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1/2页)
为了维权,本章节有502个字未上传——江锋。 县城里过大年的气氛很浓,在黎明还未将天际展现曙光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便冷不丁地会响起。特别是在县城附近的村子,一些要赶早去菜市场做生意的,为了图个吉利,在装好货物要出门时,都会点燃一小串鞭炮,以祈求今天生意兴隆,顺利将年关结束。因此在县城周边村子的带动下,响声很快地影响到县城中心来。特别是在县菜市场附近,鞭炮的鸣响更是此起彼伏,让听着的人心里都清楚:今天是过大年了!一些被吵着没法入睡的,也不会埋怨。他们只会用被子把头蒙住,或死劲地捂住耳朵。在黎明前要好好地睡上一觉,因为晚上还要守年。“那些乡下人都到菜市场做生意了,我们也赶紧去吧。”姚英从王彩明去顺德打工后,便习惯早起。她听到鞭炮声便推了推老公:“今天是年关,菜市场什么都会卖得一干二净,我们去把那些存货处理下吧。”她说着一骨碌坐起,将台灯打开,又把王彩明蒙住头的被盖掀开:“起床吧,明天初一让你睡个够。” 王彩明被冷空气一袭,加上台灯光刺眼,他很想拉被子再盖住,多睡一会儿。但听到客厅里爸妈的声音,还是极不情愿地坐了起来:“你没见过钱呀,这大过年的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你却想着清货,中午我们还要过大年呢。爸妈年纪那么大,还要招待两个meimei和妹夫们来家过年。家里都忙不过来,你还想着菜市场那点生意,不是说好了要开馆子店吗,以后有些干货还可以派上用场。留下来帮帮老人家才对,别老想着挣钱。”王彩明从来没敢在姚英面前大声说过话。他说这些时,也像是蚊蝇在远处嗡嗡。在姚英听来,只知道他在发牢sao,却无需责怪。 “早去早回,别磨磨唧唧了。”姚英说着穿好衣服:“我们争取十点钟就回来帮忙。”她把房门打开,见公爹公妈正合计中午过年的饭食,就甜甜地叫了声爸妈:“今年的年饭,是我和彩明安排还是等他们过来安排?”她想把年饭的事推一推。 “你忙你的去吧,今年按广东人的习惯来安排。”王国平看着儿媳笑了笑:“和你妈六几年逃难到南丰,都快四十年了,也没按家乡的习俗过过年,前天托人从乡下买了只鹅,还有两只鸭子,就按我们惠州老家的习惯过一回年吧。”老人说着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儿媳:“不知道你们南丰人习不习惯,他们过来过年,也算是合家团圆了。” 姚英听着,知道“他们”是指两个已结婚的小姑,便笑道:“好呀,我还巴不得呢。只是那些东西拔毛太麻烦,要不我和彩明带去市场,花两块钱让人弄弄,这样干净利索。”姚英说着一边梳头一边把儿子的房门打开看了看,见儿子睡得香甜又悄悄地把门带上:“彩明,我们赶早吧。” “不了,我们水都烧开了,没必要花钱让人家弄。万一被他们换了都不知道,还是自己弄的放心,也不会浪费那么好的鹅血。”王国平说着往小阳台去捉鹅,鹅早已被鞭炮声惊得长鸣不已。姚英知道老人为了省钱,她没再言语,只是忙着从厨房里把菜刀和调好盐水的碗拿到小阳台上,合着刚起床的王彩明把鹅、鸭给杀了。很快两人便冒着寒风,匆忙地往菜市场赶去。此时,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 ……为了维权,此处有502个字未上传——江锋…… 前行,她答应给吴恬买年糕过年,也知道前面那一家的年糕最好,便不顾拥挤地过去。是啊,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就这么微小的要求,怎么也要想方设法去满足她才是。“过年了,你买了些什么呀。”王彩明按妻子的吩咐,到点回家去帮忙,见张琳在买年糕便挨上去问道:“今天的东西是一年中最贵的。”他还是没有称呼声嫂子的习惯。 “都买好了,只是恬恬要吃年糕,再补点年货。”张琳在喧闹中回答,心里却异常难过:是呀,这个年怕是要过得最拮据了,公爹给的两百块钱,给孩子买了套衣服和过年必须的用品,现在兜里剩下的钱,也只能买几块年糕了。至于鱼rou,那都是从爸妈家带回去,这还是过年么?她心里泛苦,脸上还是笑了笑:“你忙啥呢?那馆子店什么时候开张呀?”如果今天不是过年,她不会笑脸相迎,只想冷若冰霜。 “不知道,看大舅子怎么安排。我猜想他们这时也到我家来了,还是赶紧回家去陪陪他们。”王彩明不敢正视张琳的眼睛,他想问问吴鸣现在的情况,又觉得大过年的问这些不好,便笑了笑:“你忙先,我走了。”他说着很快就融入了人流里。张琳看着他忽闪地离去,心里不禁沉了沉:这是什么老同学,老邻居呀,见面连老公现在的情况都不会过问下,也真后悔当初帮他忙,还帮出自己的祸害来。要不然那会有现在这么窘迫的生活?也还多亏有公爹那二百九十二块钱的退休工资支撑着这个家,要不然真的不敢想象。 张琳中午像过小年一样地在老车站那过了大年。饭后杨瑾贤记起小女儿张华告诉过她,说二姐过小年晚上都没及时回家的话,便催促张琳快点回家:“今天是过大年,别又在外面乱跑,早点回家。老人家虽然吃不了什么,但也别只让他老吃什么挂面。把我起锅分出来的一些菜你带上,在家摆上,好歹还是一家人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