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默契 (第1/2页)
金辽势不两立!李墨既然打算做辽人之主,那对待金国的态度自然也要与辽人保持一致。再加上李墨来自后世,虽然眼下没有了赵宋,可历史的顽固性万一将本该落到赵宋头上的惨事落到柴周的头上,那是整个民族之耻!李墨可不想做这种耻辱的见证人。 也正是因为受李墨宣传的“金国威胁论”的影响,但凡是在李墨手下做事的人,对金国或多或少都带有敌意。岳飞跟金人不是头一回打交道,之前在朝鲜半岛时他已经与金人交锋多次,对金人的习性他颇为了解,对李墨所说的金国威胁论也是深信不疑。 这次挂帅应对金国的西路军,对岳飞来讲没有任何问题。其实早在李墨率兵为大周朝廷平定江南开始,留在西京道的许贯忠等人就对盘踞在西京道的金兵展开了驱逐。这种驱逐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也正是因为这种驱逐,当李墨下令岳飞率兵东征的时候,金国在西京道的控制区已经被压缩到了龙门一带。 金国西路军的主帅就是完颜宗弼,也就是岳飞传中的金兀术。完颜宗弼与其兄完颜宗望以及非直系大将完颜宗翰被一同认为是金***将领中的领军人物,手中所掌握的兵力也已经超过了金军总数的七成。这次金国对外用兵,完颜宗弼讨要来了西路军的指挥权,为的就是一雪前耻。 当初信心满满的率兵进入西京道,结果最后被人灰溜溜的赶走,若不是完颜希尹接应,完颜宗弼甚至有可能就此长眠在西京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完颜宗弼虽不敢说自己是君子,可若是有报仇雪恨的机会摆在自己的面前,完颜宗弼还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吸取了上回兵败的教训,完颜宗弼这回很是谨慎,选择了步步为营的进军方略,大军缓步推进,一点点的收复失去的土地,此时已经陈军龙门,与率兵赶到的安西军对峙。 岳飞所率的安西军有六万,士气正旺。想想也是,刻苦训练了半年,终于又有了开张的机会,那些训练折磨的怨天载道的安西军将士急需一个发泄的对象。不过岳飞却并没有急于开战给金兵迎头痛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岳飞身为一军主帅,所要考虑的自然就不能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负,他必须要从长远考虑。对战胜完颜宗弼的西路军,岳飞很有信心,虽然在数量上安西军处于劣势,人数只有金国西路军的一半,但无论是装备还是平日里的训练,都是安西军占优。 完颜宗弼的西路军并不是由单一的女直人组成。真正的女直人只有四万,而剩下的则是来自各处的仆从军,有与女直人结下深厚友谊的渤海人,也有走投无路选择投降的契丹人,还有一些则是来自蒙古各部所组成的联合军。 这些仆从军里因为与女直人的关系远近,也分了五等,渤海人的待遇最好,最次的就是汉人降兵,每一战的炮灰,待遇再差。其次的就是蒙古各部组成的联合军,待遇几乎就和汉人降兵类似,但蒙古联合军人人有马,那待遇自然也就要比汉人稍好一点,不过与汉人降兵一样,也属于炮灰的序列。再次就是那些契丹降兵,当初金盛辽衰,不看好辽国未来的一部分契丹贵族就选择了降金,可谁能想到西京道异军突起,将眼看着就要败亡的辽国又重新立了起来。这样一来那些降金的契丹贵族就后悔了,但后悔也晚了,没有几个人可以大度到原谅叛徒,那些降金的契丹贵族现在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西路军中彼此间的默契自然也就差了一些,完颜宗弼也不指望能靠那些人打胜仗,对那些仆从军间的争斗多是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只要别误了自己的大事,完颜宗弼不大愿意管。 眼下安西军的人马抵达了龙门,听说主将是岳飞,完颜宗弼也是一愣。岳飞这个名字对完颜宗弼来讲也有所耳闻,只是以前未见其人。说实话,完颜宗弼一开始并未将岳飞放在眼里,毕竟此时的完颜宗弼已经是声名远扬,但岳飞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用来夸耀的战绩。在朝鲜半岛的小打小闹实在是入不了完颜宗弼的眼。 真正让完颜宗弼开始重视岳飞的原因是高宠。对岳飞,完颜宗弼是只闻取名未见其人,但对高宠,完颜宗弼却是直接打过交道,想起当年惨败在对方手上,完颜宗弼就隐隐有些发憷。而这个叫人感到发憷的高宠这回却不是主将,那就只能说明岳飞这人肯定有过人之处,否则他也不可能镇得住高宠。 先是试探,完颜宗弼不可能一上来就决战,总要试试岳飞的斤两,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对策。一直被当作炮灰使用的汉人降兵率先上阵,岳飞看着那些缺衣少甲的同胞小心翼翼的靠近,心中不由生出一丝不忍。但慈不掌兵,岳飞不会因为这丝不忍就手下留情。 随着一声断喝,箭如飞蝗,将冲过来的汉人降兵射翻在地。密集的箭雨叫这一波近三千人的汉人降兵死伤大半,有那侥幸没死的逃回了本阵,也被负责监督汉人作战的金人骑兵从人群中揪出来,拖到阵前就此处决。 “……此战过后,凡是女直人一个不留www.shukeba.com。”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人杀害,岳飞的眼珠微微有些泛红,强压怒气的下令道。 虽然身处不同阵营,但好歹是同胞,看到同胞被人所杀,包括岳飞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对金人产生了强烈的敌意。只是完颜宗弼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不妥,在他看来,阵斩逃兵可以很有效的震慑其他汉人降兵,更能让其增加战意。 第一波汉人降兵并没有试出安西军的所有底牌,付出了将近三千的人马,完颜宗弼只得出一个结论,安西军的兵甲之多的确颇叫人感到头疼。而为了要弄清楚安西军的底细,炮灰还要派,只不过这回换成了蒙古联合军。 “杨再兴,率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