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制霸内娱_第二百五十一章.《皇帝聊天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皇帝聊天群》 (第2/2页)

可真是工业大摸底,一摸一惊喜呀!

    心里赞叹不已着,张麟目光一眨不眨的盯着显示屏。

    接下来的剧情,基本按照他写的剧本变成了画面。

    趁着嬴政还在懵逼的时候,胡亥怯怯出来叫了声父皇。

    可这让嬴政更懵了:“你为什么会在这个群里,你哥呢?”

    话音落下,“群友们”一个个出来爆料。

    李世民说:“胡亥伪造始皇帝诏书赐死公子扶苏,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不仅暴虐奢侈令秦二世而亡,还杀死了嬴政的其他33个孩子。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吐血而亡,一脚把这个逆子踢出群,再给他来了一个私聊拉黑。

    接下来,始皇帝无比悲愤的在群里卖惨:“二世而亡,还有谁比我惨的吗?”

    答案是当然有。

    群友们开始排队~

    杨坚、刘备纷纷“ 1”,我们都是二世而亡啊!

    还有比嬴政“更惨”的,比如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可短命的新朝只建立了100多天,就被刘秀率兵给剿灭了。

    再比如郭威发动兵变、推翻汉隐帝、黄袍加身之后,只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柴荣。

    可柴荣死后,赵匡胤很快起兵建立了宋朝。

    虽说后周看起来传了三代,但只享国10年,比秦朝还短命。

    很显然,历史上短命的王朝不少,嬴政也不是最惨的一个。

    这一段视频里,有些地方出现了纰漏,有些地方出现了令人诧异的低级失误,对比感非常强烈。

    但这些失误,丝毫不影响云台的强大。

    仅仅一段视频,央視黑科技就必定名震全国。

    若是上市的话,那还不买爆。

    而且了解央視的观众都知道,央視黑科技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最近的一次,当属“七一”报道中的一段视频。

    从人民英雄纪惗碑到國旗杆,國旗护卫队大步向前,步步坚定有力,在直播画面中视角由远及近,穿越巨大党徽的长镜头硬核又浪漫。

    还有巍峨壮观的天鞍门城楼,大气磅礴的《伟大征程》演出现场,委实看的人头皮发麻。

    这些刷屏镜头,将高质量电影级镜头运用于直播态,使用自主研发的“天琴座”“天鹰座”索道拍摄系统,实现了8K超高清现场实时切换制作成片。

    让张麟记忆犹新的,则是前世的冬奥会黑科技。

    记得开幕式上有一幕十分震撼。

    随着冰立方缓缓变小,一个冰五环逐渐从冰立方中被“雕刻”出来。

    “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

    上升又降落的冰立方,则使用了三维数字装置,借助五面裸眼3D效果实现。

    随着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渣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震撼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雪花”灯以及“微火”火炬等震撼场面。

    再到冬奥村智慧餐厅里令人称赞的机器人及AI、数字人气象主播。

    从谷艾凌的黑科技“头盔”,到赛事场馆里的4K/8KVR高速摄影机。

    再到整个冬奥会场馆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等等~

    满满的科技元素,不仅完美体现了着华夏人民的智慧和浪漫,每个细节都让人拍案叫绝。

    最出圈的,当属让泡菜国恼羞成怒的“韩见愁”猎豹4K高速摄像机。

    因为央視这款神器的存在,他们所有的肮脏动作再也无所遁形。

    记得那一届冬奥会上,这款央視的黑科技大显神威,让“犯规天团”全军覆没。

    念及于此,看着临时撰写的文章播完,张麟赞叹不已的鼓起掌来。

    哗哗哗~~~

    猜测到弹幕应该沸腾了,发自内心夸奖道:“古人以笔墨为光阴着色,通过书画刻下历史这只庞然大物的足迹,让后人对流走的时代与世事有可追寻。”

    弹幕又炸了!

    跟云台带来的硬核震撼感不一样。

    张麟这种张口就来的满分作文,那种扑面而来的才气,同样能给予他们发自灵魂的震撼。

    相比起来,他们其实更吃张麟这一种。

    不得不说,这一段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对于弹幕的沸腾张麟不知道,自顾自说道:“但这些描摹的足迹中,交杂着作者的个人观点,与目之所及的有限认知。

    完整的、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模样?

    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才能窥度。”

    顿了顿,张麟笑着道:“我为什么要让云台制作这支视频呢?

    因为我和小撒老师合作的第一档节目,《典籍里的华夏》立项了。

    相信我,以我们央視的强大实力,《典籍里的华夏》一定会触动到你们的。

    我希望能带你们进入深邃的时空隧道。

    我和小撒老师会作为引领者,带领你们完成一次又一次穿越。

    大家将会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

    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

    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为同一典籍发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