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什么是wenm (第1/2页)
“大佬花式夸小麟” “睿智博才、幽默有梗、颜值担当、永葆初心,这是张麟在银屏上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 “你可以永远相信张麟,顶级大明星都视他为偶像”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不被打击,不被嘲笑的权利,当时听到张麟这么评价老独的时候,我起鸡皮疙瘩了” “央視真的太人才济济了!” “……” 密密麻麻的赞誉声中,在张撒二人的引导下,三位节目顾问夸赞了这个节目。 尤其前世《百家讲坛》金句代表王礼群说,古籍阅读是小众、分众的,古籍传播却是大众的。 如果说古籍是一块坚硬的岩石,那么《典籍里的华夏》钻头之利、开掘之深、范围之大、效果之显著将前所未有。 历代从事古籍整理保护的学者苦心孤诣、钩沉搜佚、皓首穷经、爬疏整理、舍身护书、奉献一生,维系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和不死的脊梁。 《典籍里的华夏》,将戏剧、影视、文化、学术有机结合起来,反复锻造、淬火激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真正实现了跨界融合,多维共创。 瞅瞅,这就是大佬说的话! 同样是方块汉字组成,人家就能说的让人不明觉厉。 那些成语使用的,连张麟都感觉佩服。 因为说实话,他都第一次听“钩沉搜佚”这个成语。 学到了! 前世,王礼群老师并非《百家讲坛》最火的专家教授。 当时最火的是易钟天,一本品三国买了几千万册,火的一塌糊涂。 但在2020年以后,老师的一些金句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比如‘真正利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比如‘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剂,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比如‘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等等。 要知道这些话都是老师在零几年讲的。 如今却越品越觉得和当下的内卷文化契合,和年轻人的佛系文化契合,能成为一剂强力的鸡汤。 对此,只能说大佬牛笔! 聊了一会儿,张麟看向康振,询问道:“什么是文明?” 视线望了过来,康晖说道:“西方认定文明主要有四项标准: 城市、文字、青铜、宗教礼仪。 而国内外学术界更为认可的是“三要素论”,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是衡量文明的标准。 不管是“三要素”还是“四标准”,都没有离开文字。 但是,如果仅仅用这几把尺子来衡量,其实是有所局限的,特别是文字。 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眼里,按照他们的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多年的历史,只能从商代算起。 因为自甲骨文算起,中华文明的文字史只有3300年。 一些人云亦云的人,一些“言必称锡腊”“言必称欧美”的人,则也跟着帮腔。 于是,夏朝呢? 似乎被“虚无”掉了。 黄帝炎帝呢? 似乎变得更“缥缈”了! 伏羲女娲、三皇呢? 则愈发地不消说了!” 张麟颔首,想到了B站一些搬运的外网视频。 特别日韩两国的相关节目,都因为这个问题吵翻了天。 泡菜国恬不知耻的说他们的文化传承了六千年,比华夏的五千年文明还久远,总之就是要胜过一头。 中日对此嗤之以鼻孔。 而霓虹虽然比较要脸,但也是个坏种,笃定相信西方所谓的研究,不承认华夏五千年文明。 因此,三方嘉宾经常能搞成三国大战。 当然,也有可能这是为了节目效果。 康振不停道:“特别是将有无文字被视为文明发轫的必要条件,颇有些“一票否决”的意思。 有文字,就是文明! 没有文字,对不起,说什么都不算!” 直视着康振,张麟反问道:“没有文字就不能算文明?” “这其实是十分片面的,甚至会走向狭隘和荒谬。” 摇了摇头,康振解释说道:“我们需要格外警醒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他们用西方的这几把尺子,特别是文字的尺子,以商代甲骨文为起点,企图“锯短”中华历史,“下拉”中华文明,甚至“颠覆”中华文明。 诸如此类矮化中华文明的族类,其实纯粹是胡说! 从源头上看,我们如何认识文明?认识中华文明?” 不愧是撒钡宁所说的最专业博士课。 三位大佬纵论古今,站在文明的尺度上去讲述中华文明,每一段文字都可谓鞭辟入里,让人深思,让人大长见识。 因为精瘦,耳朵显得很有标志性的纪涟海说: 世界文明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久远得多。 而有文字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其实是极其短暂的。 文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悠久的概念,并非是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