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画鹰护法铜镜寺 (第2/3页)
真,那只猎鹰跟活着的猎鹰几乎一模一样,几欲破壁而出。 马浪尘扶着几乎耗尽精神力的慕容容若,关切地说道:“我不知道做此画会耗费你这么多的精神力,不然绝不会让你作此画。”眼神中,是说不尽的温柔和关切。 慕容容若看着笑了笑:“我愿意!” 这时,几个人都看到,由于几人都安静下来,那群麻雀迎着墙面俯冲,又准备落在佛像身上,可临近之后,发现了这幅猎鹰壁画,纷纷惊吓而飞走,在天空盘旋不敢降落,久久之后,落于远处的桃树、李树之上。 “大哥,你你你,你这想法怎么想出来的?”鹤盼儿看到这一幕,惊讶至极。 马浪尘看了一眼慕容容若,两人对视一笑。 “对了,那次,上元节洛阳城上空的巨大孔明灯,是不是你?”鹤盼儿看到这个令他吃惊的一幕,想起了上元节那个飞在洛阳城上空的孔明灯。 马浪尘笑了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大哥,你怎么在……”应声而来的,竟是张道孙,可话没说话,就被墙上的猎鹰吓了一跳,惊叫一声:“哎呀!这这,谁画的?” 马浪尘先给鹤盼儿和张道孙做了介绍,然后才问张道孙:“你来这里做什么?这个小庙我也没发现有一块石碑,你来抄经还是来参禅?” “阿弥陀佛,”老和尚的声音传来:“这位施主,做得好护法!” “老和尚以一面铜镜说法,令人醍醐灌顶,不得不悟,在下的微末伎俩,不入老和尚的法眼!”马浪尘看到那个老和尚,知道他是这铜镜寺的住持和尚,谦虚了两句。 和尚一词,是从梵语中来,本来是“师”的意思,本是一个尊称,只有具备一定资格,能够为人师者才能被称之为和尚,马浪尘这里称之为和尚,是对对方至高无上的称呼了。 “大师,”张道孙没有直接回答马浪尘的问话,对老和尚说话:“当年晋武帝下禁令,禁止碑铭,这令民间晋代碑铭极其罕见。罕见并不代表没有,听闻贵寺藏有一块极其珍贵的杨骏碑志,在下平生最喜读书习字,请大师恩典,准许在下一窥此碑,临摹其铭!” 书痴者文必工, 艺痴者技必良。 大师这个称号,是从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的天人师转化而来,是对和尚的敬称。 “我说你小子从不侍佛,今日怎么跑到这伽蓝院里,原来是有的放矢,如蚁附膻而来!”马浪尘调笑了张道孙一句,张道孙瞥了他一眼,对马浪尘用的“不恰当”词语也没有表示不满,这个词语虽然糙,好像还挺符合他的性格。 马浪尘回头对老和尚说:“我这师弟哪里都好,就是对读书习字有些痴愚之气,在下也曾多次教导他,贪嗔痴三毒,三世之烦恼也,不可不戒。痴者,认知之病也,是为不慧,不可不医。怎奈他沉迷此道,不能自拔。还好,读书习字,比起杀盗yin妄酒尚有一丝见地,正符合他所追求的孔孟之道,我也不再劝他。既然贵寺有此碑铭,还恳请老和尚能够大发慈悲,了结我师弟的心愿。” “一块石碑而已,老和尚不滞于物,不殆于心,送与这个小施主也无妨。不过,”老和尚看了看自己的小徒弟,说:“我看施主也是了悟佛法之人,如果施主能够解答我那愚讷的弟子一个问题,我便把那碑铭送于你们,如何?” “大哥,请帮我!”张道孙听到老和尚这话,恳请马浪尘一定要拿到碑铭。 “好!”马浪尘一口答应,问那个小和尚,“请小师父出题。” “施主高才,小和尚并不敢给施主出难题。心中疑惑是我修行途中遇到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百问不得其法,凝滞于心,不得寸进,希望施主能为我解惑。”小和尚说的很客气,就是修行遇到了障碍,不能解决。 按理说,小和尚有问题,应该老和尚解答,不知道这老和尚又出什么机锋,让一个连居士都算不上的读书人来解惑。 “请问施主,坐禅能否成佛!” 这个问题一出,除了老和尚和马浪尘以外,其他人皆被吓了一跳。从南朝梁武帝开始,达摩祖师从天竺来到中国,与梁武帝说法不成,一苇渡江来到当时的北魏洛阳城,参观永宁寺寺,后来到嵩山少林寺后山山洞,面壁九年,顿悟而出,达摩祖师给中国的佛教带来了一种新的修行法门,是为禅宗。达摩祖师为禅宗初祖。书院老夫子曾多次跟达摩祖师互相印证佛法。 然而禅宗在这时候并没有大行其世,也还并没有跟中国的文人相结紧密。没想到,这个铜镜寺竟然是一座禅宗寺庙。按照当时禅宗的正宗修行法门,正是坐禅已参悟自心,悟道成佛。在场的其他人对此都稍有了解。如今小和尚却问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怀疑这个方法,怀疑坐禅能不能成佛,就是在颠覆禅宗正宗的修行法门。教众人如何不吃惊? 马浪尘从师父百里不凡那里听过无数稀奇古怪又甚觉有理的言论,对小和尚这个问题不觉得有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马浪尘先看了一眼鹤盼儿,鹤盼儿明白他的意思,来到他身边,扶着慕容容若,马浪尘把身上的披风解了下来,披在慕容容若身上,还关切地看了她一眼。 然后,马浪尘环视了一下四周,从墙角捡起一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