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起竿(中) (第3/3页)
ontent2'> “逆子啊~~~” 他叹息出来,一时间意兴阑珊,也没了责备的意思。 “爹!你不能不管儿子啊!”陈迪跪他面前大哭,旁边的妻子曾氏扭过头半眼都不想瞧,自己堂堂相府千金,怎么会摊上这么个软蛋。不过骂归骂,这人终归是自己丈夫,若是以后被人告上衙门。丢脸的还不是她们曾家。 要不去求求爹? 她开始盘算这事儿,而陈祐甫已是一挥大袖的出门了,只留得独子在主堂里嚎啕大哭,就这么,过去了一夜。 …… …… 原本曾布进位首相对于陈家人而言是大喜大贺的,可如今出了这么件糟心的事,是如何都不能让陈祐甫带笑容了。而且过两天就是天宁了,这是徽宗第一次为自己的生辰立节,底下哪个不敢送礼祝寿。可眼下倒好,自己家里出了这么档子事,哪还有心思去捧皇帝的臭脚。 难道真的只能去求曾布了? 他一想到曾布对他家的冷漠态度,心中摇摆不定。只能一个人独自在长庆楼里喝酒。半晌不见来人,正疑虑间,耳边忽然响起来。 “故平兄何事闷闷不乐?” 他一转头,就见张商英从珠帘后出来,手里提着壶椿令,坐下来就给他把空盏子满上,“来~~” 这张商英自然是他叫来的,如今心烦意乱下。也只有叫老友过来拿主意,他回敬起。一杯香醇下肚,随后就是倒豆子一样把事情的原委与对方说了,张商英也是认真的听,时不时皱眉。 “如今之计,也唯有曾相公能救令郎。” “天觉兄怕是不知,这曾相素不与我陈家来往,若是贸然求救,怕只会遭致厌嫌。” 张商英笑着摆摆手,“这你就过忧了,令郎再不是也是曾府女婿,就是看这身份也不会置之不理,难道曾相公不要名声了?” 陈祐甫知他意思,若是陈迪欠下巨额外债的事传出去,那曾布这宰相的名声也肯定受损,尤其是如今曾布刚坐稳相位,是绝不会允许这种谣言起来的。 “那……” 就在陈祐甫要定下决心时,张商英却又笑眯眯的打断了他,“若是伸手要钱,怕曾相公是万万舍不得的,所以……”他招来陈祐甫的耳朵一阵密语,听得陈祐甫那是一个心花怒放。 “天觉兄真乃我之良友,此事若成,它日必当厚答。” 他丢下这句后就匆匆下楼了,留下满脸堆笑的张商英坐阁子里喝酒,一杯又一杯,他从窗子往下看,底下陈祐甫的马车已迤迤启动。 他呵的一笑,没有赘余的表情留在外头。 …… …… 曾府,漆红金钉的相府大门前,有陌生车马停下,门前的护卫刚想上前盘问,但因某女的下车而立马镇住。 “三娘子安好!” 他们并成排的点头哈腰,而这曾氏女半眼不瞧的领着身后的公公进门,倒是陈祐甫回了个点头。 寥寥几步时间,府里的管事人便已将他们引入大堂安坐,并让下人将案角两侧的檀炉点上,袅袅檀烟升起,使人心气平静下来。 等那管事通报回来后,曾布总算是从内堂出来了。 “爹,女儿来看你了。”曾氏首先站了起来,面容雀跃,不过曾布却没像往常那般带上笑容,他只淡淡的扫了眼陈祐甫。 “有什么事就说吧,在我这儿不用拐弯抹角。” 他这话出来,倒是让曾氏和陈祐甫一时尴尬下来,不过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顶着头皮就困境一说。 “什么?” 就连曾布也是为之动容,还真小看了他那便宜女婿,不过他的这份诧异只留在面上一小会儿,很快就被冷漠代替,“是要老夫给你们收拾烂摊子?” 看着父亲的脸色愈冷,曾氏赶忙上前解释,“女儿既已是陈家人,自然不会再往家里要一分铜钱……”她这话出来才让曾布的颜色缓和了些。 “那你是什么意思,说吧。” 曾氏与坐着的陈祐甫交换了下眼神后笃定,“女儿听说户部侍郎一职一直待阙,无人补上,而公公在朝多年,与朝廷事情通达熟悉,完全可以胜任此职,若是爹爹可以内中助力,不仅公公能自解家难,爹爹也可大获助益……” 这女儿的心机倒是有几分自己的模样,曾布冷眼看着,不动声色。 “而且女儿又闻那蔡京上月染疾后就一直抱病在家,户部事宜也都是交由底下cao持,这就给了我们机会,我想爹爹也不会觉得那蔡京会比自己人来的放心吧……” 她头头是道的在说,越到后头就越是流利,不过曾布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等到终了,也只一句“容后再说”就把他们打发了。 曾府门口,管家已好生将他们送出,可陈祐甫面色却愈加沉重,本以为能说服曾布,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正懊恼间,旁边却咯笑起来。 他不解的望过去,曾氏给他解释。 “我这爹爹什么都好,就是疑心太重,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所以公公就安心在家等着好了,过不了几日便会有手令过来。” “此话当真?”陈祐甫脸上写满了不信。 …… …… ***************************************** 十月初十,天宁节。 宋朝皇帝一向把自己的生日甚至于祖母太后的生日定为一个圣节,令全体臣民为之庆祝,宫廷为之祝寿。如真宗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仁宗以四月十四日为乾元节,徽宗自然也不会例外,只是徽宗生辰不巧,正落在了五月五日,古来中原便把五月五视为恶月恶日,万事不利,甚至五月五日生的孩子也成为不祥之兆,所以徽宗即位后就把生辰改为十月十日,并定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晨鸡刚鸣,徽宗已在垂拱殿里接受群臣赞拜,亲王进酒,完后到紫辰殿后阁受群臣上寿,举祝圣斋筵,宴席上宫廷礼乐齐奏,歌姬聘婷舞蹈,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亲王、宗室以上的及列国使坐殿上,诸卿少、百官、诸国中节坐两廊,次序井然,仪式威严,等一白昼的宴飨结束后,臣僚簪花归第,少年豪俊骑出宣德门外,御街之上、观者如堵,好不热闹。 烟花,从宣德门处一直开到南门朱雀,照亮了大半个汴京城,踊路街上也尽是拿着灯笼儿嬉闹的孩提,成了这幅盛世布景中最妙的点缀。 在书铺前仰头望的苏某人眼中闪烁,等到叹息时,已将手里的信笺塞进灯笼罩里烧,烧得只幸存最后一指甲盖的大小才罢休,那里,有一个苏字的落款留着。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