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ect. 281. 虎贲四出(1) (第1/2页)
又一日。水寨外。雨水连绵。春雨令气温骤降,周军的攻势没有那么凌厉了。无数艘周军小船和竹筏拥挤着,漂荡着,显得分外无助。雨滴如密密的针脚,仿佛要将这些船和船上的人缝牢在这片让人精疲力竭的水域上。 较高处的营帐内,上百工匠与将士聚坐一处,手里摆弄着木竹铁石皮麻等物事,研制新的攻伐器械。他们有时三三两两交谈,有时又独自沉思不语。如果有人想出了什么好点子,总会吸引一群人围拢到他跟前来,看他将那些物事左摆右弄,拼出个什么新玩意儿。 下蔡皇帝行在。皇帝正在看书。准确地说,是在看兵部尚书张昭遣人呈送上来的、刚刚集撰而成的《兵法》。先时,皇帝命张昭主理,举朝堂之力集撰一部囊括往贤韬略与现时经验的官修《制旨兵法》,其中关于现时的部分,便由他口述自己与先帝多年统军经验而成。 成书分为十卷,凡四十二门。张昭在奏表中说,此书因是奉皇命所修,所以拟叫做《制旨兵法》,是否妥当,还请陛下定夺。皇帝粗阅此书,甚为满意,当即命刘奉武磨墨,自己在御笺上亲题了“制旨兵法”四字赐还。又叫来窦仪等拟诏褒美张昭等主事者,并赏以青铜礼器和币帛,命京城有司交付。 窦仪等刚刚离去,行在之外冒雨来了一个身披油毡的蒙面军士,率部守卫在外面的邓锦拦住了他。当然,此人能够通过皇帝行营外的重重关卡走到这里,说明别人早已验过了他的身份。邓锦伸出手索要凭证,并且上下打量他。从身形上看不出什么端倪,油毡斗笠和厚重宽大的衣物掩盖了他的身体轮廓。 林远闻声出帐,审视着面幕上的那双眼睛,露出了一丝笑容。来人掏出的是青铜玄武符。邓锦拿在手中,与林远仔细看过,会心点头。林远道:“跟我进来吧。” 来人入内,见并无旁人,便拉下面幕,趋至皇帝前单膝下跪,叉手施礼道:“微臣乘黄,叩见陛下。” 皇帝的心情显然还不错,见了他面目,露出笑容温言道:“啊,乘黄,你来了,平身。”说着,皇帝向林远使了个眼色。林远会意,自去行宫门口把望。 田系密谍中能在御前走动的人,以前是田重霸,后来是西乞十三,再往下的一般就不出现了。因飞菟、乘黄四人好比天子门生,故此西乞十三体贴圣意,有机会也让他们面君朝阙。 “陛下,臣有机密情报相奏。”乘黄依命起身,从怀中摸出一个布囊呈上。皇帝接过,掏出布囊中的纸卷,见上面是一篇半白不文、半通不通的句子:“花开江南独一家,柔条细枝正当发。穿柳清气风也过,红争绿意雪不压……” 皇帝抬眼看着乘黄。乘黄忙道:“陛下,十三师兄说,余事依前所命。” 皇帝微微颔首。上次西乞十三到大内呈交“密文编码圣法”时以《白氏长庆集》为验册,他觉得很好,此番出征,便与西乞十三约定仍旧以此为验。十三说“余事依前所命”,便指此事,这是一句只有皇帝才听得懂的隐语。至于其他谍线,又各自另有验册,也不必细说。 皇帝问乘黄:“你知道这情报是什么内容么?”“回陛下,臣不知道。十三师兄说此事机密,不能口报。不过,他也怕臣在唐境沿路过关时被人盘查,搜了字卷去,故此教臣牢牢地将上面的句子记下来了。” 皇帝感兴趣地一笑:“是么?那么,他有没有教你,倘若被人盘问这字卷是什么意思,你揣这字卷是要做什么,又该如何回答呢?”“教了。十三师兄说,倘若人家觉得蹊跷发问,臣就回答说这是替在外面游商的人给青楼的花娘送的信。” “哦?”皇帝不免失笑,自言自语道,“这西乞十三,什么理由不好编,偏偏编派到烟花柳巷去,好好的孩子都给他带坏了!”因问乘黄,“那么,写信人在何处经商,信要送往何处青楼,收信人的名字这类细节,他都教你了么?”“回陛下,都教了。” 皇帝叹了口气:“十三果然与你师父一样,心思缜密。”他大声向帐外呼唤:“林远!”林远忙入内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