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神王_第74章 大周后周娥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大周后周娥皇 (第2/4页)

   有一次,应召入宫表演,她抱起琵琶,纤指拨动,以娴熟演技,使深谙音乐的李中主,也叹为观止。

    南唐宫中珍藏有『烧槽琵琶』,视为国宝,中主李璟特赏赐给娥皇。

    公元九六一年,李煜继位,史称李后主,立周娥皇为『国后』。

    李后主工书、善画、擅音律、精诗词。

    周后创造一件『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的宫装,纤丽袅娜,很能表现出女性的体态美,宫中争相仿效。

    南唐后主李煜十八岁那年就结了婚,妻子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十九岁的娥皇。

    李煜不是一个好国主,但他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十分富有艺术天赋。

    娥皇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她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与李煜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执着的追求。两人曾经一起合作完成了残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

    两人婚后恩爱无比,如胶似膝的情感有增无减,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结婚十年后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

    病魔将娥皇折磨得形体枯槁,神态木然.尤其是知道了李煜和小周后的事受了刺激,又因爱子仲宣卒死大受打击,不久病故.

    ……

    ……

    李后主填词,周后常谱新声。

    如《邀醉舞破调》、《恨来迟破调》,皆为周后创作的音乐。

    唐乐《霓裳羽衣曲》,在五代时已失传,只留下残谱。

    周后加以整理,以琵琶奏之,使唐音复传於世。据说,唐音原谱,曲终是比较舒慢,周后改为急促的旋律,戛然而止,朝中乐师曹生说:『如此改谱,恐非吉兆。』其实,这正是周后的创新尝试,当时南唐国势日危,内外交逼,周后的心情是担忧的,藉整理曲谱,以抒发内心的忧郁。

    李煜流传下来的不少诗词,多为周后所作。

    李后主即位时,南唐早已成为后周属国,公元九六0年,宋代后周而有天下,南唐早已成为大宋囊中之物。

    即使李煜是一位有政治才干的君主,也无力扭转乾坤,何况李煜依然纵情声色,废於政事。

    南唐亡国的命运,自然跷足可待了。

    作为末代国后的周娥皇,也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公元九****年,周娥皇因病逝去,年仅二十九岁。

    李后主为她写了一篇祭文,对周后的容貌、体态、才干,以及夫妻的恩爱生活,都有生动的描述。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篇祭文是颇为感人的。

    但是,实际上李煜对周娥皇的爱情不专一,在娥皇抱病时,他就与娥皇的胞妹私通。

    他流传下来的『花明月暗笼轻雾』和『蓬莱院闭天台女』两首《菩萨蛮》,就是与周后妹偷情的写照,后来立后妹为『小周后』。

    而称周娥皇为『大周后』,谥『昭惠国后』。

    李煜为大周后所作的诗词:

    【浣溪沙】【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长相思】【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书琵琶背】【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梅花二首】

    (一)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阑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二)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挽辞二首】

    (一)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二)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沈沈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注:沈沈,今同“沉沉“

    挽辞即挽歌,哀悼死者的歌。

    据《全唐诗》注:“宣城公仲宣,后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遂至于殂。故后主挽辞,并其母子悼之。“

    由此可知,此诗是为悼念小儿瑞保与昭惠皇后二人而作,是一首合悼诗。

    瑞保与昭惠卒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由此可知此诗的写作时间。

    据《十国春秋》记载:“初,仲宣殁,后主恐重伤昭惠后心,常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

    可知李后主为亡儿亡妻所作诗文甚多。

    此二首挽辞写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将忧思无尽的苦情表达得穷哀至恸,令人倍感悲戚,堪称合悼诗和悼亡诗的典范。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