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还丹峰主罪难恕 (第1/2页)
这驱魔之道,经梅竹清说来,当真是恐怖非常,竟有这般厉害。 宁舟暗自一想,厉害或许不假,毕竟四大灵门和六大玄门对持多年,实力自是不差。 但真要说横扫天下,那也未必,他道:“这魔门既有这般便利,随手就可取用魔头,那与玄门弟子相较,岂不是在修炼上,占了莫大便宜?如此一来,长久以往之下,我玄门一脉,该当弱于魔门才是。” “实力比较,非是这般简单。”梅竹清徐徐道:“魔门修士虽有大量魔头,可供取用,但是魔头又岂是泛泛?这些魔头诞生,多为生灵死后,残魂散魄被浊气席卷,卷裹入地孕化,时候一到,又是一条新的生灵。虽说魔头浑浑噩噩,不通智慧,但也不会甘心被魔门修士压服取用,是以,此两者之间,也是经常斗法,魔门修士,丧生在魔头手上的,亦是不少,这般一来,魔门炼神通快则快矣,但同时自家折损也是不小。” 说到这嘿了声,“天地自有衡定,若是魔门炼魔而不损,那我玄门一脉,岂不是要遭殃了。” 宁舟长舒一口气,听得入神不已,遥想这魔门修士,驾驭魔头杀敌,真是驱神乱世,返魔炼真,虽则有个魔字称呼,但这个魔字,何尝不是玄门蔑称? 当然,那些宰杀生人劫夺魂魄,投入浊xue炼魔者,称一个魔字,也算是名副其实。 宁舟在无底洞时,就听过此间灵门修士,称无量圣宗为无量魔宗。而玄门修士也将灵门一脉,冠以魔门称呼。 宁舟自家想来,灵门若不宰杀生魂炼魔,只用浊xue自产,驾驭魔头,使得魔头不能出世祸害,这也是功德一件。 这玄灵圣魔之间,真是不太好说。 此般想法,宁舟是不敢说的,否则他便被要斥为异类,遭受无数排挤。 人生在世不称意,十之八\/九,此般想法,宁舟虽不能宣诸于口,却也不太郁闷。 “这些魔门修士,往后你自会遇到,先且不说,只说眼下。”梅竹清续道:“那人将手段打入你体内,用的是入念手段,虽则有所顾忌,没有与你斗将起来,但下回他若被人差遣,上命压迫下,指不定会狠下心来,与你斗法定生死。”说到这,将茶端起,品了一口,又道:“虽则修士可控制毛发血rou,不会轻易失落,你之法器,也不借与他人,但凡事皆有万一,下回他若得机会,恐会用物藉法来害你。” 宁舟道:“弟子也是为此事而来,师尊也知,我破境不久,诸般手段,还未习得,这物藉之法,分外诡异,弟子想来,却是好陌生。倘是与之斗法,凭借我那太平五符,恐也难以消受精通此道者的手段。” “太平五符,终究是外器,可借用,但不可自持此物,便骄矜自满,你能想到这儿,很好。”梅竹清稍微赞许一声,“物藉之法,易学难精,我这有一本‘御镜篇’上有诸般物藉之道,亦有入念攻守法门。本想你方才破境,又无外事,该当先打磨功行才是,只是这暗敌在侧,你可先习了此篇,往后遇险,也可防备一二。” 说罢,梅竹清抛出一书来,打了个弧儿,乖觉的落在宁舟掌中,他翻开篇章,大致一观,上面各般法门,却是不少,粗粗一看,只觉不甚难解。 难怪梅竹清不亲自相授,原来此篇分外简单,也就是念咒画书,印诀拿捏而已。 简单虽则简单,宁舟往深处一看,只觉另有玄妙,似乎还可探究,易学难精,大概就是如此了。 宁舟将御镜篇收好,当下师徒二人,便在这凉亭中,畅谈数刻,然后宁舟便打道回府,闭了门户,将御镜篇展开,只见头篇写道: 从容和缓号为平,物藉分属需细研,咒念印法心如镜,挥镜执简可御繁。 这一段话,短短二十八字,概括了御镜篇精要之处。 施展此篇法门,须得从容淡然,不疾不徐,如此方不会乱了章法,被敌人所趁。 御镜篇上述法门不少,人力有时穷,短时内难以全数习得,但确需对每道法门,作以了解,免得对敌之时,面对不解之术,而惶然失措,届时悔之晚矣。 而欲习此法,便须得自行先练一口‘御枢正镜’,三魂七魄,神念出于心魄,斗法需动用神魂支撑,一者为枝干,一者为根系,缺一不可。而御枢正镜法门则是驾驭神魂,调控心魄,以心为眼,照见凡尘,便似如臂使指,掌中观纹,对敌时,透观诸般法门,一一应对。 御枢正镜,习来不难,却可驾驭繁杂法门,是为第一要纲。 宁舟将御枢正镜看下来后,便准备先练上一些实用的,恰好他手上,还有从瀚海得来的外物,有些事物,也还用得上。 至于用不上的,宁舟唤来府中仆婢,命他们持自己物事,前往宝星阁,换些可用之物回来。 宁舟在此参悟御镜篇,却是不知,外间已经起了阵阵波澜。 公开庭,正斗碑。 正斗碑,摆在偏远地处,向来少有人问津,盖因此碑不常动用,一旦动用,那便是有人,要借此碑,了结恩怨,划定恨仇。说不得,还会有人因此丧命。 不过今日,正斗碑周边却是有不少弟子在此旁观,交头接耳,互相攀谈,其中的话题,正是正斗碑上,悬挂的一张斗书。 上面写道: 还丹峰主宁舟,乃汗青庭梅庭主弟子,身居要职,掌汗青令主,又得监兵台掌台萧师兄器重,特授都师司职,如此大的恩荣与宗门宠眷与一身,宁舟本该报效宗恩,为宗门效力,誓死不变节,为我派典范楷模,树立神心正气,为我宗中弟子之标尺。 宁舟掌都师司职期间,前往东宿瀚海,肃清此地妖邪党羽,此事如是正常而展,我被定当辈效法。 奈何,在东宿瀚海的三年中,宁舟见得瀚海之利,心境难守,便被迷乱本心,失了德行,私心日益加重,为独揽大权,便排除异己,打压同门,使得随他而去,为宗效力的同门,苦不堪言。 更为人可耻的是,宁舟贪念外物,将东宿瀚海监兵台之外物,近乎全数收入自己腰包。 此事一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