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九夜 桃花乱落如红雨 (第1/2页)
三月的北国西林郡元安县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桃花雪,气温骤降,道路湿滑难行,故此来往客商都暂时推迟了行程,恰好县城里最大的酒楼新来了一个说书先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聚集在了这里饮一杯温酒,听一段故事,直把几个酒博士忙得脚不沾地。据说这新来的说书先生艺名青衣旧客,行踪不定,四海漂泊,一部书从来不说第二遍,每说完一部书就会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再次出现时,总会有新的故事,或是宫闱秘辛,或是江湖奇事。有人为了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追随他四处奔走,也有人为了一段不知真假的流言如痴如狂,但是这些都和他无关。他只是坐在那里,一张长几,半截响木,说尽天下分合。 离说书开始还有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座中客人一个个翘首以待,大堂里充斥着扑鼻的酒香。忽听某处击节一声,有人呼啦一下掀开厚重的帘幕,口中咿咿呀呀用一口关外方言吟着一首诗,不急不慢地踱上台来。有关外来的读书人低声同他的同伴交谈:“这老丈有点意思。”“李兄,此话怎讲?”同伴问。“皓然只似林梢雪,月满人间飒飒寒。昔日一言惊燕雀,看朱成碧二十年。贤弟可知此诗何解?”“某才疏学浅,还请李兄赐教。”李姓书生将嗓音压得更低:“贤弟可知北国武林世家白马林氏?林氏多年前被圣人抄家,上下百余口只逃脱了家主林深的一双儿女,他的女儿,那可了不得!如今南国雍王起兵造反,那小娘子官居行军副总管,她的表字正是皓然,可不就是‘皓然只似林梢雪’么!再说‘月’。雍王帐下行军司马复姓东楼,单名一个‘月’字,传言此人人如其名,真真是个皎皎如月的郎君。至于说这结尾两句嘛……某也参不透。然而光是前两句,就已经足够圣人将这老丈处死的了。要知道,圣人最近可是又下了一道旨意,刨了林氏祖坟,把‘林’姓改为‘蝮’,足见圣人恨意之切。哎,不说了,开始了开始了。” 青衣旧客一身破旧的青灰棉袍,戴着一顶脏兮兮的黑纱帷帽,脚上趿拉着一双开了线的布靴,瘦长的手指间夹着一截十分光亮的响木。有眼尖的商贾打量他一番,心下暗惊:这人不要看打扮得穷酸落魄,但是身上随便摘下来一样东西都足以买下这座酒楼!青灰棉袍面料是火浣布,水火不侵,这种布料织造极其困难,一般除了帝王之外,只有大富之家才能买得起火浣布,棉袍夹的棉花是吐蕃出产的优质丝棉,触手暖软,最里面的挂里乃是冰蚕丝织成的虹锦,在阳光下七彩光华流转,千金难求;编织帷帽的竹子很普通,但是帷帽上的这一层黑纱织法十分特殊,虽然薄如蝉翼但是从外面丝毫看不到里面的光景,暗沉如日暮时分的天空,因此得名薄暮纱,前朝末代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曾经倾尽全国之力寻得三尺,未待裁成披巾,叛军逼宫,这三尺薄暮纱竟沦为了那妃子的断魂索,后来,世上就只剩下了薄暮纱的传说,再无人得见;那布靴出自南国国都蕙京城的织霞庄,从针脚判断,应该是几年前去世的织霞庄老庄主夫人的作品,这位夫人年轻时绣工堪称天下一绝,上了年纪之后只偶尔给自家的后辈们缝补一下衣服,未曾听说她为其他人做过鞋袜;最后是说书人手中的这截响木,它由千年的乌木制成,切面光滑,木纹细腻,因为打磨得当和常年使用,表面光亮如镜,乃是乌木中的极品。 这边商贾还在咋舌称奇,那边说书人已经用响木“啪”地一叩长几,开讲了。这是一段新的故事,却说的是江湖上一段旧公案。 说是多年以前武林中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百年的武林世家凌家,一个是初绽锋芒的武林新秀巩家。两家都以出神入化的箭法闻名,某一日,巩家年轻的家主巩悦慕名而来,向凌家家主凌风挑战。凌风欣然应战,最后巩悦以一箭之差险胜,凌风抚髯笑称自己年迈,甘拜下风,巩悦被凌风的豁达感动,两人相谈甚欢,当时就在各路江湖儿女见证下结为了异姓兄弟。两年后,凌风去世,巩悦却没有收到凌家发来的讣告,一怒之下,巩悦不远千里来到了凌家责问凌风之子凌昇,凌昇却道在其父逝世的当天下午就发出了讣告给各路亲朋好友,说父亲与小叔父感情甚笃,父亲去世,怎么会不告知他呢?二人都是直来直去的脾气,说到最后竟然动起了手,无奈凌昇一身武艺深得其父真传,加上正是年轻力壮之时,最后巩悦竟败在了他手下。当时巩家已今非昔比,在江湖上也树立了一定的威望,巩悦深感难堪,愤怒之下宣布与凌家决裂,永不往来。凌昇觉得对不起这位性情耿直的叔父,数次试图挽回,无果。后来有一天,巩家一个外门弟子求学巩家家传绝技“连珠箭”不得,恼羞成怒,在巩家水井之中投毒,毒死了连家主巩悦在内的所有人,就连鸡犬都不曾幸免。唯有巩悦长子巩锦因为在外游学而逃过一劫,幸运的是,巩家绝技“连珠箭”的诀窍在巩锦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