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_Sect. 219. 人间四月(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19. 人间四月(1) (第2/2页)

子们撒马冲来之际,臣先下令射箭掷石,眼看着他们有一半人受伤落马之后,再率领麾下马军冲出去与他们缠斗。此时王彦超也率伏兵从背面掩杀过来,番子们腹背受敌,支撑不了多时,只得狼狈逃了……”

    君贵欣然点头:“看来,朕特意将你和王彦超从曹州、许州调过去筑城堡,并没有选错人。……目下堡垒已成,又在李晏口设了静安军,边防情形可有好转?”

    “回陛下,大有好转!李晏口的堡垒夹河而立,扼北辽南下要冲,规模又大,构造又坚固。自打堡垒筑成之后,番子们从北边跑到堡垒底下,就不敢再走了,更不敢涉河往南来。哈哈,他们怕被河两岸堡垒里的羽箭南北夹击,下到胡卢河里成了带刺的馄饨!”韩通笑道。

    “好!太好了!”君贵兴奋地站起身,走到殿侧的羊皮地图前。韩通便也随之站起,远远看着皇帝的背影。

    定州,镇州,冀州,深州,颍州,莫州……尽管深弯到中原故土内,大周的北线边境,好歹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密合的防卫体系。根据北面谍线的报告,当今的契丹皇帝“睡王”耶律述律并不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他对于中原的野心,不过是扶植着河东傀儡刘氏给中原添添乱,借机谋求些贡赋好处而已;至于直接面对大周的时候,他们仍旧沿用了“打草谷”模式,以不时占些小便宜为主。

    契丹暂且不足为虑,河东就更不值一提。去岁十一月,被君贵直围到晋阳城下的汉主刘崇在饱受惊吓之后寿终正寝,其伪位经上报契丹批准,传给了他的次子刘承钧-耶律述律呼之为“儿皇帝”。刘承钧性子比他爹温和,并没有穷兵黩武抢回汉家江山的野心。何况,他那点微薄的家底还要供奉契丹,他能够保住境内百姓不造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没有能力像他爹那样,再主动对中原发起任何攻击。

    君贵的目光快速地掠过北线,扫视着地图上周境的其它边线地带。这是一大片不连贯的、残破的边疆区域。打从晚唐以来,帝国的土地就逐渐分裂、割据,以至于形成为今日这般支离破碎的局面。

    难看。

    实在是太难看了。

    而且,不光是难看。这不是历代各中央皇朝所“应该”拥有的疆域:秦,还有幽并、辽东、江南、西蜀、滇越、夜郎和岭南等地;汉,在秦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句丽、河西走廊、西域和交趾等地;西晋,相比前朝几乎只丢了洛水以北、河套以南一带;隋,滇濮收缩,却拓展了西线至且末郡、伊吾郡(今XJ哈密),南线至朱崖三郡(今HN岛);至于初唐,其幅员在囊括前朝核心疆域之外又极力向外拓展,其辽阔就更不必说了……

    所谓“应该”,就意味着一种稳定态,是上千年来这片疆域中各种势力全方位角力结果的总和,也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调适、不断变迁的状态;“不应该”,就意味着不稳定。在上述具有稳定态的时代之外,是战乱频仍的不稳定态时代,各种势力争夺的目标,就是那些曾经来回扯牛皮的地域版块的主导权、统治权。

    当下的各国疆域,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之中。参之以三国时代,君贵所据的中原好比曹氏的魏;其东南方有金陵李氏,好比孙权的吴;其西南方有成都孟氏,好比刘备的蜀。曹刘孙、魏蜀吴三方都想一统天下,恢复中央皇朝的稳定态。而比三国时代更棘手的是,君贵所面临的敌手,远不止吴、蜀两家,幽(幽云十六州)、并(河东十州)、桂(今GX广(今GD等,也是他必须解决的领土问题。

    所谓“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对于居统治地位的君王而言,努力去恢复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稳定态,去实现江山大一统,是一个不需要质疑、不需要辩解、不需要论证的问题。

    这并不是奋发进取如君贵者一个人的执念。根据谍报,即便在自己的富庶小王国中过着舒服偏安日子的江南李伯玉(李璟)、西蜀孟保元(孟昶),也在加紧对其它各方势力搞种种小动作。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我)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中央帝国的传统疆域内,天下共主只有一个。我不犯人,人就要犯我。

    先发制人是有优势的,那么,该如何先发制人?

    目标已经明确了,那么,路线在哪里?如何筹划这漫长的征途?

    当阵厮杀于沙场,是武将们的本分,但全盘运筹于帷幄,就该是文臣们的职责了。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