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四章 院里人的心思 (第3/3页)
class='gcontent2'> 能做的就是慢慢弥补,慢慢跟徐庆一家把关系搞好。 只是今儿院里大家伙全都来了这边,易中海知道,其余人的心思,跟他是一样的。 唯一的区别,他和一大妈俩人是想看往后能不能让徐庆兄妹帮他们养老。 而其他人,是想着巴结徐庆。 可说来说去,还不是都想沾徐庆的光儿? 易中海论精明,不亚于阎埠贵,看问题,看事情,比阎埠贵还深,还远。 可就是胆子跟刘海中一样小,不想招惹事。 所以,在厂里几十年了,连刘海中都不如。 刘海中尽管有时候很怯懦,做事也犹犹豫豫,但对于仕途一路,却很上心。 并且还曾跟着李主任,在厂里当过一段时间的官,威风过一阵儿。 但易中海,问题看得明白,事情也想得清楚,结果,啥都没捞着。 此时易中海望着徐庆正跟众人连说带笑的聊着天,心中暗想: “如果我年轻时候,能有徐庆这两下子,哪能走到这步田地。” 可惜,一切都晚了。 易中海和一大妈,在徐庆家坐到快十一点钟,才与院里众人一起离开。 徐庆带着媳妇静红与弟弟meimei送他们出了屋,这会儿屋外,月明星稀,晚风徐徐,燥热消散,只剩清凉袭人。 送走众人,徐庆没着急回屋,顺势坐在屋门口的台阶上,吹着院里的凉风,抽起了烟。 徐丰铭和爱国便陪着自个大哥,坐在一旁,俩人都替大哥当厂长高兴。 当然,昨晚上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大哥今儿要去五分厂当厂长。 爱国就在总厂,而且工作了三年时间,位置也不低,消息灵通着呢。 也就是没提前给大院众人透漏。 爱国说话办事,方方面面都会考虑。 心思之缜密,在徐庆看来,院里几乎没人能赶上自个二弟。 丰铭虽然不在红星轧钢厂的总厂,可三年时间里,他不但在五金厂学会了开车,更是一手把五金厂,因经营不善导致连年亏损的局面,一手扭转。 使五金厂的效益,突飞猛进。 如今丰铭在他工作的厂里,混的是风生水起。 别看才进厂三年,五金厂那边,老厂长力排众议,给单独腾出一间办公室,就为了让丰铭潜心工作。 这待遇,着实让徐晓雅朝自个三哥念叨了好些天。 而徐晓雅在她单位的表现也不差。 徐庆听媳妇静红前几天说,meimei已经在单位能独当一面了。 想到弟弟meimei的发展势头都不错,徐庆感觉自己这个大哥,还算称职。 最起码他们的事业都有着落,而且都是乾部,不用像他当年刚进厂时,要在车间受苦。 只是他们的个人问题方面。 徐庆作为大哥,一直没插手。 直到现在都还没解决。 不过徐庆也不着急,随着弟弟meimei吧,他们啥时候把对象领家来,就看着给他们结婚。 至于钱的问题,徐庆都当厂长了,给弟弟meimeicao办婚礼,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转过天一早。 徐庆早早起床吃着媳妇和meimei做的早饭,爱国和丰铭坐在一旁,挨着大哥。 丰铭咬着手里的白面馒头,一边嘴里嚼,一边道: “大哥,嫂子,我们厂准备给我配辆自行车,嫌我上下班走路不方便,我这三年攒的工券,几乎一张都没用。 大哥,您看要不给咱们家再买一辆自行车。” 徐爱国听见丰铭的话,附和道: “大哥,老三说的对,咱家现在就一辆车,五月节的时候,车胎爆了一次,晓雅上街买东西,推回来的,是得再添一辆。” 徐爱国说完,忙放下手中筷子,伸手从身上掏出一把工券放道徐庆跟前,笑着道: “大哥,我也攒了些。” 徐晓雅见状,咽着嘴里的馒头,示意,我身上也有好些呢。 马静红督促完不好好吃饭的儿子,回过头看到小叔子,小姑子,把自己的工券都拿了出来,说道: “庆哥,我也存了不少,还有你去大学深造前,交给我的那些,家里这几年没啥需要添置的,就一直全都留着。” 徐庆抬头望着懂事的弟弟meimei,贤惠媳妇,心头不禁一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