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明第一个亲王(4k) (第2/2页)
br> 朱标离开前,又是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就这样独自一人,看着桌子上的那张世界地图,沉浸在征服世界的美梦里。 杨宪这次北伐离开扬州,一走就是小半年时间。 扬州在鲁明义为首的一众扬州官吏,以及以刘坤、老金他们为代表的一众明记管理层管理下,所有事情都按照杨宪走之前制定的计划,运行地井井有条。 如今的扬州城,已经渐渐有了后世现代化管理的那个味道了。 修建了几年的神候府,如今也终于是建成。 按理来说,如今杨宪被封为国公,牌匾就该换了,可杨宪最终还是将其保留了下来。 这座神侯府位于整个扬州城最为中心的地带。 无论是施工团队,还是建材用料,都是用最好的。 杨宪当初给的设计图纸,完全让匠人们,按照后世的小别墅修建的。 经过扬州大开发后,明记的这些建筑团队的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修建风格早已经看不到丝毫过去的影子。 整个神侯府修建下来,在安装门窗之前,没有用一块木头。 和七八十年代建筑方法一样,先是挖好地基,然后用条石和混凝土打好基础,之后用竹筋混凝土板筑出房子建筑的框架。待到结构坚固后,墙面用上好的青砖砌起来,楼板则是用定制尺寸的预制板铺设砌好。 杨宪神候府的建筑,最高只建到三层。 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这个高度刚刚好。 府内建有专门给杨宪书房、卧室,以及会客厅、还有几个贵客卧室调节冷暖的空调室。 除此之外,神侯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神侯府的窗户上都镶嵌上了昂贵的玻璃。 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神侯府的这些建筑上玻璃反射出的万千金光,让其成为了整个扬州一道人尽皆知的景点。 可就是这么一座人人艳羡的府邸。 杨宪还是不甚满意。 在他看来少的东西还是有些多,比如电灯、比如抽水马桶。
搞电灯,要先搞发电机。 抽水马桶,则是要下大力气修建好地下管网。 前者目前来说不现实,后者则是要花太大的精力。 在古代,很多现代人能够享受到的服务,通过人为的因素同样能够做到。 比如马桶。 像杨宪这样的大臣,甚至整个上厕所的过程不用自己动手,而且也闻不到臭味。 每一次送上来的马桶都会是崭新的。 比如冬天晚上冷,就会有两个丫鬟专门上床暖床。 等等,不一而足。 刚从漠北草原回来,又经历了朝廷诸王分封风波,如今的杨宪身心俱疲。 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懒得再折腾了。 可在休息的这段时间,杨宪也不得闲,时不时就会有来自京城的官员来访。 毕竟杨宪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 这些官员大多不属于浙东和淮西两党,来找杨宪的目的也很明确,想要抓住杨宪这个大腿,在朝堂上搞第三股势力。 杨宪给弄得不胜其烦,最后直接闭门谢客。 这些官员们吃了闭门羹,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这时一份从京城寄来的书稿,引起了杨宪的注意。 书稿是王月悯寄过来的。 提起王月悯,就不得不提他哥王保保了。 原先齐王的封号自然不能再有了,毕竟那是元主封的。 朱元璋给王保保封了侯爵,齐侯。 留在了京城,目前在大都督府任职。 相比于其他北元皇族,王保保的结局已经有够好了,这与他投降之后,提供大量有关元军情报给杨宪也有关系。 而且接下来,征战辽东和云南的北元残留势力,或许也要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王月悯则是照旧,仍旧当着明记商行的二掌柜。如今北元灭国,王月悯反而变得自由很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杨宪打开书稿,刚看第一眼,直接把刚喝进口中的茶水给喷了出来。 这么巧吗? 杨宪接着往下看了几段,终于是把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他手中的小说书稿,不是别的,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好像确确实实是这个时代的人。 王月悯信中的意思是询问杨宪这本小说能不能发行,毕竟她对文学作品并没有什么鉴赏能力,表达的看法也仅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这个地步。 在王月悯看来,杨宪既然能够写出《红楼梦》这样的畅销书,那么定然是这方面的专家。 杨宪沉吟了一下,他认为比起小说,像《三国演义》这种题材,作为说书反而更加合适。 之前杨宪本就有让明记商行往这方面业务拓展的意思。 而且小说如今还可以放在报纸上连载,以提高大明日报的销售。 与这两个比起来,直接出版话本小说,反而是最次要的。 也是时候要开始布局舆论口的工作了,军事实力上来了,这项工作同样不能落下了。 杨宪当即下了决定,回了一封信给王月悯,让王月悯直接从小说作者手中买下版权,最好是能直接将作者本人给招揽过来。如今杨宪手底下正好还缺一些过硬的笔杆子。 同时杨宪又让下面的人到处找说书方面的人才。 “大人,蒙王殿下来了。” 就在这时,府里的管家前来通报道。 杨宪放下手中的书稿,迎了出去。 “见过蒙王殿下。”杨宪行礼道。 北伐时,杨宪是大帅,是朱棣的上司,这时身份却是发生了对调。 “杨国公,你这是做什么,你我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朱棣笑道。 “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不然会被那些御史言官说闲话的。”杨宪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就在有外人在的情况下再行礼,我听说杨国公和我大哥可从来不会这么客气生分,以后私底下要是再有这么多虚礼就是看不起我朱棣了。”朱棣开口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