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_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论千古昏君,给小舅子封个侯爵?【求月票】 (第5/6页)

2' class='gcontent2'>

    “毕竟,帝王手握社稷神器,治下有万千百姓,这个担子非常重,不能有丝毫放松。”

    “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陛下以昏君为题,就是想要以史为诫,让自己始终保持警惕心啊!”

    说完这一席话后。

    宋公文忍不住开始感叹了,觉得陛下真的太清醒了。

    须知,这段时间以来,变法取得阶段性成功,而朝廷对高阳国之战,又取得重大胜利。

    换做一般的帝王,面对这两项功绩,肯定会满足,生起骄傲之心。

    可陛下呢?

    对此完全不在意。

    更是在殿试科举时,定下这样一个考题来提醒自己。

    果然是自己眼中的千古明君啊!

    而对面的礼部尚书王伦,也因为他的一席话,陷入了沉思。

    因为越想,就越觉得宋公文说的很对。

    的确,若不是陛下想要以史为诫。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考题呢?

    因此此刻,他脸上的表情,也从之前的疑惑,变成了了然,继而道:“多谢宋大人解惑,不然的话,我怕是苦思冥想,都料不到这一层了啊!”

    说真的,现在的王伦,心中对于自己那位陛下开始产生就敬仰之心。

    历来帝王的确有虚心纳谏的,但真正像陛下这样。

    直接摆在台面上来说的,几乎是没有。

    因为帝王有帝王的尊严。

    容不得他人多说。

    可自己这位陛下,却似乎并不这么想。

    论千古昏君,就是想要从那些举子的文章当中,来提醒自己啊。

    而且这样做,还能为朝廷选取一些直言不讳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之前,王伦因为自己那位陛下,时常驳斥臣子,很是完全不理会御史台的折子,觉得陛下是一个独断专行、不听他人意见的帝王。

    只是现在看,似乎并不是如此。

    果然,是自己轻视了陛下啊。

    所以此时此刻,他看着宋公文,心中带着些许感激。

    同时也觉得,此次科举殿试的题目,虽说看起来不怎么样,但仔细想想,确实最适合不过了。

    正如陛下所言,新人新气象,而现在又是天启朝的第一次科举,自是要不一样。

    “王大人客气了。”

    宋公文罢了罢手,继而道:“你我在朝廷中,虽然政见不同,但也同为陛下臣子,这种事情,就不要谢了。”

    眼前的礼部尚书王伦,他这段时间也观察过。

    当世大儒之一,也恪守礼节。

    除了守旧外,其他的也没什么太大的缺点。

    所以在这时候,宋公文当然不会隐瞒心中所想。

    尤其是关于陛下的。

    因为他谨记。

    自己是陛下提拔上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为陛下考虑。

    尤其是在其他臣子不理解之时,自己必须向前为陛下说话。

    正如当初在雪夜里,等待老师一样。

    “好。”

    王伦闻言之后,当即也没有多说什么,随后邀请宋公文一同前往内阁。

    现在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殿试科举的题目给定下来。

    毕竟距离殿试开始,也没多久了。

    而在考题呈现在内阁成员眼中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不明白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连张正明在看到这个题目后,也脸上满是狐疑,问王伦有没有听错陛下的意思。

    宋公文见此,也将之前的说法,又重新说了一遍。

    其他内阁大学士们听到这个解释后。

    有人相信。

    但也有人觉得有问题,想要提出意见。

    不过,最后张正明拍板,通过这一次的考题后,其他人就没多说什么了。

    毕竟王伦、宋公文、加上首辅,已经是三个人同意,即便心里认为有问题,但感觉说出来也没用。

    至于张正明为什么同意,自然是相信了宋公文的说词。

    觉得陛下之所以要定下这个考题。

    为的,就是警醒自己。

    就这样。

    此次殿试的考题通过内阁的审查后,就直接确定了起来。

    而他们之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殿试的开启,将考题书写好之后发放下去。

    当然,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要做到完全保密。

    若是有人泄露,那就是灭顶之灾。

    在场的都是朝廷重臣。

    当然明白关系重大。

    所以在离开内阁办公地点之后,就没有讨论此事。

    尤其是回到府邸后,就紧闭大门,谢绝任何人的拜访。

    毕竟,现在科举殿试即将举行,其中定有许多举子们东奔西走,更有官员们想从中做点什么。

    作为唯一知道考题的朝廷重臣,他们最好是不要与任何人联系。

    如此,时间不断流逝。

    这一日。

    也就是科举殿试的前一日。

    坤寿宫中。

    魏云弈尝着皇后做的饭菜,时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此前,因为皇后那一日突然晕倒,加上有孕,需要好好调养。

    所以他几乎不让对方下厨。

    就连前往坤寿宫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毕竟这关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