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唐:开国_第一章 入主关中(1)李家父子初起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入主关中(1)李家父子初起兵 (第5/7页)

”。后来,李渊在对晋阳起兵论功的时候,将刘文静和李世民、裴寂列为头功第一等。可以说,李渊晋阳起兵,刘文静是立下大功的,此后,刘文静逐渐成为了李世民的头号谋臣。

    在起兵的力量积蓄得差不多之后,接下来,李世民便是要试图说服李渊起兵反隋。正好,当时就有一个契机。

    雁门之围后,隋朝与突厥的外交关系彻底破裂。突厥经常派兵入侵隋朝的北部边境,而李渊所管辖的山西河东地区,正是直面突厥南侵的第一线。有一次,突厥大举兴兵进犯河东重镇马邑(今山西朔州),马邑正好是李渊的管辖范围。于是,李渊派遣虎牙郎将高君雅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共同领兵,迎击突厥,结果遭遇大败。

    隋炀帝对于处置败军之将的手段一直是非常严苛的,李渊打了败仗,毫无疑问,隋炀帝肯定是要问罪的。于是,李世民抓住这个契机,趁机向父亲李渊进言,劝说李渊举起义旗,起兵反隋:

    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资治通鉴》)

    最终,在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人的合力劝说下,以及在多方势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李渊最终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于晋阳正式起兵反隋,率领三万义军,向长安关中进军。

    综合以上种种所述,有人或许会觉得,整个晋阳起兵好像都是李世民的手笔,李渊在其中的戏份少之又少。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我们研究历史,往往都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一种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事件。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是一个老实人,不太会争权夺利,权谋诡斗。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后,处处受到父亲李渊和大哥李建成的猜忌与打压,最后被逼无奈,不得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迫父亲李渊退位。

    那么,李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根据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文献的记载,晋阳起兵几乎全部是出自李世民一人的手笔,李渊在其中仅仅充当了一个配角。而且,史料中还把李渊塑造成了一个昏庸无能,声色犬马的草包,当年晋阳起兵是因为误中“美人计”才被迫起兵。甚至,《资治通鉴》中记载,李渊当年晋阳起兵之时,曾经向李世民许诺:“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可是,李渊当了皇帝之后,却立了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功劳最大的李世民却仅仅被封为了秦王。并且,李渊通常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太子李建成,盲目打压秦王李世民。最终,使得两个儿子手足相残,自己也吞下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果。

    李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事实上,他根本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窝囊废,相反,这是一个心机很深,手段老辣的江湖老手。就以起兵反隋为例,看上去是李世民积极鼓动李渊起兵反隋,甚至是帮着收买人心,最终促使起兵反隋成功。在这一期间,李世民似乎是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实际上,李世民只是替李渊做了一些他想做,却不好做的事情。李渊当时的身份是隋朝的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右骁卫将军、唐国公,是河东地区最高的军政首脑。而李世民只不过是一个无官无职,二十岁不到的唐国公二公子。所以,晋阳起兵真正的幕后推手,正是李渊,而李世民则充当了父亲的形象代言罢了。

    李渊起兵反隋,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绝对不是一时的鲁莽之举。根据《旧唐书·高祖本纪》的记载,李渊的为人、性情是“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而且,唐朝有一本笔记小说,名为《隋唐嘉话》,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足以看出李渊反隋是蓄谋已久的:

    炀帝宴群臣,以唐高祖面皱,呼为“阿婆”。高祖归,不悦,以语窦后,后曰:“此吉兆。公封于唐,唐者堂也,阿婆即是堂主。”高祖大悦。

    有一次,隋炀帝大宴群臣,席间,他看到李渊脸上布满了皱纹,于是便拿李渊打趣,戏称他是“阿婆”。李渊回家之后,很是不高兴,便向妻子窦氏诉苦。窦夫人听完丈夫的诉苦后,连忙向李渊道喜,这可是大大的吉兆,夫君你的爵位是唐国公,而“唐”又与“堂”谐音,“阿婆”即是堂主(唐主)。窦夫人的言外之意,是告诉李渊,将来你要取代隋朝,化家为国。李渊听完之后,大喜过望,一扫脸上的阴霾。

    可以看出,李渊眼看天下大乱,便想趁势而起,图谋帝业,他是早有预谋,根本不用李世民去启发。根据各种史书的记载,李世民当时到处招兵买马,他是如何笼络这些文臣武将的呢?李世民经常给他们钱。他当时只有十八岁,哪里来的几百万的活动经费去收买人心?李世民的种种行为,背后一定有父亲李渊的授意、支持。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史书中,却说晋阳起兵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呢?那是因为李世民成为了千古一帝唐太宗。历史往往是胜利者所书写的,李世民成为了历史的胜利者。所以,他要篡改历史,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少年英雄,而将父亲李渊则打造成一个胸无大志的窝囊废。

    在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精心策划之下,晋阳起兵的伟大历史壮举,便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那么,李家父子为起兵究竟做了哪些准备呢?

    首先,李渊、李世民父子所要做的就是,除掉隋炀帝安排在太原的眼线、爪牙。虽然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关系,但是,隋炀帝对李渊始终不放心,认为李渊深藏不露,心怀异志,又执掌着整个山西地区的军政大权,始终是一个心腹大患。

    尤其是,大业十一年(615年),有一个名叫安伽佗的术士,向隋炀帝进言,说出了一句“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请求隋炀帝杀尽朝中所有李姓之人,隋炀帝更加惴惴不安。

    为此,隋炀帝专门大开杀戒,诛杀了李浑、李敏、李善衡以及李氏宗亲三十二人,制造出了当时震惊一时的冤案,导致关陇贵族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

    这件事之后,隋炀帝对于李渊的猜忌更重了。为了能够控制李渊,所以,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的时候,特意给李渊安排了两个副手: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王威和高君雅,实际上就是隋炀帝安插在李渊身边的眼线,名为副手,实则监视着李渊的一举一动。

    李渊如果想要举兵反隋,首要任务就是要除掉王威和高君雅两个人。所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