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风戏雪残、念君心暖 (第4/4页)
寻我,说僧牒太贵,寺中也无余钱,让我自己想法子。我又哪里去寻那般多银钱?”篆儿哭丧着脸儿道:“住持就说,再有半年,若没有僧牒我就得下山自寻活路。” 邢岫烟心下怜惜,却又无能为力。说道:“我家也不好,不然定会帮你。方才听爹娘说,只怕过些时日就要去京师投奔大姑姑去了。” 篆儿愈发哀伤,垂着小脑袋不言不语,咕哝着说道:“那李郎中若是还在就好了……抢了吃食,总要帮衬咱们一把才是。”顿了顿,忽而眼神一亮,抬起头来道:“jiejie,你若去京师,我也跟你去好不好?” “你?” 篆儿笑道:“jiejie身边儿总要有个丫鬟使唤吧?我来给jiejie当丫鬟如何?” 邢岫烟顿时哭笑不得,探手摸了摸篆儿的小脑袋,情知篆儿将自己当做了救命稻草。她心下不忍,便颔首道:“好,到时篆儿就做我的小丫鬟。” 篆儿顿时高兴起来:“jiejie真好,我明儿再去抓黄鳝,总要将那头大的逮到。倒是请jiejie烧了吃,咱们好生打打牙祭。” 邢岫烟笑着将篆儿揽在怀里,心下却极为不安。流离失所、投奔远亲,前途一切未卜,便是她这般随遇而安的性子,又如何安生得起来? …………………………………………………… 金陵。 薛蝌将大夫送出门外,方才回身进了内宅。挑开帘栊入内,便见meimei宝琴正俯身与母亲说着什么。 薛蝌进得暖阁里,随即眉头一皱,说道:“怎地撤了火盆?” 宝琴这会子不过八九岁年纪,生得明媚皓齿、眉目如画,闻言便道:“哥哥不知,方才母亲说气闷,怕是沾染了炭毒,我才命人赶忙撤了火盆。” 薛蝌这才舒展眉头连连颔首:“是极,这炭毒可大意不得。”随即又笑道:“母亲宽心,方才大夫说了,再有两副药,母亲这身子总会好转。” 其母卢氏便道:“我自己身子自己还不清楚?每到冬日里便成了病秧子,暖和了又好转过来,年年如此。蝌儿莫站着了,坐下说话儿。” 薛蝌应下,自行搬了凳子在床头落座。 卢氏便道:“你父亲去的急……家中也不曾安置,亏得蝌儿勉力支撑。” 薛蝌便道:“儿子不过是强撑,误打误撞偶得贵人襄助,方才讨回了那笔银子。” 这一年多薛蝌又四下讨欠款,奈何再没遇到李惟俭这般的贵人,因是这银钱花用的多,回来的却少。又因没了皇商底子遮掩,薛蝌这一房做起营生来四下碰壁,如今海贸的营生再也不敢触碰,生怕一遭将家业尽数赔了去。 卢氏便道:“你父亲生前就说得分明,这营生,总要有贵人照拂了,方才好经营。谁知大房如此背信忘义!丢了皇商底子不说,还将咱们瞒在鼓里!咳咳咳——” “母亲。” “mama。” 宝琴紧忙将卢氏扶起,轻抚其背,好半晌卢氏方才止了咳嗽。随即柳眉倒竖,气恼道:“这皇商底子且不提,那大房的营生里,可有咱们家不少家业在。总不能就这般不声不响让大房平白占了去!” 薛蝌闻言蹙眉不语。如今薛姨妈、薛蟠等托庇荣国府,找上门讨要,又哪儿是那般容易的? 此时就听卢氏又道:“昨儿你四婶子来探病,偶然说起一桩事。那薛蟠摊了官司,如今竟落在四房下头,改名作薛虰。”说着看向薛蝌,肃容道:“我儿待转过年就去京师讨要,总是一、二万的银子,如今做不得营生,这笔银钱总能支撑到我儿成家立业,往后要作营生也有个本钱。 若大房不还,你便豁出脸面,以此事要挟!” “这……”薛蝌眼见卢氏决绝,只得硬着头皮颔首道:“好,儿子知道了。” 卢氏又叹息道:“出了这档子事儿,如今咱们不过是商贾之家,只怕梅家那桩婚事……”她看向宝琴,探手抚了女儿的脸颊:“苦了我的儿。” 宝琴却想的分明,说道:“母亲何必忧伤?都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梅家反悔,女儿自去京师寻了才俊嫁了,有女儿扶持,来日定比梅家兴旺。” 卢氏展颜笑道:“宝琴才情、品貌,便是公侯贵女又有几人比得上?可惜……是咱们家拖累了你。” 宝琴摇摇头,并不在意。 一旁的薛蝌却是心下一动。旬日前偶从报纸上得闻,那当日顺手帮了他的贵人李惟俭,此番出征凯旋,竟升了竟陵伯!这可是二等伯啊,贵人不过十五、六年纪,再过十年,焉知不会封作国公? 早先薛家还有个皇商底子遮丑,如今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没了。莫小看了皇商底子,有此在,好歹能庇护薛家几房。一遭没了,薛家只怕就会分崩离析。 如今大房赖在荣国府不走,不就是生怕没了庇护被人生吞活剥吗?想起母亲方才所言,那李惟俭岂不就是贵人? 薛蝌思忖一番,忽而说道:“meimei,你去看看母亲的药熬得如何了。” 宝琴应下,也不多问,起身边去查看。待其一走,薛蝌沉吟半晌,直到卢氏催问:“我儿有话就说,何必吞吞吐吐。你支开宝琴,可是与宝琴有关?” “母亲明见……”薛蝌道:“母亲可还记得我曾提起,在广州时曾帮了儿的李惟俭?” “便是那位李郎中?” 薛蝌颔首,说道:“旬日前得了信儿,李大人因战功封二等竟陵伯。” 卢氏骇然:“才这般年纪就封伯了?”啧啧两声,忽而醒悟过来:“你的意思是——” 薛蝌俯身一拜道:“那李伯爷年少有为,儿子观之,见其并不耽于女色。若梅家悔婚,meimei不若与李伯爷做了良妾。” 卢氏虽不懂经营,可教导了薛蝌、宝琴一子一女,自然不是蠢妇。闻言便蹙眉道:“那李伯爷如此煊赫,不知多少人家要将女儿送去——” 薛蝌坚定道:“事在人为。” 卢氏思量一番,方才颔首道:“也罢,待回头儿我与宝琴说说,看她又是什么心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