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_Sect. 270. 退保浮梁(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ect. 270. 退保浮梁(2) (第1/2页)

    东京东南约两百里,圉镇。皇帝亲率的征淮后军在这里暂歇。所有的马步军士都原地坐下休整,进食些冷水和干粮。如果有飞鸟从他们上空掠过,会看到这支队伍迤逦成了一条漫长十数里的灰线,灰线中又有无数彩色的小点缀饰其中,那是王师绵延不绝、数量惊人的华丽旌旗。

    今日的计划行程尚未完成,也还不到扎营的时间,因此,打前站的先头部队只为皇帝一个人搭起了行帐。

    此时,全军的高层将领如张永德、李继勋、赵匡胤等,高级文官如范质、王溥、窦仪等,便都聚集在皇帝行帐中歇息。张永德父亲新丧,正值热孝期间。按理说兵事乃国之凶事,任何个人的凶事都该为此让道,不能再去冲犯,可是皇帝体谅他的心境,特许他全身缟素。故此,他连同他的几名亲随如张孝贤等,从里到外都是白衣白裳,连铠甲也是银色的。众人知道皇帝偏宠他,也知道他心中悲痛,骨子里透着杀气,都不大与他寒暄闲话。

    侍从们为皇帝呈上了简单的暖身汤,皇帝端了一杯,又命分赐诸将。行军桌上铺开了地图,众人一面喝着汤,一面便聚集在地图前,衡量着未来的行程。

    帐门掀起,一名军校急急入内,来到皇帝跟前一礼:“启禀陛下,前军急报。”说罢,他双手呈上一个小小的密封银信筒,筒外插着三支羽毛。皇帝亲自接过银信筒来打开,展读李榖的军报。看到半截,皇帝脸色大变。一直留心观察皇帝面色的众将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这个李榖,当真糊涂至极!”皇帝将奏表重重地拍到桌案上,怒道,“唐人援军来了,他就打算从寿春城下撤回正阳关去保浮梁!岂不知目下正值两军争势之际,尚未见到贼军的影子便撤退,如此示弱,我军还能有什么士气与信心?!我后军须臾便至,他只需坚守几日,必能教寿春城内守军心惊胆战,纵然不能瓦解其士气,至少教他们不敢有别的动作。他若一退,王师形势大衰,贼军必定趁机追迫,届时漫说浮梁,整个前军都会陷入危险之中!”

    众人听了皇帝此言,面色也凝重起来。

    皇帝顾盼找到了刘奉武,大声道:“刘奉武!”奉武忙过来一礼:“臣在!”“你即刻与这军校一同出发,拿着金腰牌,驿站专马护送,去向李榖传达朕的口谕!”“是!”“你告诉他,朕要他坚守在寿春城下,不许撤退!”“是!”

    然而,尽管刘奉武不顾未愈的鞭伤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李榖的行动。当他抵达淮水前线之时,李榖因南唐援军迫近,唯恐浮梁有失,在没有等到皇帝回复的情况下,已经急急忙忙焚毁了寿春城下的粮草,全军退到了正阳。

    焚烧粮草,是因为退军的决定匆忙,粗笨的粮草辎重车跟不上马步军的撤退速度,却又不能留在原地便宜了敌军。在粮草燃烧的熊熊火光中,在士卒慌乱的奔跑呼号中,王师此番撤军看上去就像一次狼狈仓皇的败退。虽然寿春城内的刘仁赡很谨慎,并没有乘机追出来,王师的军容却不复严整,公私物资多有遗失,甚至在军中服役的民夫也有好些连同粮草一起丢落在敌境,顾不上带回来了。

    正月十三日,行进到陈州的皇帝接到了李榖已经退兵的奏表,大为恼火。他推想唐军援军必定会追击李榖,便命人立即传谕先锋李重进:加速行军,急赴正阳,迎击淮军援军。

    与此同时。由南面通往正阳的大道上,南唐刘彦贞所率的两万马步援军正在大路上急行。得知李榖撤退的消息之后,刘彦贞所部众将感知到了周军的胆怯,都认为追击可以获得大利,因此驱策士卒,加速北上。

    骑在马上的刘彦贞尤为骄傲,这是他第一次被主上钦点了挂帅,他一定要打个漂亮的大仗。刘彦贞善于射箭,随同唐主郊猎时曾多次表演,颇得唐主赏识。他在朝廷中有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喜欢他送上的财宝,在主上面前夸他是韩信再世,用兵如神,他不能辜负了这些美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