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70. 退保浮梁(2) (第2/2页)
远远地一骑驰来,马屁股后面腾起一串烟尘。那人显然是直奔着他的帅旗而来的,到跟前就勒了马大声问道:“是刘都部署么?”刘彦贞抬手止住队伍,上下打量着来人的本军装束,倨傲不语。他的裨将咸师朗上前道:“你是何人?所为何事?” 来人在马上礼道:“卑职是寿州刘节度仁赡公手下牙校。刘节度闻听都部署打算追击周师至正阳,特命卑职前来传个话。”“什么话,说吧。”“刘节度说:都部署远来赴援,尚未交战敌人就撤退了,这其中一定有诈,请切莫追击为上。”“怎么,难道要我眼睁睁看着敌人跑掉么?”“刘节度说,都部署是国朝大将,倘若不利,则大事去矣。” 刘彦贞冷笑一声:“昨日有个前军的张全约拦着,今日又有你们刘节度拦着!”他疑心别人腹诽他素无显赫战功却挂此帅职,特意寻机羞辱他,不由愈发恼火了,“我是北面行营都部署,要怎么用兵,用不着别人多言!再有敢前来阻挠我大事者,斩!” 又一日。接到皇帝郭荣加速前进迎击敌援指令的李重进,正率领先锋马军五千人以高速疾驰在周境通往正阳的官道上。他们每人只带了少量的干粮和水,将原本先发的辎重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是一支斗志昂扬的骑兵部队。每名马军手里另牵着一匹备用马。一万匹战马亢奋激进,口鼻喷出冲天的热气,将寒春的空气搅得火热。四万只铁蹄腾起滚滚尘土,将原本冻结的土地捣得尘土飞扬。 正月十七日,正阳附近的淮河北岸,李重进所部驰至。李榖所架设的浮梁安然无恙。北岸奉命紧守这一王师生命线的上千军士见到他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纷纷摇旗举械表达久盼之情。其指挥使立即上前,向李重进见礼。 李重进点点头,下马,在北岸指挥使的引领下,率亲随将佐徐令则等登河埠,略微观望一番淮河两岸的态势,便挥挥手,大声下达了命令:“全军下马,尽速过桥!” 在裨将徐令则的前引下,李重进大步流星走上了浮梁。亲随们牵着他常骑的三匹坐骑和自己的战马,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 浮梁有两丈宽,足以供五六个士兵并排通过而不致拥挤。架在小船上的每块木板都有一寸厚,以木条和铁钉固定在小船上。个别地方的木板似乎钉得不够牢固,踩上去会翻动一下,让人担心有松散之虞。木板与木板之间露出了寸把宽的缝隙,淮水的滚滚波涛就在这缝隙下不远处翻腾。随着淮水的流动和军将们的走动,浮梁不断摇晃着,偶尔显得富有节奏,但下一瞬间这节奏又被别的因素所干扰,打乱成一种没有章法的颤动。 不过,虽说浮梁不能让人完全安心,但这种长板相连的实路,至少比泅水或者乘小船摆渡要快捷和稳妥多了。 为了安全起见,李重进命令手下军士分散队形,不要再保持成整齐的一块铁板模样,以免浮梁受力过猛或受力不均,引发危险。他特别嘱咐,并肩在浮梁上行走时,横向不能超过三人三马。 于是,大周征淮后军的前锋骑兵排成三条长线,每人牵着自己的两匹马,紧跟在统帅和指挥使的身后,以从容不迫的速度,络绎不绝地走过浮梁。他们就像是从北岸大周的疆土上延伸过来的一支藤蔓,将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传递到淮水南岸的前军心中。 李榖早得到北岸旗语报告,此时正列队在南岸浮梁的那一头河埠上等待着李重进。李榖麾下的将领如韩令坤、王彦超、白延遇等,也遵命汇集到了浮梁左近。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