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81. 虎贲四出(1) (第2/2页)
道:“陛下?”“给这孩子拿些好吃的来,再拿些热汤,并一些散碎银子。”“是。”皇帝转向乘黄温言道:“你辛苦了,且去那边帐角暂歇。” 这里皇帝便从身后格架上取出《白氏长庆集》,对照着乘黄赍来的情报亲自译写。未几,一则完整的情报呈现在他眼前: “扬州城防松懈,几近无备,若遣精骑速来,约期内应开门,必可速下。” 他陷入了深思。 滁州以西二十五里。清流关。黄昏。 清流关是一个战略要隘,位于淮南东部腹地,背倚关山峭壁悬崖,居南唐都城江宁府(金陵)与淮南寿州、濠州连线的中间,也是通行江淮的门户。从军事意义上说,它是滁州的前盾,也是保卫江宁府的锁钥之地。 唐将皇甫晖、姚凤率所部三万步骑从定远回撤后,便扼守此关,以抵挡周军可能的南侵之势。 赵匡胤与石守信率五千精骑抵达关下,立即遣数十骑到关前搦战。皇甫晖大怒,亲率数千骑冲出,以逸待劳,以高迫低,将周师杀得四散溃逃。皇甫晖见天色向晚,也不恋战,只向远处的赵匡胤喝道:“够胆别跑,咱们明日再战!” 此时,打了败仗的赵匡胤等周将,便退在清流关以北的村外商量对策。小雨一直没停,将领们聚在茅草亭中,马军军士便三三两两在树林间散开,一面放马喂料,一面自己烧些热水,吃点干粮。 未几,一名军士引一个中年村民过来,揖道:“都虞候,这是卑职在村中找到的赵学究,说是最懂本地的地理掌故。”赵匡胤忙起身向那赵学究揖道:“学究,在下有礼了。”赵学究果然有几分学究风范,回礼道:“山民无知,不敢当。” “学究,南朝jianian佞当道,多行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故此我大周天子率军前来,为的是解救这一方生灵……”赵匡胤顾虑唐民有抗拒之心,先解释道。 “呵,这个山民自然知道,都虞候不必多言。”赵学究笑道,“早听闻大周皇帝的威名与圣德。以山民看,玄德皇裔,仲谋贵胄,也终有归治于曹魏之时。倘若能早日一统江山,对我等黔首黎民也是好事一桩。……但有用得着处,山民愿献绵薄之力。” 赵匡胤不料他如此回答,大喜,揖道:“如此就更得求学究相助了!”遂将自己适才与皇甫晖交手落败之事说了,请教道,这清流关如此险要,以区区数千马军,如何能够攻破关隘,并进而拿下滁州城。 “这有何难?”赵学究捻须道,“清流关下有一条溪涧,可以直接绕到滁州城下,便是守关的那些军将也不知道。滁州城守备兵力几乎全压在清流关,城中防备松懈,更加不会料到有后方来敌。如今正是溪水大涨之际,都虞侯分兵一半,跨马凫溪涧水迫城,城必下。如此与关前兵马前后夹击,则大事可成……” “太妙了!”赵匡胤压抑住心中的惊喜,略一沉吟,又笑容可掬地问道:“那么,学究可以带路么?”“在下义不容辞。” - - - - - - --------------------------------------------- 注: 赵学究的故事,来自当时的民间传说,指其人为赵普。但其实赵普原先是刘词的部下,刘词死,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大约朝廷也觉得赵普不错,显德三年赵匡胤攻下滁州后,范质就举荐赵普担任滁州军事判官。这样,赵匡胤才开始和赵普“搞到了一起”。本书借用赵学究故事,但并不指明他为赵普。本书默认赵普是史载中的朝廷命官。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