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2/3页)
〔一一〕“鲜明”,御览作“洁白”。 〔一二〕拾补云:“所、许通,御览作何。” 〔一三〕“怪”,御览作“推”。 〔一四〕东观汉纪、后汉书吴佑传并云:“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间,诚先贤所宜慎也。” 宋均令虎渡江〔一〕 九江多虎,百姓苦之。前将〔二〕募民捕取〔三〕,武吏以除赋课,郡境界皆设陷阱。后太守宋均到,乃移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渊〔四〕,物性之所讬〔五〕。故江、淮之间有猛兽,犹江北〔六〕之有鸡豚。今数为民害者,咎在贪残居职使然〔七〕,而反逐捕,非政之本也〔八〕。坏槛阱,勿复课录,退贪残,进忠良。〔 九〕”后虎悉东渡江〔一0〕,不为民害〔一一〕。 〔一〕事见后汉书宋均传及后汉纪九。后汉书宋均传:“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通鉴作“宗均”,胡三省注:“范书作宋均。”赵明诚金石录有汉司空宗俱碑。王先谦曰:“案后汉书宋均传:均族子意,意孙俱,灵帝时为司空,余尝得宗资墓前龟膊上刻字,因以后汉帝纪及姓苑、姓纂诸书参考,以谓自均以下,其姓皆作宗,而列传转写为宋,误也。后得此碑,益知前言之不谬。党锢传注引谢承书云:宗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家世为汉将相名臣,祖父均,自有传。则宋字传写误也。南蛮传中叙受降事,正作谒者宗均,此即见于本书可参校者。广韵:宗姓,周卿宗伯之后,出南阳。论衡程才篇:东海宗叔犀。即此宋叔庠也。张说宋璟遗爱颂:尚书东汉之雅望,黄门北齐之令德,宋氏世名,公济其美。盖指均与宋钦道也。然则此传宗均,讹为宋均,自唐已然。”器案:王说是。后汉书桓纪:“延熹五年十一月,京兆虎牙都尉宗谦,坐臧下狱死。”续汉书天文志下作“宋谦”,此亦“宗”误为“宋”之证。 〔二〕器案:前将指前太守,汉代崇武事,诸刺史、太守皆称将,如前汉尹翁归为东海太守,于定国谓邑子曰:“此贤将。”孙宝为京兆尹,传云:“顾受将命,分当相直。”严延年为涿郡太守,传云:“赵绣见延年新将。”如后汉马援诫子书:“郡将下车辄切齿。”皇甫规自讼疏:“吏讬报将之怨。”张奂奏记段颎:“得过州将。”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平原太守刘邠注引辂别传作“故郡将刘邠”。汉书严延年传注,师古曰:“谓郡守为郡将者,以其兼领武事也。”通鉴一四三注曰:“州刺史当方面,总兵权,故曰州将。” 〔三〕尔雅释兽郭注:“汉律: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 〔四〕“渊”,范书作“水”,当是李贤避唐讳改。 〔五〕范书“各有所讬”。 〔六〕范书“北土”。 〔七〕后汉书蔡邕传注引汉名臣奏张文上疏曰:“春秋义曰:兽啮人者,象暴政若兽而啮人。京房易传曰:小人不义而反尊荣,则虎食人。”论衡遭虎篇:“变复之家,谓虎食人者,功曹为jianian所致也。其意以为功曹众吏之率,虎亦诸禽之雄也,功曹为jianian,采鱼于吏,故虎食人,以象其意。”又解除篇:“虎狼之来,应政失也。”又考光武问刘昆虎北渡河为何政所致,亦以虎害为应政之失也。 〔八〕袁纪作“而令吏捕虎,非忧民之本也”,范书作“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九〕袁纪作“今务退贪残,进忠良,去窞饵,勿复课”,范书作“其务退jianian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一0〕御览**一作“虎负子渡江”。 〔一一〕书钞七五引华峤后汉书:“均为九江太守,五日一听事,冬以日中,夏以平旦。时多虎,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渊,物性之所讬。故江、淮之间有猛兽,犹江北之鸡豚也。数为民害,咎在贪残;今退贪残,进忠良,去槛阱。虎遂东渡江去。”魏书高佑传:“昔宋均树德,害兽不过其乡。”水经淮水注:“阴陵,后汉九江郡治,时多虎灾,百姓苦之,南阳宗均为退贪残,进忠良,虎悉东渡江。”又案:后汉书法雄传:“迁南郡太守,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迺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消息,人以获。”其事与此大同。 谨按:尚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一〕”擒纣于牧野。言猛怒如虎之奔赴也〔二〕。诗美南仲:“阚如哮虎。〔三〕”易称:“大人虎变其文炳,君子豹变其文蔚。〔四〕”传曰:“山有猛虎,草木茂长。〔五〕”故天之所生,备物致用,非以伤人也;然时为害者,乃其政使然也。今均思求其政,举清黜浊,神明报应,宜不为灾。江渡七里,上下随流,近有二十余虎,山栖xue处,毛鬣婆娑〔六〕,岂能犯阳侯〔七〕,凌涛濑而横厉哉〔八〕俚〔九〕语:“狐欲渡河,无柰尾何。〔一0〕”舟人楫棹,犹尚畏怖,不敢迎上,与之周旋。云悉东渡,谁指见者尧、舜钦明〔一一〕在上,稷、契允懿于下,当此时也,宁复有虎耶若均登据三事〔一二〕,德被四海,虎岂可抱负相随〔一三〕,乃至鬼方〔一四〕绝域〔一五〕之地乎 〔一〕见牧誓。注详皇霸篇三王条。 〔二〕后汉书顺纪注、御览二四一引汉官仪:“虎贲中郎将,古官也。书称:武王伐纣,戎车三百两,虎贲八百人,擒纣于牧之野。言其猛怒如虎之奔赴也。孝武建元三年,初置期门。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古有勇者孟贲,改奔为贲。”续汉书百官志二虎贲中郎将注:“虎贲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贲,故名焉。”沈约宋书百官志说略同。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师古曰:“贲读与奔同,言如猛兽之奔北。”书伪孔传:“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案:诗鄘风:“鹑之奔奔。”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礼记表记俱作“贲贲”,则奔、贲以同音通用,以勇士名改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