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修江湖_第八十二章:稷上之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稷上之辩 (第2/2页)

的,若是在座的其他名士文人读这类市井小书,全然是要被嗤之以鼻的,也就在这等文坛巨擘手中,那真是,怎么看怎么有道理。

    王霸。

    当看到红叶上写下的这两字时,饶是当年年幼时叫蜀王唐凌天唐叔时也没紧张过的王逸少,也忍不住深深吸了口凉气。

    稷上之辩,大致有王霸、义利、天人、善恶四辩,但是通常而言,治世之下,少了乱世风烟磨出来铁骨的文人都比较津津乐道与后三辩,一讲义利之争,二做天道与人道之辩,三是探讨人性,分清善恶之初,求一个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自打这稷上学宫开办二十余年,也就十年前,先帝驾崩,皇上登基,蜀王带兵出剑南道时,一众文人偷偷摸摸辩了一场,结果谁也没说服谁。

    “开题吧。”韩老夫子也瞧得了那两个字,同样没摸透这位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是作何想法。

    王逸少将红叶放置溪水之上,任由其随水流而行,这种文人传书之事,雅称叫做红叶寄书,顺墨溪而下,停滞在何人之处,便由那人拾起红叶,开始做第一言辩语。

    不多时,一位中年文士幸运拾起了这枚红叶,整衣扶冠,在心中打好腹稿,才缓缓起身,一手持红叶,一手接过身旁美仕递过来的清酒,润桑说道:“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珪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故,在某人看来,用国者,义立为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如今天下之事,朝堂主导,藩王不主,山中贼子,霍乱民心,非不霸也,乃是不王也!若如,圣人以王道治天下,百姓安居,人民乐业,岂有烽火哉?”

    ……

    中年文士神采飞扬,一开口,便是天下之势,国之变动,至尊不以王道,后面说到慷慨激动之处,更是捶胸顿足,热泪滚滚,恨不能觐殿直面九五真龙,好好问他一番何为王,何为道,何为王道治盛世。

    这一番慷慨陈辞,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窃窃私语者有之,高谈阔论者有之。这中年文士倒是坐得坦然,反正自己一鸣惊人,也算是给自己挣得一些清誉名声,想必日后不管是出入仕途,还是文海沉浮,也是一大助力。中年文士爽然一口饮尽杯中美酒,大有气概寰宇之势。

    “此人不错,以王道入手,讲述君王之事,天下形势,分析还算透彻。”韩老夫子手捋长须,微笑颔首。

    在其左旁的王逸少亦是点头称赞,心中默默记下此人,说不定未来能在自己父亲手下谋得重用。

    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的中年文士,更是神采飞扬,简直比得上金科及第。好一会儿,才重新将红叶放置水中,顺水流动,被稍居墨溪尾端的寒门庶子拾起,整衣站起,拱手四方做礼,侃侃而谈。

    “君人者有道,霸王者亦有之。若吾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姿也。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忘焉。天下有事,则圣人利也。国危,则圣人知矣。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举不当。举而不当,此邻国之所以得意也。”

    “国之将王天下,比霸道其先,聚诸侯,广民心。并此天下藩王割据,诸侯一方,岂不是君者少霸王耶?君欲治天下,必是以霸权一统六合,天下无诸侯之乱,国外无邦国之祸。”

    ……

    一袭布衣长衫的庶子临溪而谈,强调霸道之优,大鄙王道之弱,内解藩王之弊端,外言邻国之乱势。

    此言一出,更是激起更多文人雅士之激情愤慨,之前发言那位中年文士更是鄙夷视之,言其是“寒门小儿,岂懂天下之势?胡言乱语,喧哗取宠而已!”

    韩老夫子亦是微微摇头,寒门书生,任你再读百千本经史子集,但是先天上已经在视野气象上输给望族名士。再者说,这些天天担忧吃饱饭、穿暖衣的柴扉小儿,又岂懂朝堂之事?

    乱言,乱言而已。

    那背对众人,兀自翻读《梦华录》的徐少恭倒是轻轻咦了一声,依旧没转头。

    大谈王霸,不断有人拾红叶站起,不断有人论完坐下,但是大趋还是王道强势压倒霸道之辩,皆是强调君王礼治天下,善待百姓,方可六合无敌,寰宇皆清。

    “书生岂懂天下事!?辩来辩去,也不过是文人气短,谁又敢真提着刀子奔战场杀敌去!”

    “不足与谋!”

    墨溪之尾,一名身着蟒袍的大人物负大剑而来,气冲山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