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小爷马寿 (第2/2页)
着相声门平过事。” 哦!还有这说法啊! 别看萧飞刚才说的这一段里面没有包袱,但观众听的全都格外认真。 单口相声就是这样,并不一定要包袱特别密集,关键听的是故事,另外还有故事之外的一些事。 要不然怎么说,梁子是银子,垫话才是金子呢。 “最后两家商量过后,评书门从他们的活里挑出了这么八个故事,掐头去尾,前后不挨着,光秃秃的就像根棍儿一样,所以才叫八大棍儿,今天咱们要说的《小爷马寿》,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段子呢,当年很多相声门的老前辈都说过,您比方说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寿字辈的大门长张寿臣先生,再往后呢,因为种种原因吧,这个段子就失传了,也不是没有人会,只是会的都不全,说到一半就停了,因此,还给这一段改了个名字,叫《马寿出世》。” “当然了,说到哪,跟您诸位都没关系,今个我就是说到后半夜也说不完,所以呢,您诸位也甭惦记着,我从头开始说,说到哪,差不多了,我一摔醒木,咱们就结束!” 噫…… 今天来的观众虽然没听过萧飞说的这一段,可是却也知道这个故事,一场节目是肯定说不完的。 但是…… 有必要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吗? 难道就不能让我们幻想一下? 萧飞看着观众起急,也笑了起来:“说心里话,我真愿意把这故事给您说完了,可条件是真不允许,要不咱们换一段?” 噫…… “看看,有人不愿意,那咱们别耽误时间了,现在开始,尽可能多的给您讲。”
萧飞说着,突然表情一变,话锋一转。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清朝康熙42年,地点是京城,就在大栅栏这边,现在也有这个地方,很多人都熟悉,很繁华的一个商业购物中心,过去也一样,各大饭庄,戏楼,做小买卖的,特别的热闹。” 故事这就开始了。 刚才还在不断的发出“噫”声的观众,瞬间安静了下来,全部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台上的萧飞。 这就是演员的魅力了。 “由打远处来了一个小孩儿,看年纪十岁左右,小小子长得好看,漂亮,面白如玉,单眉细眼,特别的精神,头上戴着个草帽,穿着一身白色的褂子,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走起路来是时间不长。” 简简单单几句话,便将人物给开了脸儿。 “东瞧瞧,西看看,小孩儿挺高兴,那么说,这孩子是谁呢?需要交代两句,这孩子姓马,叫什么呢?单名一个寿字,长寿的寿。” 刚开书,故事的主人公便登场了,观众们更是纷纷打起精神,生怕漏掉了某一句。 今天来的观众差不多都听过萧飞的单口,知道他最擅长的就是挖坑。 一不留神,就容易掉坑里。 掉坑里就够难受的了,要是在漏掉了几处情节的话,到时候前后连不上,那还不得郁闷死啊! “师哥!听出来没,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 于清闻言,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随后点点头:“确实不一样了,有些地方都给删掉了,不过听着倒是没影响,而且整个故事紧凑多了!” 萧飞现在说的这个版本确实做了一定的修改,不改也不行啊! 当初他在天桥剧场说这个段子,一共分了十二回,另外当时,他是攒开场的,每次给他说单口的时间就有一个半小时。 这次的商演一共定了十站,而且开场节目的时间,最多也只有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还按照原来的版本说,时间上根本不允许。 总不能巡演都结束了,最后还给观众们甩一个小尾巴,本来每一站的观众听的都是没头没尾,要是再挖坑不填,就太不厚道了。 所以,这些日子,萧飞一直在重新整理这个段子,现在拿出来的版本,按照他的计划,等到最后一站回京城,正好能说完。 “德强,你刚才说什么?这个段子,萧飞又重新改过了?” 少马爷听得心惊,他知道萧飞这孩子能耐大,会的多,可是改段子跟会多少活没关系,但凡能自己动手改的,一百个相声演员里面,也未必能有一个,拥有这本事。 更何况萧飞改的还是《小爷马寿》这种老段子。 “师爷!这事搁萧飞的身上,一点儿都不新鲜。” 这还不新鲜呢? “萧老爷子传下来了200个传统老活,您知道吧?” 少马爷点头,这件事当年传出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200个活,我改了57个,剩下都是他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