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六章 加快闪动的翅膀(十七) (第4/6页)
“NO!我没有!您别误会!”大卫连连摆手,把老切罗夫放下的纸收回来,仔细的一点点把它撕碎了,解释道。 “现在我能够安稳的坐在这里与您聊天,已经是我天大的幸运。” “七宗罪之首,就是贪婪!” “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习惯了把得到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应当,最终难免会被心中的无尽贪念吞噬掉,也必定会一无所有。。” “哦?你真是这么想的?” “嗯。” “呵呵~” “大卫啊,你应该去大学里拿一个文凭,再去华盛顿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去你的家乡新泽西竞选议员,在政坛混几年。。” “也许在三十年后,你也可以去竞选总统了。” “您这是。。在夸我吧?” 老切罗夫笑意更浓的盯着大卫,追问道:“你以为,做总统很难吗?” “当然啊~每天都有人用放大镜一刻不停的看着我,就算是做总统不难,那也会让我觉得很难受啊!” “哈哈哈哈哈~”老切罗夫放声大笑着摇摇头,示意大卫再为自己倒满了咖啡,忽然话锋一转道。 “你见过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孙子了?” “是的,我前两天见了肯特,还有他的朋友休曼先生。” “你对他们的印象如何?都聊什么了?” “他们?”大卫放下手里的咖啡壶,有点惊讶的挑了挑眉毛。 “德·休曼先生是长期活跃在加州的商人,您不会是他。。背后的老板吧?” “不,不是我。” “是老沃顿叔叔?” “也不是他~” “德·休曼背后的人,是罗斯福家族。” “。。What” “怎么?你很惊讶?” “是啊,我真没想到罗斯福家族的人,竟然会跟在肯特身边找上我。。” “呵呵~其实这并不奇怪。”老切罗夫拿起咖啡杯抿了一口,幽幽的道。 “罗斯福家族早在300多年前,就从其家族发源地荷兰乘船,来到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现在的纽约。” “他们家族在米国的第一个落脚点,就在你的野火酒吧附近,大约有50英亩的农田。。” “后来他们家族的人在纽约,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经营着毛皮、制糖、面粉和房地产等生意。” “同时,他们家族的人非常喜欢参与政治活动,曾有人在米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和内战时期,担任过政府内政部门的要职。。” “不过由于他们家族从政的人,大多从事着很普通的政府行政工作,没有被书写历史的人列入开国功勋名单的前列。。” “但熟知历史的人们,都不会轻视罗斯福家族在联邦政府参、众两院的影响力,更不会把现在的罗斯福家族视若无物!” “他们家族的第一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个身体强壮、知识广博、性格坚毅强硬的退役军官。” “他从战场归来后,很快就当选了纽约州州长,随后又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当选了副总统。” “1901年,时任总统威廉·麦金利在任期内遇刺身亡,副总统西奥多宣誓继任总统之位,1904年再次胜选,连任至1909年。” 老切罗夫说到此处,表情非常微妙的笑了笑,看着大卫道。 “根据那些历史学家的记录,他在任期间的主要业绩,是很强势的敦促国会通过推行了反托拉斯法案,也就是《谢尔曼法案》~” “之后,他还让参、众两院通过了一些保护劳工的立法,实行了一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措施,让无数商界人士对此恨之入骨。。” “尤其是在当时,被人们经常调侃“石油大乌贼”的洛克菲勒家族,因《谢尔曼法案》被迫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标准石油公司,分拆成了37家新公司。。” “如果你是老约翰·洛克菲勒,会如何感谢西奥多·罗斯福呢?” “呵呵~”大卫干巴巴的笑了两声,摇摇头没有回应。 老切罗夫目光犀利的盯着他看了片刻,缓缓吐出一口气,继续说道。 “罗斯福家族的第二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他叔叔任职总统的时期加入了海军,并在1913年升任了米国海军副部长。” “不过在1921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脊髓灰质炎,退役后在家休养了三年多才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1928年,他很顺利的当选了纽约市市长,在大萧条时期积极实行减税政策,借机获得了许多底层人士的支持。。” “1932年,大萧条从米国开始席卷了全世界,富兰克林·D·罗斯福公开宣布参加新一届总统大选,并宣称会执行新政。。” “而在他以压倒性优势顺利当选总统后,第一件事就命人着手制定分拆J·P.摩根公司的计划书。。” “经过两年多的激烈博弈,最终他赢了,J·P.摩根公司被分割成了两部分,摩根银行继续其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另一部分完全独立,成立投资银行,即现在的摩根史丹利。。” “原来属于J·P.摩根公司的一百多位合伙人与股东们,也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老切罗夫平静的看着低头沉默不语的大卫,此时好像重新找到了教育自家杰出晚辈的成就感。。 可他心里明白,大卫·科尔曼,不可能依附于自己,更不可能真的成为自己的家人。 所以他压抑着心中涌起的各种情绪,低声道:“你想支持谁竞选总统,都是你的自由。” “但你也要明白,时代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尼克松在被爆出水门事件以前,谁又能想到他竟然敢在电视上公然欺骗所有人呢?” “所以啊,谁现在愿意相信那群眼里只有自身利益的政客,谁就是最大的傻瓜。。” “你懂吗?” “嘶~我明白!”大卫深深吸了一口气,抬头望着老切罗夫,眼里带着感激的笑道。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二战爆发前也只是军中一位名声不显的校级军官而已。。” “1940年,他获得了时任米军陆军总参谋长的乔治·K·马歇尔的赏识,提拔他担任上校参谋长,随后又破格提拔他晋升为准将。。” “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艾森豪威尔更是得到了马歇尔的重用,让他获得了登上更大舞台的重要机遇!” “1941年末,英国和米国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艾森豪威尔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详细分析了世界战局,给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42年,阿卡迪亚会议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奉马歇尔之命,拟制欧洲盟军联合作战计划,以及英米两国盟军进攻德国控制下的法国的围捕计划。。” “为了实施这些战略计划,该年6月欧洲战区成立,艾森豪威尔被罗斯福和马歇尔选为战区司令,从此让他走上了更广阔人生的舞台。”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 “战区司令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代表,在柏林参加了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并正式担任米国占领军司令和德国米军占领区军事总督等职务。。” “半年后,他在柏林完成了战后最初的繁杂重建工作,向军部提出退休申请,被时任总统杜鲁门晚宴婉拒后,邀请他回国接替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一职。” “而在战后卸去军职的马歇尔,正在与乔治·凯南、威廉·克莱顿等人,策划着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