定我生活的范围。不在依靠友情来驾驭情感,而是任凭应酬奴役我的理性:我不再用头脑拷问世界,而是借助烟酒麻醉我的感知。 我屈从了,我沉默了,我已经年过不惑,我已经翻然醒悟了,我不敢再自诩清高,我融入了市井之风,我俗了。我深谙中庸之道,只能随波逐流,索性放弃一切自我的载荷。当我心里真的放下一切时,我也发现我快乐了,我幸福了,我享受到了生活。 我曾挣扎着熬着过日子,混沌的混着过日子,现在才发现生活原来是宁静的享受日子。甘心享受小人物的幸福与快乐,真的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古人宁愿隐于山林与市井,也不愿锦衣玉食、持笏入仕,我想大概就是窥到了人世的真谛,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孰得孰失还真的难以考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得机心而已。中国古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