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之锋_一百零一:霄汉九重仙阙处,不敌人间吾道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零一:霄汉九重仙阙处,不敌人间吾道真 (第2/2页)

投之物。

    “怪不得那日,我隐觉玄霄金阙有变动,似有什么东西闯了进来,这回算是知道其中明细了。”宁舟回想一遍,忖道:“我这徒儿,却是某灵转世,莫非那宝塔,就是他的前生?”

    稍稍一想,宁舟自觉大抵就是如此了,不然的话,平白无故的,那宝塔为何来投?

    “宝塔转生,必是生出了真性灵识,此般道行,若是转生该当会安排妥当,怎会如这般,到了今日来能重逢?”宁舟不得其解,只能归咎于,自家徒儿前生,估计是出了岔子,才不得不如此。

    暂且按下此节,宁舟宽慰道:“不必忧心,此乃你之机缘,往后你自会明白。”

    时渊崎懵懵懂懂,点了点头。

    “你既通宝诀,可曾私自练了?”

    时渊崎如实道:“师尊曾说,修道不在早晚,要看年齿时机,故而徒儿不敢妄自修行。”

    宁舟微微颔首,时渊崎这性子算是定下来了,有此心性,只要不急不躁,按照他前生准备的宝诀来炼,当会有一番成就,至于走到哪一步,却是要看命数了。

    再了不起的大能转世,也有半路死的,或是出了岔子,不能寸进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可以重新修回往世境界,不过因转生损伤元灵,再是如何,道途也就在此止步了。

    飞升只有一次机会,可不是说笑的。

    宁舟道:“如此甚好,你便先养炼内气,待到气发手足,精气内满之时,再做修行。”

    时渊崎称是,道:“那宝塔在我身子里,弟子眼下还不知控制之法,无法将它拿出,若将来弟子有了能为,必献予师尊。”

    宁舟一笑,“罢了,为师收你为徒,也不是贪图你宝贝的!”

    “可……”时渊崎本想说,师尊厚恩,当要报偿时。

    宁舟微一摆手,“此话再也休提,你若有心,将来孝顺些就是。”

    “嗯!”时渊崎重重点头。

    “你可知那塔何名?功诀又是何功?”宁舟问道。

    “塔名“八部幕雩龙塔”,功名‘妖祸八炼诀。’”

    宁舟忖道:“听此名姓,当是妖部宝物与功诀的,不过相传早间共计九家妖部,八家妖部共尊鳞龙道,眼下这名儿,却是八部,莫非与当年那段公案有关么?”

    当年妖部也很是了得,势大无比,不逊色当今任何一家宗派,气运鼎盛,后来妖部内中就起了龃龉,断断续续的,也灭了好几家,而鳞龙道也就此破灭。

    自鳞龙道消弭之后,妖部算是分家了,各过各的,仅存的几家,玉蟾道与人合谋,开得海蟾宫基业,算是不复纯妖,名存实亡。

    鲸法道更名东武坛,也是自立基业。

    那段公案具体如何,就非宁舟所知了,左右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就不再多想,“将那妖祸八炼诀默写出来,与我一观。”

    宁舟不是觊觎时渊崎的功诀,而是身为师长,总得知道徒弟练的什么,也可从功典中,对时渊崎境界征兆对照,以免出了什么岔子。

    再者宁舟也是担心,自己猜测万一是错,那功诀有问题,如此种种,才提出要那妖祸八炼诀,参详查实,确保万一。

    四个时辰之后,时渊崎将功诀奉上,宁舟取过来后,先看头先一篇,仔细甄别,最后发现的确是一部好道书,无有弄鬼之处,顿时放下心来。

    继而朝后看去,只是越往后,越显深奥,晦涩难懂,读来甚是费神,宁舟不由暂且作罢,“前些篇章不差,倒可先行炼了,想来后面,也无什么幺蛾子。”

