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六章 加快闪动的翅膀(十七) (第3/6页)
好的新一届总统人选了。” “所以你觉得,你支持他当选了总统,他肯定会知恩图报,对吗?”老切罗夫嘴角的微笑颇具玩味之色,缓缓摇头道。 “其实,谁来当总统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成功当选后,组建的内阁里面都有谁!” “。。”大卫飞快的眨了几下眼睛,瞬间领会了他的意思,接到。 “据我所知,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先生拥有非常丰富的从政经验,对于企业管理标准和战略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独到的个人见解。” “如果他能在新一届政府内阁担任商务部部长,肯定。。” “呵呵~”老切罗夫脸上忍不住再次露出欣赏之色,微微点头道。 “部长的位置,还是太过引人瞩目了。” “副部长,就已经足够?”大卫略带惊讶的追问道。 “嗯!” “。。”大卫在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后,虽然猜不到老切罗夫到底在谋划什么,但也没有继续刨根问底的心思,换了个话题又道。 “艾瑞克·沃尔艾姆斯先生,在SEC工作过多年,对金融行业的现状,与政府在金融监管存在的漏洞,十分了解。” “如果他来担任SEC的主要负责人,应该。。” “应该什么?” “额。。应该。。”大卫在老切罗夫的注视下,轻轻搓着下巴思索片刻,笑着摇头道。 “我已经很久没见到老沃顿叔叔了,他最近都在忙什么?您知道吗?” “他啊~我也很久没见他了。” “他和我的想法不同,特别看好对海外的投资。。” “海外?” “您知道他要投资哪个国家吗?” “嗯,你可以试着猜猜啊!” “我。。不猜!” “哈哈哈~”老切罗夫大笑着拍了一下沙发扶手,感觉心里特别愿意看到这个滑不留手的“小狐狸”,露出无奈的表情。 大卫此刻心里也明白老切罗夫为何会发笑,不禁摇头叹道:“如果他选择投资巴西、阿根廷或巴西等南美洲国家,我肯定要极力劝阻他。。” “因为现今世界最具有未来投资价值的国家,全部都在亚洲!” “新加坡、香江和东京,都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老切罗夫微微一笑没有接话,伸手翻看了几眼面前的书籍,忽然问道:“你的导师巴特莱教授和保罗·萨缪尔森,都是熊彼得在哈佛执教时期的学生。” “可他们后来都加入了支持凯恩斯的阵营,也都公开表示过熊彼特对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走出了歧途。。” “还有这本书《价值与投资》的作者,约翰·理查德·希克斯,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教授,也是凯恩斯的坚定支持者。。” “那么你呢?” “你更倾向于支持谁的理论?” “你对于他们的经济学理论,都是怎么看的?” “我。。我还只是一个学生,不敢随便评价。。” “什么叫不敢?难道你评价的还少了吗?” “呵呵~”大卫用手搓着下巴,没有继续接话。 老切罗夫在笑过之后,目光饱含深意的望着他,问道:“你今天提到,并着重讲了黑天鹅事件,不会只是因为你预测到的石油危机再次爆发吧?” “我们刚才吃午餐的时候,莱斯利和丽芙琳也问过你这个问题,可你的回答只是含糊的一带而过,似乎是有所保留啊!” “大卫,现在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我。。”大卫表情有些无奈的与老切罗夫对视片刻,站起身走到书桌旁,找到纸和笔后,飞快写下了几行字,把它交到老切罗夫手中,缓缓说道。 “在我离开家乡前往纽约的73年,有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在纽约离世了,他叫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1881年,米塞斯教授出生在奥地利,是一名建筑师的儿子。” “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了维也纳大学,并在该大学获得了法律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40年代,二战的战火席卷了整个欧洲,米塞斯教授被迫离开家乡来到纽约,进入纽约大学担任访问教授。” “直到1969年退休前,已经87高龄的他,仍在纽约大学坚持着在教导一个经济理论研究班。。” 大卫看到老切罗夫的低头默默盯着纸上的几行字,没有任何反应,又放缓了一些语速说道。 “米塞斯教授一生钻研的经济学理论成就,在许多方面都是建立在卡尔·门格尔开创的庞巴维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和方法论之上的。。” “奥地利学派,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一直致力于个人行为的逻辑分析解读,着重研究逐步的过程分析,而不是注重未必实际存在的静态一般均衡。。” “对于奥地利学派来说~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遗传流动,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注意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 “如果上面这些用我自己的简单理解来讲,就是世界上不会出现没有任何因果联系的黑天鹅事件~” “一切皆有因,有因必有果。” “如果出现倒果为因,有果才有因,其实也不算稀奇。。” “比如米塞斯教授就曾在他的著作《人的行为》一书中提到,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通过人类的主观决策和行为,来解释清楚~” “经济学的本质,本就是人类行为学研究范围的拓展和延伸。。” “在经济学里常常会提到的市场,也不单单是交易的场所或静态的事物,它每时每刻都在被无数形形色色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影响着。。” “市场,是一个过程!” “市场是一个以目的为导向的过程,其中的因果关系均指向市场参与者的目标!” “环境和感知,总会发生变化~” “它们有时是自然的,有时则是经过人为干预最终渐渐扭曲的。。” “哦,对了!” “我在学习米塞斯教授理论的时候,还曾听说了一则趣闻~” “1929年初,米塞斯教授从维也纳信贷银行,获得了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邀请。” “可他在接到邀请后,很快便拒绝了这份工作,并直接给出了颇具预见性的理由~” “一场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大崩溃,即将来临!” “我不想让自己的名字,与它有任何联系。。” “后来,米塞斯教授的预言成真,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让维也纳信贷银行破产了,还引发了整个中欧地区的金融恐慌,让无数人的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和积蓄,顷刻间化为乌有。。” “与米塞斯教授同处一个时代的凯恩斯,在1930—31年的投资年收益,是-33%和-25%!” “凯恩斯投资失败最惨的一次,是在大众商品期货市场亏损了超过80%,最后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才重新东山再起。。” “而我在看到这些历史真实的事件记录和数据之后,发现即便是天才如凯恩斯一样,也难免被云谲波诡的市场教育,何况是我呢?”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能重新回到半年多以前,见到当时的我,肯定不会让他再大言不惭的四处乱说话,更不会让我现在陷入越来越被动境况。。” “被动?” “你这是在绕着圈子,向我要好处吗?”老切罗夫放下手里的纸,看着大卫似笑非笑的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