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赵匡义和秦桧的冲突,惊魂迭起 (第2/2页)
弃战马,抱着树桩过河!” 还轮不到过河的骑兵已经不能再干等着了,只能用这种法子,能走一个是一个。 战马再珍贵,也比不上这些经历了战火淬炼的战士。 马没了可以再养、再买,甚至是从金国人手中抢,但你把金兵抢过来人家可不会替你打仗…… “每部抽调一百弓骑,去断后!” 吴三桂的目光冷冷地扫过在场的诸多边将,最终还是盯住了一个倒霉蛋:“刘游击领兵前去,快去快回!” 本来这种时候应该轮到他这个主将发扬精神了,但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存在的。 吴三桂可没那么伟大,奔逃数千里为的不就是活命吗?这时候再讲究榜样,说不定就把小命给发扬出去了。 倒霉的刘游击黑脸煞白,四周环视一遭,却发现并没人声援他,就连往日的好友都转过了头,避开了他的目光。 没办法,牺牲他一个,成就所有人,这时候谁敢替他发声,就是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刘游击!” 吴三桂面无表情地望着他:“暂时拖住金人,本将会上秉秦相和赵将军,为你留下一座桥断后!” 终究是没把人逼到绝路上,边将们的接受程度就高了许多。 弓骑兵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和敌人短兵相接,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一定会死,这种断后的任务只要调转马头跑回去放几轮箭,然后再往回跑就是了。 刘游击感受着吴三桂冰冷的眼神,心中已经明白了一切。 现在去还有生还的可能,可要是抗命不遵……可能下一刻就被军法处置了。 毕竟吴三桂之所以选他也不是没原因的,双方之前的关系就不怎么好,不是一个派系的…… 咬了咬牙,刘游击还是拱手领命,走上了这条舍己为人的道路。 目送着他领兵前去断后,一众将领的心中并未放松多少。 弓骑兵去断后固然不会全军覆没,但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断后不会有太大成效。 他们能射箭,金国人中的善射手更多,到时候万箭齐发之下,说不定就把这些人怼成了刺猬。
不真正用血rou之躯去填,而仅靠几根箭羽是拦不住金国骑兵的脚步的。 吴三桂派出去砍树的边军们很快就抱着木头回来了,只不过第一批边军并未忙着抱木头飘过河,而是先由精通水性的边军除去盔甲,拿着木头去河中加固剩下那两座摇摇欲坠的木桥。 没办法,方才那座垮塌的木桥已经给诸位将领留下了阴影,这要是再塌一座,那他们就直接不用玩了。 城头上,眼见边军已经分出了兵马去后面断后,赵匡义的脸色一下子变的铁青起来。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无视只是次要,最重要的是若金兵真被拖住了,等边军全过了河,他想要的战功就飞走了。 另一边的秦桧却松了口气,心说吴三桂果然比这个姓赵的靠谱不少,至少懂得舍弃,也有大局观。 但事实证明,他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这支前去断后的队伍离金兵老远就刹住了车,零零散散的射出几波箭支后,就立刻调转马头往回跑。 这么sao的cao作差点让秦桧和赵匡义闪了腰,目瞪口呆地望着前方的情况。 金人显然也被这些断后之人的cao作惊住了,原本预想的血腥拼杀、快速歼敌没有发生,就连预备给这些断后队的“箭雨洗脸”都只射到了他们的尾气,自家人反而被他们的乱箭放倒了不少。 触发了血怒的金兵当即策马狂追,连口中的嗷嗷怒嚎都高了好几调。 虽然断后军射出去的箭让金兵有了几分混乱,但被激怒的金人反而暴发出了潜力,速度更快了几分。 这一来一回之下,很难说刘游击的断后究竟是起了正面作用还是副作用。 而且就凭他们这德行,也用不着吴三桂他们帮他留桥了,等他冲回来,这些边军还撤不完呢! 吴三桂等一众边将见到这种情况,气的脸都绿了,恨不得把刘游击生吞活剥。 好在刘游击还是有几分理智的,现在这种情况是能在金人手里活命,可得罪了这些同僚上司,回去之后一样活不了……而且会死的更难看。 按照吴三桂的性格,说不得要给他按上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而饱受损失的诸多同僚可能也会推波助澜…… 刘游击担心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一家老小……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又下令身边一干骑兵,转身向后。 但这时候再怎么射箭sao扰也已经晚了,金兵根本不可能为此停下半步,除非这些人一头扎进金兵的骑阵中,以血rou之躯拖住他们。 但刘游击显然没这么无私,而且就算他很伟大,下面那些东拼西凑起来的骑兵也肯定不会跟着他去送死,冲着冲着说不定就东分西散了。 所以他做了个很油滑的决定,边向金兵冲锋,边放箭吸引仇恨,但离金兵先锋队形很远的时候,又调换了方向,向着卫河的上游方向斜着撤退而去。 如此一来,那些冲在最前面的金兵不可避免地被他们吸引到了仇恨,一边弯弓搭箭,一边挥舞着手中弯刀向着他们追去。 后面的金兵将领意识到不对,急忙喝令前锋不要上当。 然而前锋们箭出如雨,几乎每一波都能带走十几个边军骑兵,让他们惨叫着坠马,同时边军也反身还击,射落了一个个金兵,在如此斐然战果刺激和身边战友的惨叫之下,金兵前锋们也被激起了凶性,杀红了眼,策马狂追。 金兵将领无奈,但总不能再派人去追这些前锋吧? 金兵主力继续加速,向过河的边军主力追去! 但就是刘游击争取来的这么点时间,就成了边军们撤退的关键。 一个个来不及过桥的骑兵放弃了载着自己奔逃千里的马匹,抱着浮木划过了卫河,吴三桂他们这些将领也趁着这个机会,策马从桥上来到了河对岸。 如此一来,还没过河的边军只剩了不到五分之一。 但就在此时,后方的金兵主力已经咬上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