    当下,师徒二人就在这金阙中修炼起来,龙潮来过几次,欲要拜谢,只是不得其门而入,也明白宁舟不愿见他,失落之余,还有三分欣喜。

    宁舟不搭理他,便说明宁舟一心参修,不管他乱七八糟的事。

    光阴悠悠,时光飞逝,这天终是到了月正子时。

    虽则此间无有日月,但小境自有妙处,可搬运伟力,自有天光透下。

    锁龙坎正上空,渐渐起了阵阵风涛,最后竟是风起云涌,但听一阵闷雷大响,好似有东西从天空硬挤出来一般。有团团云气凭空浮现,逐渐排开,云气滚圆,越涨越大,愈来越饱满,圆嘟嘟,周边散浮着无数杂气,如棉絮,似丝线,随风摇摆,逐渐远去。

    此为箓罡云气自我吞吐,排除杂气,收敛天地灵机,孕化成可被修士炼化的罡烟。

    锁龙坎修士,在龙潮的带领下,齐齐出动,守卫此气,免得被人夺走,这时,龙潮举目一看,见夫为山方向,遁来一道银虹,他识得遁光,正要上前打声招呼时,却见那遁光扶摇直上,钻入云端,渐渐地,就被云气淹没,不见踪影。

    龙潮犹豫半晌,终是没上去阻拦,同时艳羡的看了一眼宁舟的去向,他如今功行还差上些许,不然也可取气炼道。

    宁舟拔空入云,四下一看,尽是绵绵清气,他知这云气吞吐一次,也无多少光景,当即不再耽搁,闭上双目,来感应那缕元清炁。

    未过多久,灵台微感清凉,似有一滴露珠,凝在头顶,而周边之气,纷纷排开,竟是不敢与这凉气共处。

    他再无犹疑,顶上天门一开,将元清炁接引而下,过了关窍,宁舟只觉双耳灌风,呼呼大响,险些闷过气去。

    好在宁舟根基深厚,对此也早有预料,灵台不动,神意自守,那元清炁逐渐平静,投入灵台之中。

    宁舟心知,最难的关头,已是过去了。

    那一下若是没守住,让元清炁自行散去,势必接引外气,冲垮宁舟一身真元,粉碎灵台,有死无生。

    宁舟默默感受,自元清炁入灵台后,只见神魂逐渐莹润,光泽熠熠,眼耳口鼻,渐渐凝实,不再似先前,散碎如絮的样子,神魂里外通透,大放光明。

    内视之下,发现神魂逐渐生出筋络血管,骨骼皮毛,精纯的清气从身体到神魂,来回冲刷,每一个周天过后,身体便逐渐轻盈一分,神魂愈发灵透些许,仔细看去,经脉骨骼等物,似是组成了一面符箓,勾画万千,演道法之玄妙。

    这个景象,修士称之为“内景”,乃箓境一重。

    境界破关,积水成渊愈发剧烈,风云聚变,宁舟放缓躯壳,浑身放松,在清气中载沉载浮,随着元清炁在内冲荡,三魂七魄中一切魂魄的基石,主掌寿元的命魂,终是茁壮起来。而主掌炼化,斩杀无形念魔的炉魂,也随之变化。

    最后三魂七魄,越发紧密,牢牢不可分割,站在灵台之上,开始吞吐外间清气,至此,已经度过气损之劫。

    与此同时,宁舟的眼耳口鼻,浑身毛孔,舒张开来,任由清气进进出出,最后宁舟浑身真元,统统换作罡烟,气息汹汹,不断呼啸,肚皮中似刮起了狂风,呜呜咽咽,举手之间,法力澎湃,撼动一方,法力滔滔,不断奔腾呼啸。

    宁舟睁开眼目,眼眸开阖之间,晶辉流淌,浑身清气环绕,罡烟聚集,一缕缕清气挂在他身上,摇首摆尾,最后渐渐收敛于无。

    宁舟取出些许玉瓶,利用摘气盘,拿了些青钧,箓罡,虹澄等气后。眼望大千,放出识魄来,登时引得一头念魔入体,那魔头还来不及动作,便被宁舟镇压,炉魂笼罩而下,魔性登时被斩杀一空,化作滚滚元气,充塞躯壳之中。

    神夺之劫,就这般轻松的过了,六祸大劫一过,宁舟的修为,彻底稳定在箓境。

    宁舟做歌吟道:“清虹渡气不留恨,以魔为食饲法身,霄汉九重仙阙处,不敌人间吾道真。”

    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宁舟直抒胸臆,胡乱歌吟一声后,气爽神清,大笑声中,一缕罡烟渡太虚,仙鸿玉风消然无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