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1/2页)
第二日,天刚放亮儿。府内上下便开始忙碌起来。 程先生来见,好在我已收拾妥当。我说:“怎么不让丫鬟帮你捯饬一下?今天你可是角儿。” 程先生笑道:“无倨本是一介布衣,便是穿着再体面,又能如何?再说,也无人在意我。不过,我还是让应灵准备了一顶帽子,总要为那些江湖人做个样子,免得他们失了规矩。” 程先生的做法我总是放心的。我问“云姑姑,壁薇打扮得怎么样了?” 芸姑姑为难道:“回小姐,小壁薇不让我们动手,要她娘才成。” “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程先生说:“那些匠人说,应娘平时对人一向和善,这工钱就免了,他们只想见您一面。” 我笑了,什么话被程先生重复一遍都没了味道。我说:“我倒是想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随程先生来到门外,那些匠人或蹲或靠在墙边,想必程先生也没告诉他们规矩。见我出得门来,一个个变得拘谨了不少。只是那些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看。这就是典型的异乡人,带着这种眼神走在丞天城的街上,谁都能认出,你就是个异乡人。 我抱了抱拳说:“各位兄弟爷们儿辛苦了!不知哪位是管事儿?” 一群人同时望向墙根处,那里坐着个年轻人,看那样子就像个混混,我问:“这位大哥,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放下手中的酒壶,睡眼迷离道:“在下应氏,名无庸。人送外号应声虫儿。不知这位是——” 果然,是个标准的丞天城民。再说,他哪里像只应声虫儿?明明挺有主意的嘛。我问:“你是,管事儿?” 他眯眼望着天,道:“正是!这位小姐有何贵干?” 我很气恼:“你在这里喝了一夜的酒?” “与你何干?!” 锦痴欲上前教训于他,一位老匠人马上拦阻道:“姑娘莫生气,说起来,这应公子可帮了我们不小的忙。” 我问:“说说看,若是不能将功补过,便将他丢到官府大牢去。” “可使不得!”老匠人急道:“本来这活儿就属朝廷直征,一日抵三日劳役,这本就是我们占了便宜。没想到,接征令的时候,恰巧遇见无庸公子。三言两语,将三日劳役改成直免七日。您说,我们是不是占了大便宜?” 我点头道:“我更感兴趣的是,应公子是如何说服官差的?” 那应无庸道:“丞召十四年,旧朝律例。” 我意外道:“旧朝律例,如何拿来新朝说事儿?” 老匠人道:“官差所问,与姑娘说的可谓同出一辙。” 应无庸道:“新朝沿用旧律,拜月北犯之时,皇上发了《悯生诏》,其中有一则,律典施行,遇战则废,再立之时,天下太平。” 我问:“那又何以三日变七日?” 老匠人瞪眼道:“那官差所问,也如姑娘所说。” 应无庸道:“我与官差说,若是让你刻上四十九日,你也没这个权利。便刻上七日吧,悯生戒为七七,你只给一七,没人追究于你。” “按你这么算,这些匠人岂不是吃了大亏?” “话可不能这么说,若无我应无庸,最多也不过三日。” 老匠人忙道:“公子说的没错,当时我们想多争些,只是无理无据。有年轻人不懂事,多说了几句,那官差立刻便恼了火,差点儿这劳役就白出了。姑娘您想想,这里哪位不是家里有几口子?若是这大好的天晌都白出了劳役,那可怎么活?” 我看了眼应无庸,道:“应公子既然有那么大的本事,难道不能为各位师傅寻个出路?” 应无庸的头摇得像波浪鼓,道:“可不成,在应娘面前,我可不敢逞能。您要应下一份天大的差事,总能达成。我应无庸无力达成,并非不想应,而是不能应。” 此刻,我方才明白,原来,人们的承诺都是量力而行。而我过去所做的事,都是在能力之外的。可若如应无庸所言,能达成便算在能力之内,那是不是说,我也只是个俗人?可那些事,又远远超出了这些百姓理解,于是,在他们心里,我便成了天人。 天人要做的事与他们不同;天人能做的事自然也与他们不同。天人二字,能逼得一个平凡人不再平凡。其实,我也不过是凡人,只是我不是一直在想办法,而是在别人想办法时,我已经开始做了。 我说:“程先生,让管家准备些银钱,让他们带上。回去路途遥远,便当做盘缠吧。” “小姐仁义,老朽替大伙儿谢您了。只是这银钱,我们是不会收的。” “为何?”我有些意外。 “应公子说,您可是这丞天城中最大的善人……” 我瞪了应无庸一眼,说:“简直是胡说八道!”又转向老匠人道:“你知道这话被宫里人听了去,会怎么样?” 那老匠人自知说错了话,只是缩着脖子,面色紧张的摇头。 我说:“丞天城中有三大善人,最大的一个,住在宫墙里;那第二个是皇上亲封的,是慕容家主;第三个是吏部尚书。除此之外,谁敢说自己是大善人?就算被人称作善人都会被请到吏部去喝茶!” 老匠人又改成了点头。 我说:“你们这是要回乡还是?” 老匠人道:“哪能回乡?现在这样也回不去。我们还要在城里留一段儿,说不准,还能捞到这样的美差呢?” “想都别想!”应无庸道:“那官差回去就会上报,发现律例微瑕,可得两块银饼子。这帐啊,我已经帮那官差算好了。” 锦痴气得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道:“你究竟算哪头儿的?” “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