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修江湖_第八十二章:稷上之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稷上之辩 (第1/2页)

    剑南道,稷山。

    稷山之高,四万八千丈,大有独揽剑南之西的气概,与道中平原上耸立的蜀山遥遥相望。蜀山,是天下剑客所敬仰相往的地方,这稷山,则是天下文人墨客、清流名士无不渴望入山一观,直登学宫。

    这一文一武两座高山,登蜀山者,可谓是剑道雄峰,高山仰止;登稷山者,便是文坛泰斗,经略天下。

    只因,稷山之上,有稷上学宫。

    这稷上学宫,乃是剑南道藩王蜀王唐启煌所建,气象万千,丝毫不输于皇宫大内的学士府,难能可贵,这位藩王更是明令强调任何寒门士子皆可入学宫论辩,提出“不任职而论国事”,好好整治出了一番剑南文盛之象,并且连儒教衍圣公都曾亲自称赞此学宫乃是天下名流所归之处。

    浩浩兮,云雾袅绕,奇葩吐蕊,百艳争春,无数年轻士子,老迈文人皆是徒步登山,逢景吟诗,遇物作画,颇有一番盛世气象。

    这一日,是稷上学宫半月一届的天下之辩,近千文人士子登上相聚,公侯子嗣,名门清流更是携妓带童,一群人浩浩荡荡奔上山去。

    这也是文人在乎的玩意,三流书生是比笔下文章,墨里春秋;二流士子,则是嗜好骑青牛,悬剑持拂,玉佩刻字,锦绣华服;也就这些背景煊赫的清流士人,哪看得上那些俗物,大家腹中有几斤几两墨水都摸得清清楚楚了,比那些都是身外物就俗气了,怎么办呢?那就比比谁带的仕女美妓更婀娜多姿,娇柔妩媚。

    当年有一寒士入学宫旁听,瞧得一大家仕女美艳不可方物,不敢言,甚至连走上前说说话的勇气都没有,自己老老实实蹲在一边,画了一幅事后让无数人惊艳如仙人的《仕女图》。

    文人毕竟相轻啊。

    墨溪之旁,两岸高柳夹提,土膏微润,沐着春日薄薄阳光,无数铺席而坐的士子清流俱是满面笑意,各自与旁人谈笑风生。

    可以说,稷山之上,不存在没有文人典故的风景事物。哪怕是一块耸出崖壁的老松,也是画坛圣手顾况之笔下的《苍山老松图》,一画千金,传扬天下。

    这墨溪,也是极为有故事的存在。墨溪不墨,反倒是碧水清浅,鱼虾漫游,只是因为当年有一位落魄文人结庐于此,日日夜夜,不知疲倦练字,在此洗笔,最后得成大业,下山之后,给九五之尊承上了一幅《草堂子规歌》,狂草之狂,草书之草,直如仙人唾泪,鬼神乱舞。

    其中一句“子规一声一断肠,更闻子规一声声”,更是写尽天下愁绪,赢得至尊抚掌喝彩,赢得天下文人所推赞!

    洗墨之溪,便是墨溪。

    坐墨溪而谈天下,这“坐”,也是颇有讲究,位尊者居上,才华者居上,雄辩者居上。故而由此一来,坐在墨溪草庐前仅有三人,其余士子文人皆是沿溪列坐。

    “今日,良朋好友,清流佳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于稷上学宫,做稷下之谈,无官宦,无言责,请诸位畅所欲言,共略天下之事。”草庐前一位足踩桃木屐,身披银丝氅衣,头戴云巾的中年男子朗朗而谈。

    这位仪态风流,举止素雅的男子乃是剑南道内数得上数的天潢贵胄,其父乃是渝州刺史,当年更是蜀王当年手下的头等谋士,胸中丘壑,可定三军。自古言,虎父无犬子,这刺史之子王逸少自幼眉清目秀,资美容,有清cao,五岁提笔,七岁成诗,弱冠之年,负笈游学十八州,犹擅书法,落笔有仙气,连宫中那位都听说过这位笔下有春秋,胸中有锦绣的少年书法巨匠。

    王逸少对着身旁两位尊者弓腰作揖,问道:“韩老夫子,张先生,可否传叶开题?”

    白须白眉白发的韩老夫子跏趺而坐,通面红光,目光炯炯,精神饱满,颇有道教真人所追求的长生返少年之象。“少恭,此次你开传叶开题如何?”被称为儒教小圣人的韩老夫子笑眯眯问向身旁倒骑青牛,牛角挂书的青衣直老翁。

    老翁徐子丰,字少恭,无官无吏,性-爱丘山,却有经世治学之能,颇向往江湖生活,身入市井红尘,大力提倡“实学”一说,被儒教抨为叛逆,曲解经典。“拿红叶来。”徐少恭也不客气,既不转身,也没回头,大喇喇反伸出一手。

    王逸少淡然一笑,这要是旁人这般随意,甚至是无礼,那就是眼大如天,坐井而不知真龙近,但是,在这等潇洒豪迈的老辈文人手中使来,那就是不拘一格,放浪形骸,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有气度有涵养。

    徐少恭提笔唰唰写下两个字,就递还给王逸少,自己则抽下牛角上挂着的一本《梦华录》,津津有味读了起来。同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