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13. 天清风薰(1) (第2/2页)
妥,最后索性当面谕知司徒诩,就让赵守微做个右拾遗好了。今日吏部的奏表,就是报知任命已下达、赵守微已上任的消息。 右拾遗是唐朝则天武后时代所创设的谏官,其后时存时废,至当时已陆续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右拾遗的职责,大致不离针砭皇帝为政得失,以及向皇帝举荐人才之类,官居从八品。 其时,禁军东西头供奉官也不过从八品。从草泽白身到从八品京官,绝大多数人奋斗一辈子也不可能跨越这道身份的鸿沟,赵守微却因一篇上书之故轻易得到了,是以君怜有此问。 “呵,是我的意思。”君贵道,“他敢想敢说,在殿堂上连我的权威也不怕,对于历朝君王的得失毫不讳言。当此之际,我需要这样的文臣来大胆地提醒我、监督我。……怎么,你觉得有何不妥么?” 君怜掂量着,缓缓道:“哥哥的意思是好的,他的意思,也不坏。不过,朝廷的官职是社稷公器,是官家用以驾驭群臣的法宝。仅凭一纸上书就得到这样的位置,会不会惹来朝野汹汹物议?会不会教天下人将我大周的官职都看轻了?” 君贵摇摇头:“何必多虑?这就好比战场上的赏格,我不将赏格定大、定高一点,哪能招来真正的敢死之士?商鞅变法,立木取信,赵守微至少可以充作那个搬走木柱的人啊。何况,适才我说过了,他看着倒是个可用之才。” 君怜微蹙着眉,抿起嘴唇,欲言又止。 “好了,不说这个人了。小小一个从八品右拾遗,哪里值得圣人的眉头皱成这个样子?”君贵笑道,“今日的奏表里,难道就没什么让你欣然的事么?” “倒也有一桩。”君怜整顿了辞色,浅浅笑道,“齐州开元寺的义楚法师,倾十年之功,撰成了一部《释氏六帖》,共三十卷,赶在天清节之前献了上来。目下此书已经在鸿胪寺了。鸿胪卿知道哥哥更好黄老,因此上表请问哥哥是否愿意一观此书。” 齐州开元寺与沧州开元寺相似,都是女帝武则天登基时首建、至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为现名的。凡是能在开元寺担任住持的僧人,一定都是堪称“和尚”的高僧大德。 君贵沉吟道:“十年……那得是从……从晋开运二年就开始动笔了。这份坚持与毅力,倒着实不易。书里写的是什么?” “据奏,义楚此书是仿照白乐天的《六帖》体例,博采释门众家经论乃至儒道之长,将诸佛经中所阐释的义理及典故分门别类辑录而出,文辞极为华美流畅……” 君贵沉吟片刻,叹了口气:“释门中人,真真是龙蛇混杂,良莠不齐。……你看义楚、清兴等,皆是灵台清亮、心志坚定的有道高僧;可是世间伽蓝之中,又另藏有万佛寺的无垢那起恶僧,或者薛训所拉拢经营的那起贪财之徒……哼,此事他们释家的世尊管不了,几时我来替他清理清理门户才好……” 君怜笑道:“好了好了,人家辛辛苦苦进献一部书,倒招起了哥哥清理门户的念头!释门徒众广大,咱们可别轻举妄动。……此书我是要看的,哥哥看不看?倘若不看,就直接让鸿胪寺送到中宫好了。” “当然要看。”君贵笑道,“不过,命他们先送到中宫也好。你先替我看一遍,有什么好处,讲给我听听。若果然如鸿胪寺所奏,我再看也不迟。” - - - - - - - - ----------------------------- 注:白乐天,即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白氏六帖》是一部涉猎广泛的文学辞典。 义楚的《释氏六帖》,是我国最早的佛学典故辞典。 和尚,梵语做upa^dhya^ya,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又作和上、和阇等,意为大众之师。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